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和保护级别)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评价结论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官昌水库坝址位于外洋村附近,厂房布置在坝址左岸。
该水电站在七都溪六级水电梯级开发规划中是作为第六级电站进行建设的,其回水位于已建成的大港电站(第五级)相接。
官昌水库坝址区有外洋(上
坝址)、马板(下坝址)两个比较坝址,本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该项目选址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由于电站水头较低,水库沿河道蓄水,正常蓄水位69m,回水距离约8.25Km,库区两岸山体宽厚,山峦连绵起伏,没有低矮垭口地形,不会形成通往库外的渗漏通道,淹没面积小,只淹没河床两岸零星果树及库区两侧的少量公益林和耕地,库区不存在重要矿藏、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名木古树保护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人口密集区、文教卫生区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目标,淹没损失小。
但库区局部有不稳定边坡体存在,主要出现于库区中游至坝区段,以右岸一侧居多,蓄水浸没后土质易软化,会加剧不稳定边坡的滑移破坏,应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护坡处理。
其次坝址选择有上下坝址之分,河谷均呈槽状,外洋坝址河谷狭窄,马板坝址则开阔,河谷底比外洋坝址宽2—3倍。
在正常蓄水位69m时,河谷比外洋坝址宽50—140余米。
其中马板址距离马板村较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爆破、施工噪声对马板村的影响较上坝址大,同时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混凝土用量下坝址大约是上坝址的1-2倍,因此下坝址的施工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比上坝址严重。
因此从环保角度出发,所选定的上坝址比下坝址有利。
所选坝址左右两岸边坡稳定性较好,均没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存在,均能满足河床式地面发电厂房枢纽工程选址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
但所选坝址右岸河边滩地窄小,没有适宜地段可用于布置河床式地面发电厂房枢纽工程。
所选坝址左岸地形较开阔、平缓,适宜布置河床式地面发电厂房枢纽工程,因此,在所选坝址右岸布置河床式地面发电厂房枢纽工程,其选址合理。
从现场踏勘和情况了解来看,条石料场:岩性为石英正长斑岩。
位于七都镇桥头村北面山坡采石场。
山坡下有简易公路连接七都—外洋的公路,可用拖拉机直运至坝区。
为一已在开采的石料场,岩体完整性好,岩质坚硬,岩基裸露,开采过程中表面剥离量甚小,对当地的植被(主要为杉木)破坏较小,有简易土路经过料场,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少量碎石既用来铺砌简易土路改善料场运输条件又可以经破碎后用作项目碎石料,因此条石料场对环境影响较小。
砂料场:砂属中砂。
料场在八都镇溪池村的霍童溪右岸边,长约1km,宽约
30m~50m,储量6万m3。
有公路直达料场,运距22.5 km。
因此选用这一常年性开采的砂料场为砂料购买场也合理。
乱块石料场: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外洋坝址两岸山坡上,其中右岸料场需开简易公路、左岸料场位于七都~外洋公路边坡山坡上。
储量5万m3。
距外洋坝址运距2~3km。
从现场踏勘情况了解来看,若进行开采对路基边坡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左岸1300米的马板村后湾,高程在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