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以下是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
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
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
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
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
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
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
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
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
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
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
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
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
傲骨只外,还有和气。
凛凛之中,透着亲切。
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
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
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
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
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
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尔还会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
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
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他们只把庄子当作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
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墨翟太平庸,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王诩太迷信,惠施太势利。
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
斯人已去,虽死犹生。
一阵自由清风,拂过柳梢,柳梢微微地扬起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掠过池塘,湖水淡淡一笑,在湖面悄悄留下一串涟漪,随后跃进山谷,留下一串的芬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不知何时,手中的书页也被它轻轻翻过,我的视线停留在……是他吗?是他跨越二千年的风雨来到这儿吗?他依旧那么放荡不羁、逍遥自在。
他悄悄来过这儿,却又匆匆地溜走,是又在追逐自己的梦中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吗,还是在寻找那只梦幻的鲲鹏?他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
既无对活着的渴望,也不曾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畏惧。
当他夫人过世之时,他敲着瓦盘歌唱,来欢送妻子的离别,或许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面对生死,待之淡然,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他一生穷困潦倒,然而他不以为苦。
贫困使他更加参透世事,贫困被他赋予别样的色彩。
他安于其中,乐于其中。
当曹商访秦回国时,便讽刺他的穷困潦倒,他却不以为然反讽曹商为得富贵,丢弃尊严,失其人格,为秦王舔痔疮去了。
就“治痔疮”一事,他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因人们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的可怕。
追求欲念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因此迷失了人格和情操便是为人所不齿的。
话似不雅,却令人拍案叫绝。
他放浪形骸,自然直率,在贫困中活出了洒脱,活出了自由。
当命运之神,将权力的光环照耀他时,他却悄然逃避了。
当他濮水边钓鱼时,楚威王派人请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
他说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中爬的乌龟。
在纷扰的斗争中,自由被蒙了一层淡淡的尘。
他拂去尘埃,摒弃朝中的尔虞我诈,诗意的生活着。
人生本来有很多困扰,死有时让人畏惧,贫穷有时消磨人的斗志,权利优势改变人的信仰,而他超越了这一切。
如一阵自由的清风,淡看人世。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上面的文段是记载在《秋水》中的故事,表现出了庄子那无与伦比的清洁精神与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世人心中的庄子形象。
但我是个市井小童,目光浅短,看不到名家圣人眼中的庄子。
我看到的庄子只不过是个消极、悲观、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而已。
在鲍鹏山教授的《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里,鲍教授认为庄子是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不重权,孤独的游走于月色下,做那高尚的守月人。
鲍教授还将庄子与姜太公作对比,意在体现出庄子不贪慕世俗权力的高尚品格。
我不敢说鲍教授说得不对,我只是知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心中的庄子并不如鲍教授说的那样伟大。
在我看来,庄子和姜太公除了在学识上有一拼之力外,其它方面就是大大的不如姜太公了。
世俗的权力并不污浊,污浊的是人心。
权利本无对与错,只是人们强行给他戴上了一顶污蔑的帽子而已。
姜太公八十多岁仍直钩钓鱼,只为钓来周文王。
难道他就真的名利熏心,为了那些世俗权力后的荣华富贵而等待吗?他贪图的远非那浅薄的荣华富贵可比,他贪图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
他把权力当作了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工具,他将权利看作为为百姓寻找幸福安康的力量。
庄子和姜太公一样有经天纬地之才,安国富民之能,他也一样有无可比拟的权利在面前。
但他拒绝了,他怕,怕权利的污浊将他弄脏。
在世人看来,他不留恋世俗的权力,是高洁的代表。
但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有能力让别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他却因怕权力背后的污浊而选择逃避。
他逃走逃出了一个高风亮节之名,但他有想过那些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百姓,有想过他这一走,百姓又要承受多少年的痛苦吗?怕被污浊就选择隐世,那么就不会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就不会有护宋保宋的岳飞。
如果人人在权利面前都选择隐身,那么现在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呢?毛泽东主席比之庄子如何?若毛老人家也学着庄大圣人避世去著书立说,不知道鲍教授有没有机会在《百家讲坛》上神采飞扬,有没有机会去评论庄大圣人的人生观了?鲍教授在《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说:“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这里的“他”自然是指庄大圣人,这种“你烂,我比你更烂”的处世之态在当时的社会除了他,恐怕也没有几个想得出来。
庄子这么做算什么,他很了不起吗?如果人人都“以烂为烂”,那么只能说“这个世界在疯狂”。
一个有治世安民之才的人,想的不是国家与民族,却只知道一味的逃避。
最可恨的是,还有一群人对着他极力追捧,对着世人夸夸而谈,从他的文章中读出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的,大肆歌颂。
这仿佛让我懂得,逃避也能获得鲜花与掌声,逃避也是我们中国人值得夸耀的美德。
鲍教授从庄子的文中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而我看到的除了荒唐还是荒唐,这也许就是上流人士与市井小童的区别所在。
试问,一个市井小童又怎能从教人一味逃避现实的文中读出高风亮节呢?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难道我们真的会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吗?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么我们就再走一条路出来。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想到庄子,我心里是怀有无比的敬意和钦佩的,但始终又有些凄迷苦楚夹杂着,让我好似哽咽着一口火烈到让人窒息的泪,但咽下去的却是寒澈脊髓的冰。
我看到的庄子好像是一团火,一团埋藏在暗无边际的海底的却终不肯熄灭的火;我看到的庄子好像是一头死去的神象,灵魂躲藏在蚂蚁体内仰天长啸;我看到的庄子是一条横亘冥海的巨鲲,却渴望一翼九万里的翱翔自在!庄子是弱小中潜藏的伟大,是沙砾中的磅礴世界,是浊世中的谪仙他落魄但安然,他无功但至圣! 伟大的人也是极端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主宰一切,一手执矛一手握盾,自我伐戮着!但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痛苦坎坷着,就因为他们是时代的觉醒者和代言人,他们的所见所想都剥开表象直指本质,因此,他们注定是痛苦的!庄子亦如此!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庄子是一个消极避世的隐者,从他的散文和他的思想主张中,很少会找到孔子的仁爱礼德,也很难找到孟子的家国天下,他极力的避开这些,全身心的回归自然,他是蝴蝶,是鹏鸟,是游鱼,因为只有化身自然万物,他才心神自在,逍遥安然。
但这真的是庄子的全部吗?是的,伟大的人都是都是极端的人,他们拥有绝对的是非观,他们也是情感属性最热烈最敏感的群体。
所以,庄子的消极退避,庄子的自在安然,庄子极力追求的逍遥而无所侍的精神境界,甚至于到了最后的,我入蝶之梦还是蝶入我之梦的恍惚难辨,都是他在污浊的现实中求而不得,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归宿。
庄子有怒,有悲,有苦,有求不得,有爱恶欲,这是他在那个风云激荡,浊浊乱世之中的无奈和凄苦。
正因为他的这些强烈的情感倾向让他风骨铮铮,节操高洁,目空权势利禄,就像饮醴泉栖梧桐的凤凰目空猫头鹰抓下的腐鼠一样,也因为他的这些情感倾向让他被浊世束缚的躯体有了化身鲲鹏的奇想,这是需要如何强大的灵魂和思想才能做到。
置身于一个浩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渺小的个体本来很难不被时代拘束,同化。
但经历过这些的庄子却是真的明悟了超然了,他就这样跳出了这个乱世棋盘,如同旁观者一般品察世事万端,感悟大道自然,最后为亡妻击缶而歌的通脱,都给后人留下一颗哲思深厚,顺和明达的菩提心!他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自己自在奇异的灵魂。
他的存在,是几千年等级森严,礼教禁锢的封建社会中最让那些被禁锢压抑的人渴求的火炬!庄子,一个神一样的凡人,一个凡人一样的神。
他的率性自在,他的超然通达,他的顺天知命,都融入在他那汪洋恣肆,奇异雄浑的文字中,并终将渗透到一代又一代后人的精神骨血和灵魂中!永难为时间所销蚀!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庄子。
从三个角度切入。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
“那是最美好的时期!那是最堕落的时期!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没有开化的岁月!那是信仰坚定的时代!那是怀疑一切的时代!那是阳光明媚的季节!那是黑夜深重的季节!那是满怀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绝望的冬天!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直入天堂!人们直堕地狱!总而言之,那个时代与现在极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