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本馆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简称《中图法》)为分类依据。

(1)《中图法》22个大类的含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它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这三大部类前后分别加上一个“马列主义类”和“综合性图书类”,组成五个基本部类。

同时,社会科学部类下又展开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又展开十大类,共22个大类。

并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之前,均分别列出“总论”类,这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的,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体系。

其具体序列:(2)《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为把这两种功能很好地兼顾起来,《中图法》采用了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

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基本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类目,再将各二级类划分成众多的三级类目……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

所有的类目进行线形排列构成类目表。

(3)《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22个大类),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各级类目。

如“T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16个二级类目。

此外,为满足某些类目按主题名称区分和排列其所属的大量同类事物的需要,也有选择地使用了“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例:TP312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依语言名称的前两位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如:ALGOL程序语言为TP312AL,BASIC程序语言为TP312BA,TP312AL排在TP312BA之前。

若程序语言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时,则再取第三位字母,以此类推。

索书号的含义和构成(1)索书号的含义。

索书号,顾名思义就是可凭此号寻找图书,索取图书。

大家在借还图书的过程中会看到在图书的书脊上有一个标签,上面有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号码,这号码就是索书号。

利用《中图法》分类的结果是使每种图书都获得一个分类号(class number),但仅有一个分类号是不够的,因为同一类图书可能有很多种,所以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区分。

在分类的基础上,再赋予每种图书一个书次号,共同组成图书的索书号(call number),如TP316/180。

分类号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图书按学科区分开来,把论述相同学科内容的图书归纳到统一的类号下,例如把无机化学方面的书全部归纳到O61这个类号中,把有关计算机的书归到TP3类中。

书次号是用来区分每类图书中的各种图书和每册图书的,例如,通过不同的书次号,把O61类中的《基础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命名原则》一一区分开来。

书次号的取法比较多,目前主要采用种次号和著者号两种。

简单地说,种次号是根据图书分类时的先后次序,对同类书按种依次给予不同的顺序号而形成的号码,如1,2,3,4,…,99,…等号码;同一类目下,后一种图书的号码是前一种图书的号码加“1”。

著者号是以代表文献著者名称的号码来区分同一分类号的不同文献,一般需利用著者号码表。

在馆藏系统中,每种索书号是唯一的,可借以准确地确定馆藏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位置,是读者查找图书非常必要的代码信息。

(2)本馆索书号的构成我馆中文图书的索书号由《中图法》的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构成,例如《POWER BUILDER 7.0开发实例详解》一书的索书号为TP311.56 /H54 , 这个索书号的含义有两层,“TP311.56”是分类号,“H54”是种次号,其中“H”表示该书是中文图书;“54”表示该书是图书馆收藏的该类中文图书中的第54种。

西文图书的书次号采用著者号,例:TP368.5/W515;日文图书的书次号采用的是种次号,例:O151.2/R4(其中R代表日文)。

图书的分类排架规则图书馆藏书都是按索书号排架的,确定不同索书号排列顺序的步骤是:先比较分类号码;如分类号码相同再比较种次号。

(1)分类号的排列①分类号的排列采用由左至右逐位对比的方法进行排列,先比较字母部分,再比较数字部分。

字母部分按英文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

例:B2中国哲学B3世界哲学E27各种武装力量E512苏联军事TM92电气化、电能应用TU201建筑设计原理②分类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依小数制排列。

例:B02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论B022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B022.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D035.37交通公安管理D035.4监察、监督③数字之后如还有字母,则在前部类号相同的基础上,再按字母顺序排列。

例:TP312AL ALGOL程序语言TP312BA BASIC程序语言TP312CO COBOL程序语言④总论复分号“-”要排在数字“0”的前面。

例:H-61,H0,…,H31-61,H310,…⑤总论复分号“-”要排在组配符号“:” 的前面。

例:H31,H31-62,H31:F,H31:I,…,H319,H319.4,H319.4-44,H319.4:B,H319.4:C,…(2)种次号的排列当分类号相同时,则要开始比较种次号。

比较简单的种次号按照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排列即可。

如:I247.57/H35 ,I247.57/H36 ,247.57/H37,…但当各种版本合用一个种次号时,就必须再用版本号、版次号和年代卷册号等来进一步排序。

如:I712.4/H15,I712.4/H15=1,I712.4/H15/A,I712.4/H15:1/B,I712.4/H15:2/B,…常用名词术语文献检索类1.情报检索情报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情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最早的意义是图书馆文献检索的同义词。

是指把一定情报按一定方式组织存储在某种载体上,并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从中查出符合需要的情报的过程和技术。

其检索对象可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实检索;按其检索设备可分为手工检索、机械化检索、计算机检索和网络检索。

衡量情报检索效率的高低,有两个重要指标:查全率和查准率。

2.查全率用户检索过程中,计算机输出的相关文献数与计算机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总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查全率=查出的相关文献数/文献库内相关文献总数*100%3.查准率用户检索过程中,计算机输出的相关文献数与输出的文献总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查准率=检出的相关文献数/检出的文献总数*100%实验证明,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之间存在着相反的相互依赖关系--如果提高输出的查全率,就会降低其查准率,反之亦然。

4.信息、知识与情报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

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

具体说来,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表示:信息>知识>情报5.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

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

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具体算法为: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6.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具体算法为:即年指标=(该刊当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该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7.他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用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为:他引率=(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8.自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为:自引率=(被本刊引用的次数)/(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9.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10.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

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11.中文核心期刊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

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2000版。

《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目前我校人事处在教师提职称时对两种版本都承认。

但要增加全校在中信所统计的论文数,则只有发表在《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才起作用。

12.标引标引(indexing)通过对文献的分析,选用确切的检索标识(类号、标题词、叙词、关键词、人名、地名等),用以反映该文献的内容的过程。

主要指选用检索语言词或自然语言词反映文献主题内容,并以之作为检索标识的过程。

Indexing一词,早年音译为“引得法”或意译为“索引法”,系指索引的编制技术与方法。

现代外语辞典中则说明此词有2解,一指索引法,一指标引。

标引是文献加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标引,文献工作者赋予文献以检索标识,指明其内容特征的主题类属,而后用以配合书目信息编制出各种目录和索引,或存储于计算机内,以实现文献的检索。

标引可按使用检索语言的类型区分,使用分类检索语言时,称为分类标引;使用主题检索语言时,称为主题标引。

主题标引又分为受控标引与非控标引。

受控标引指须由事先指定的叙词表(主题词表)中选用相应规范词,对文献进行标引。

非控标引又称自由词标引,指不设规范词表而由标引人员直接选用文献内自然语言词,对文献进行标引。

标引的实质,是按文献的内容特征对其进行主题类属的划分与区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