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科目代码:41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脑可以随意支配的肌肉是A.骨骼肌B.心肌C.血管平滑肌 D.子宫平滑肌2.正常解剖姿势下髋关节外展幅度有限,但有的运动员侧踢腿可达180。
,其主要原因是A.股骨外旋10。
B.股骨外旋90°C.骨盆侧倾20。
D.骨盆外旋20。
3.负重正踢腿主要练习哪些肌肉的力量?A.腹直肌和股薄肌B.腹直肌和股后肌群C.髂腰肌和股直肌D.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4.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通过哪条血管进入肝脏?A.肝固有动脉B.肾动脉C.脾静脉 D.门静脉5.正脚背踢球时,下列哪块肌肉产生爆发式收缩?A.腹直肌B.股四头肌C.腓肠肌 D.臀大肌6.在lOOm赛跑中,机体主要供能系统是A.磷酸源系统B.乳酸能系统C.有氧氧化系统D.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7.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相比较,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A.收缩速度慢,力量小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能力弱C.收缩速度慢,力量大D.收缩速度快,抗疲劳能力强8.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机体内环境是指A.血液B.细胞外液C.汗液 D.细胞内液9.人体运动时外周阻力加大,主要来源于哪一血管?A.大静脉B.小静脉C.小动脉 D.大动脉10.最大肌力测验通常采用A. 50%衰减测验B.倒立测验C.台阶测验 D. IRM测验11.力竭运动后,下列哪一过程所需时间最短?A.肌糖原恢复B.肌肉中乳酸消除C.氧合血红蛋白恢复 D.肌肉中磷酸原恢复12.运动技能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本质区别体现在A.神经元间形成的环路联系B.大肌肉群活动的参与C.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D.海马活动的参与13.哪种情况下,女生应该暂停体育活动?A.月经期腹痛B.月经血量少C.月经前期 D.月经后期14.人体空腹血糖浓度正常值为A. 2.8~5.5mmol/LB. 3.8~5.5mmol/LC. 8.O~lO.OmmoVLD. 4.4~6.6mmoVL15.判断脑震荡的主要依据是伤后即刻出现A.短时间的意识障碍B.有明显的头部外伤C.血压异常 D.脉搏异常16.哪一部位的骨折宜采用大悬臂带固定?A.锁骨骨折B.肱骨骨折C.尺骨骨折 D.指骨骨折17.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即刻站立休息,运动员容易出现A.过度训练B.重力性休克C-中暑晕厥 D.心源性晕厥18.脂肪在哪一器官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A.肾脏B.脾脏C.心脏 D.肝脏19.体育的主要属性除了教育性、娱乐性和社会性之外,更重要的是A.健身性B.表演性C.经济性 D.艺术性20.属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是A.提高生活水平B.提高智力水平C.提高裁判水平 D.养成运动兴趣、爱好与专长21.印度“狼孩”8岁时回归人类社会,用了4年才勉强学会走路,其主要原因是A.没人指导B.缺乏营养C.没有同伴 D.错过了学习走路的最佳期22.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指A.具有参加活动的习惯B.热爱体育的态度C.对明星运动员的崇拜 D.积极认识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23.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宜采用A.随机分组B.水平分组C.异质分组 D.学生自愿分组24.体育课探究式教学的开始环节是A.创设问题B.创设情景C.学生尝试练习 D.学生尝试性比赛2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自主学习的特点?A.能动性B.独立性C.强制性 D.创造性26.影响足球踢球旋转效果的主要因素是A.支撑脚的选位B.踢球腿的摆动 C.踢球后随前动作D.脚触球的部位27.在3分投篮区投篮时,上升球被3分线上的防守队员触及后中篮,判罚是A.进攻方得2分B.进攻方得3分C.防守队员违例 D.得分无效28.在排球比赛中,身体任何部位将球接住或抛出,即被判为A.连击犯规B.持球犯规C.发球犯规 D.击球犯规29.垫上运动的动作类型主要有A.转体、摆动、落地B.滚翻、平衡、手翻C.翻腾、平衡、落地 D.翻腾、滑步、鱼跃30.在110米栏比赛中,优秀运动员从起跑到第一栏,一般采用几步跑完?A. 12步B.10步 C.8步 D.6步31.武术的本质功能是A.比赛表演B.娱悦身心C.修身养性 D.防身自卫32.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落实在哪一环节?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策略设计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过程设计33.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其最终目的是A.选拔B.排名C.甄别 D.发展34.在体育教学中,动作结构与所学技术动作相似的简单练习称之为A.综合性练习B. 一般性练习C.辅助性练习 D.模仿性练习35.在体育课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遵循A.事物发展变化规律B. 一般教学规律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D.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简述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37.简述体育的教育功能。
38.简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39.案例:王同学是高一年级篮球选项班的学生。
刚开始学习运球时,出现了动作僵硬不协调、经常低头看球、篮球常从手里“跑掉”等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运球技术有了进步,动作比较自然、协调了。
但是,一到比赛他就开始紧张,运球时总是低头看球,错失进攻时机。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王同学通过反复练习,运球动作越来越熟练,视野开阔,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轻松突破防守队员,很少再出现失误。
问题:(1)试分析王同学运球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
(9分)(2)请列出2种纠正运球时“低头看球”的教学手段。
(6分)40.案例:陈老师给高二年级上足球选项课,学生45人,授课内容是第一次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停地滚球技术。
请根据下列给出的教案片段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地滚球、停地滚球技术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地滚球、停地滚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1.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5分钟)2.脚内侧停地滚球技术(5分钟)3.教学比赛(10分钟)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巡回观察,指出错误之处。
1.讲解脚内侧停地滚球。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教师担任裁判,执法比赛。
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
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两人一组,每纽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练习用脚内侧停、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自由组合,10人一组,轮流比赛。
(1)分析该案例的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理,为什么?(7分)(2)请指出该案例的教法、学法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8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0分)41.根据下列材料,请按附表的格式,设计25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设计意图。
高二(1)班女生,36人o教学内容:1.屈体后滚翻(新授课);2.素质练习(30m蛙跳接力赛)。
教学条件:屈体后滚翻技术挂图1张,体操垫9块。
附表(请按照下列表格形式,在答题卡上做答)教学目标X X X X X X X X X X X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组织形式设计意图2013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70 分)1.【答案】A。
骨骼肌。
2.【答案】B。
股骨外旋90 度。
3.【答案】B。
腹直肌和股后肌群。
4.【答案】D。
门静脉。
5.【答案】B。
股四头肌。
6.【答案】A。
磷酸原系统。
7.【答案】A。
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8.【答案】B。
细胞外液。
9.【答案】C。
小动脉。
10.【答案】D。
1RM 测验。
11.【答案】C。
氧和血红蛋白恢复。
12.【答案】B。
大肌肉群活动的参与。
13.【答案】A。
月经期腹痛。
14.【答案】B。
3.8~5.5mmol/L。
15.【答案】A。
短时间的意识障碍。
16.【答案】C。
尺骨骨折。
17.【答案】B。
重力性休克。
18.【答案】D。
肝脏。
19.【答案】A。
健身性。
20.【答案】D。
养成运动兴趣、爱好与专长。
21.【答案】D。
错过了学习走路的最佳期。
22.【答案】D。
积极认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23.【答案】C。
异质分组。
24.【答案】B。
创设情境。
25.【答案】C。
强制性。
26.【答案】D。
脚触球的部位。
27.【答案】B。
进攻方得3 分。
28.【答案】B。
持球犯规。
29.【答案】B。
滚翻、平衡、手翻。
30.【答案】C。
8 步。
31.【答案】C。
修身养性。
32.【答案】B。
教学策略设计。
33.【答案】D。
发展。
34.【答案】C。
辅助性练习。
35.【答案】D。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二、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 分,共30 分)36.【参考解析】一、原因:(一)内部原因1.身体状况(1)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骨骼发育状况不同,对外力的防御能力也有区别,为此青少年比较容易发生肌腱和肌肉损伤。
(2)性别:男女身体肌肉含量不同,脂肪率不同,男女运动损伤比例女性比男性高。
(3)体格、技能:不同个体之间的体能状态有所区别,体重较重的更容易受伤,运动技术基础不同。
(4)其它:参加运动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对运动损伤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外部原因1.方法的因素(1)质的因素:根据年龄选择符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2)量的因素: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运动频率过高等极易导致过度训练,(训练方法不科学)过度训练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训练是由于锻炼者接受的负荷量太大,使机体未得到充分恢复所致,这样就增加了拉伤的几率。
症状:韧带拉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
二、处理办法:1、休息、马上停止运动,不要让受伤的关节再负重2、冷敷。
冰块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帮助减少疼痛和肿胀,因为降低温度可以减少血液循环。
每次冷敷15 到20 分钟,每天三到四次。
3、压迫。
用绷带或其他办法压迫受伤局部可以减少出血、淤血。
绷带产的紧度要适中,你能感觉到有压力但又不会让你支端发麻或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