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优秀课件)
承上启下,可使知识系统
加深对氧化还原的认识 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具备
★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物质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 法
缺乏 ★缺乏挖掘知识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需要 ★需引导其进行信息的提取、加工和 归纳新知识。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
(一)教学目标
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教材因素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 三、实验教学过程 四、反思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 课标要求及教材处理
课标 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 产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处理 将生活情境以化学实验的形式进行模拟,小组设
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二)教材内容和地位
褪色后的品红
褪色后的KMnO4(H+)
1.褪色后的KMnO4(H+)不复原,花瓣不褪色——SO2具有还原性 2.褪色后的品红复原,花瓣褪色——SO2具有漂白性(可逆,对比教材)
三、教学过程—板书
四、反思评价
1.物理性质探究方面 2.漂白性引入 3.漂白性、还原性探究
感谢聆听
三、教学过程
(二)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探究——【实验探究】
【常规做法】
一开始
2分钟后
1. 由于SO2易溶于水, KMnO4(H+)溶液开始褪色花费的时间长,药品用量大; 2. SO2有毒,实验时间不宜过长。
三、教学过程
(二)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探究——【实验探究】
改 进 后
三、教学过程
(二)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探究——【实验探究】
改
两溶液褪色都
进
后
说明SO2具有
漂白性吗?如
何验证?
两条路分开后, KMnO4(H+)溶液褪色时间很快,品红在半分钟内也几乎 完全褪色。这就避免了药品大量损耗,以及过多的SO2对空气的污染。
三、教学过程
(二)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探究——【实验探究】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方法:
培观养察学体生实验验、技归能与纳学总习元结素,化实合物的方法 验探究、小组讨论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对生活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学会将所学 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结合起来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物理性质—集体划火柴
教材:文字形式给出, 感受不到物理性质.
改进后:直观感受,切身体验 SO2的色、态、味、毒性
1.集体划火柴, 感受色、态、味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物理性质—变瘪的矿泉水瓶
不是最直观,远 处同学看不清
非常直观, 增强趣味性
石蕊变红证明酸性, 更有说服力
三、教学过程
(二) SO2的漂白性探究——【情境模拟】
从生活中取材,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增强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