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前言 (1)1总论 (2)1.1编制依据 (2)1.2采用标准 (3)1.3评价等级 (5)1.4评价范围 (6)1.5评价重点 (6)1.6评价因子 (6)1.7保护目标 (7)2工程概况 (9)2.1现有工程概况 (9)2.2改扩建工程概况 (15)3工程分析 (24)3.1现有工程污染源分析 (24)3.2改扩建工程概述 (30)4项目地区环境状况 (37)4.1自然环境概况 (37)4.2区域社会经济现状概况 (38)4.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0)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7)5.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47)5.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7)5.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0)5.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5.5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3)5.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4)6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6)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 (56)6.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7)6.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7)6.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分析 (59)6.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9)7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62)7.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62)7.2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62)8环保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64)8.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4)8.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64)9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7)9.1环境效益分析 (67)9.2社会效益分析 (67)10公众参与 (69)10.1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 (69)10.2公众参与原则 (69)10.3公众参与方式、对象和内容 (69)10.4环评信息公示 (69)10.5个人调查问卷分析 (70)10.6公众参与四性分析 (78)10.7公众参与小结 (80)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81)11.1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81)11.2运营期的环境管理 (82)11.3环境监测计划 (82)11.4竣工验收要求 (83)12评价与结论 (84)12.1项目概况 (84)12.2规划选址、产业政策符合性 (84)12.3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84)12.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12.5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88)12.6总量控制 (88)12.7环保投资 (88)12.8公众参与 (88)12.9结论 (88)前言某草原位于某市建设路南侧,东侧为某市奥体中心,西侧为万青路,南侧为哈屯高勒路。

城中草原南北狭长,约4.1km,东西宽约2.2km,海拔高度为1035.76m~1057.04m,高差21.28m。

西部是南北走向的台地,较中部高8m~10m左右。

城中草原由北向南平缓降低,北端低于建设路1m多,南段低洼形成沼泽,东部略高中部1m左右。

随着多年的建设发展,某草原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城市中绝无仅有的“城中草原”,面积近万亩,形成了草原有钢城钢城有草原的独特景观,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重点区域设计的实施,城中草原的保护范围发生了变化。

在发挥城中草原游乐休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城中草原的保护力度,防止侵占和破坏城中草原,已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4年1月,某区第十二届代表大会批准修订《某草原保护条例》,同年3月起施行。

某湿地草原管理处紧紧抓住城中草原保护条例实施和优势项目建设的巨大机遇,拟规划将赛汗塔拉园区西部围墙以外面积约为2818.25亩的区域内的建构筑物进行拆除并全部恢复为草原,从而与现有某草原形象进行融合,在景观上形成统一整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环境影响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某湿地草原管理处委托某控股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调研、环境现状监测、影响预测、公众参与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某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评价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制订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减轻或消除项目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促进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1总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 月30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1日);(1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 号令,2013年2月16日);(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2011年3月27日);(17)《某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21日);(18)《某区草原管理条例》(2005年1月1日);(19)《某市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5月27日);(20)《某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12月1日);(21)《某草原保护条例》(2014年3月1日);(2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 号文,2006 年2月14日);(23)《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 号文,2010年12月15日);(24)《关于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10 号,1999年9月15日);(25)《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 号文,2008年9月18日);(26)《某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包府办发[2013]227号文,2013年12月12号)。

1.1.2相关规划(1)《某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某区人民政府,2011年);(2)《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某区人民政府,2011年1月);(3)《某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某区人民政府,2012年7月);(4)《某市生态功能区划》(某市环境保护局,2003年3月)。

(5)《某草原、台地公园及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设计》(某市规划局,2011年);(6)《某市新都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某市规划局,2011年)。

1.1.3环评任务委托书“关于编制某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任务委托书。

1.1.4有关设计文件及批复《某草原改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3月);1.1.5技术规定(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2采用标准1.2.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执行二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2、4a类标准(由于项目四周均为城市主干道,项目周边交通噪声对项目影响较大,因此项目场界采用4a类标准;园区内部采用2类标准);1.2.2污染物排放标准(1)《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执行2类标准;(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4)《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5)《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部分标准摘录见表1.2-1至1.2-7。

表1.2-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2-2 声环境质量标准表1.2-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2-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表1.2-5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2-6 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表1.2-7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1.3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规定,本次评价各专题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如下:1.3.1环境空气从施工期来看,大气环境影响相对较大,但施工期是短暂的,在采取了相关防护措施后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产生量小,污染较小,因此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1.3.2水环境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和运营期管理人员和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水质比较简单,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南郊废水处理厂。

因此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1.3.3声环境从施工期来看,施工噪声影响相对较大,但施工期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随之停止。

从运营期来看,本项目将西部围墙以外面积约为2818.25亩的区域内的建构筑物进行拆除并全部恢复为草原后,区内只存在剪草机等少量噪声源,且布局分散,对周边声环境影响很小。

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因此将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1.3.4生态环境某草原改扩建实施后,面积将由8729.56亩扩至1.13万亩,增加2818.25亩。

新增占地区域为一般区域,建成后某草原内生物量、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绿地均不同程度的增加。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4评价范围1.4.1环境空气(1)施工期:施工场界外延200m的范围。

(2)运营期:城中草原四周范围。

1.4.2声环境施工期:施工场界及区外200m 的范围。

运营期:城中草原边界。

1.4.3生态环境本次生态评价范围考虑以改扩建后城中草原边界各外扩500m区域作为本次生态现状的评价范围,评价区面积14.66k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