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臂柱的装配第一节腕臂柱组成1、腕臂柱的装配在现在的应用中,是最多、最广的一种支持装置。
2、从装配的结构形式较多(由于支柱位置、曲线半径、侧面限界等),按现在的类型主要分为:中间柱、转换柱、中心柱、道岔柱、定位柱。
如下图:(1)中间柱在区间和站场使用较多。
(2)转换柱在锚段关节的两锚柱之间,实现工、非支转换的支柱。
(3)中心柱在四跨锚段关节的两转换之间的支柱。
(4)道岔柱用于支持道岔处两工作支悬挂的支柱。
(5)定位柱多用于站场两端,仅起定位作用的支柱。
3、腕臂柱的装配,根据支柱在线路位置的不同(如直线、曲线内侧、曲线外侧等),侧面限界的不同,它的装配形式也都不同。
根据下面的腕臂柱结构图,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腕臂柱装配,主要是由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组成。
一、支持装置作用:支持接触悬挂,传递接触悬挂的负荷给支柱。
组成:由腕臂、水平拉杆及压管、绝缘子及其它连接零部件。
1、腕臂(1)、作用:用来支持接触悬挂,并起传递负荷的作用。
(2)、所用材料:一般是用圆形钢管制成、槽钢和角钢。
(3)、型号:2"-3.0,1½"-2.8,(按钢管的粗细和长度确定型号),TG型为加强腕臂。
(4)、按其电气性能分为绝缘腕臂和非绝缘腕臂。
2、水平拉杆(杵环杆)及压管(1)、水平拉杆只能承受拉力。
(2)、用料:一般用直径Ø16的圆钢制成。
(3)、型号:10、12、14、16、18、21、23,(按长度确定)。
(4)、安装时注意事项:水平拉杆的杵头侧与绝缘子连接,耳环侧与调节板连接,耳环侧的焊口应朝下。
(5)、在受压和难以判断是受拉还是受压的时候应采用压管。
(6)、用料:一般用1½"、1"的钢管制成。
(7)、型号:Y-19,Y-23,(按长度确定)。
(8)、安装时注意事项:①压管与棒式绝缘子连接时,防滑顶丝与铁锚压板开口朝上,棒瓷漏水口朝下。
②在调整压管时,使其保证套管内余留200mm。
③在紧固铁锚压板和抱箍时应该注意U型螺栓两侧受力均衡。
④根据侧面限界确定压管型号:当Cx<2.9m时,选用“Y-19”定位管。
当Cx>2.9m时,选用“Y-23”定位管。
3、调节板(1)、长度550mm,共有10个孔,孔与孔间的距离是50mm。
(2)、安装时的注意事项:①与水平拉杆连接时,不得少于2孔,也不宜装入最后一孔。
②调节板是由两片组装,螺母要紧固。
③与套管绞环连接要正确。
4、套管绞环型号:2",1½"。
在悬挂中受力最大,装在腕臂顶部,距腕臂头100-200mm(非受力部分),缺口向上,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在紧固螺母时应对角紧固并使各个螺母受力均衡。
5、钩头鞍子开口侧向支柱侧,便于倒鞍子,但在安装时应注意,曲内柱、转换柱和道岔柱处的U型螺栓必须紧固,防止腕臂在温度变化时偏移过大。
6、绝缘子(1)、悬式绝缘子:杵头式长150mm,耳环式长146mm,3片绝缘子串长度为450mm。
(2)、棒式绝缘子:长度为760mm,都有漏水孔但应朝下。
二、定位装置作用: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
组成:由定位管、定位器、定位线夹及其它连接零部件组成。
1、定位管(1)、型号:1½"-2850,1"-700,(按钢管的粗细和长度确定型号)。
(2)、根据侧面限界确定定位管型号:①直线正定位:当Cx<2.9m时,选用“1"-700”定位管。
当Cx>2.9m时,选用“1"-960”定位管。
②直线反定位:当Cx<2.9m时,选用“1½"-2500”定位管。
当Cx>2.9m时,选用“1½"-2850”定位管。
③曲线正定位:当Cx<2.9m时,选用“1"-960”定位管。
当Cx>2.9m时,选用“1"-1150”定位管。
④曲线反定位:当Cx<2.9m时,选用“1½"-2850”定位管。
当Cx>2.9m时,选用“1½"-3200”定位管。
(3)、在安装时应注意:①定位管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仰头,但不超过30mm。
②定位管的偏移方向正确,偏移最大不能超过定位管长度的⅓。
③定位环与定位管的定位钩连接处应垂直,防止扭劲。
④定位环安装位置距定位管的根部不小于40mm。
⑤定位管与防风支撑间的夹角α:在直线区段α为35º-70º间。
在曲线区段α为30º-75º间。
⑥反定位时,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间的距离为100-150mm。
⑦定位管与支持器连接时,定位管伸出支持器的端部长度一般为50-150mm,但不能超过150mm。
2、定位器(1)、分类:A1、A2、A3、D。
、软定位器、T型定位器、T型软定位器。
(2)、在安装时应注意:①定位器坡度:1/5-1/10之间,设计规范中规定在1/3-1/7之间,一般按1/5进行调整。
②定位器的偏移方向正确,当在平均温度时,定位器垂直于线路;当大于或小于平均温度时,定位器与此处导线的伸缩值一致;当达到限界温度时,定位器的偏移值不能超过定位器长度的⅓。
③软定位器的定位环的缺口朝下,距定位器的根部80mm。
④定位线夹在安装时受力面装在受拉方向。
第二节腕臂的计算、预制1、测量(1)、判断支柱类型。
(2)、标画轨平面标准线。
(3)、通过轨面标准线来确定腕臂底座和水平拉杆的位置。
(4)、测量出支柱顶部和轨平面处支柱边沿的距离,并计算出支柱的斜率。
(直线柱、曲外柱、曲内柱在立柱时都应直立)(5)、测量侧面限界大小。
(6)、测量外轨超高、依据设计图纸查找曲线半径和支柱所处的位置(判断正确的定位方式)2、腕臂的计算AC=Cx+(测量出的支柱斜率值)AB=2100mmBC=22AC ABW腕臂净长度=BC-(腕臂底座长度+棒瓷长度)=BC-[230+(760-90)]L拉杆长度+调节板长度=AC-(拉杆底座长度+双耳连接器长度+悬瓷长度)=AC-(150+50+450)L拉杆长度=(L拉杆长度+调节板长度)-调节板第五孔长度=(L拉杆长度+调节板长度)-(50×5)腕臂计算查对表:加支柱斜率后理论腕臂长度腕臂净长度拉杆长度+调通过上表可知:当Cx =2.8m 时,腕臂净长度为2.6m (不加非受力部分)作为基数,Cx 只要每增加(或减少)0.1m ,腕臂净长度就会增加(或减少)80mm 。
如:当Cx =2.5m 减少了0.3m ,腕臂净长度就会减少240mm ,因此腕臂净长度为2600-240=2360mm腕臂柱装配表示式:++水平拉杆型号腕臂型号定位管型号定位器型号如:1621700A +"-2.6"-+1直线中间柱正反定位的装配: 正定位的安装位置:(1)、直线区段。
(2)、曲线外侧柱,R =1200-4000mm 。
反定位的安装位置:(1)、直线区段。
(2)、曲线内侧柱。
(3)、道岔柱。
直线中间柱正定位的装配图及材料:直线中间柱正定位的装配时注意事项:(1)、腕臂底座应安装正确。
(2)、腕臂与棒瓷连接时,铁锚压板开口应对着悬瓷的方向,漏水孔应朝下。
(3)、套管绞环、套管双耳、2"定位环、1"定位环的安装都在同一个断面内。
(4)、套管绞环、2"定位环、1"定位环的缺口应对着受力零件的反方向安装。
(5)、腕臂的非受力部分露头长为100-200mm。
(6)、套管绞环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缺口向上,在紧固螺母时应对角紧固并使各个螺母受力均衡。
(7)、调节板与水平拉杆连接时,不得少于2孔,也不宜装入最后一孔(一般在2-8孔)。
(8)、水平拉杆的杵头侧与绝缘子连接,耳环侧与调节板连接,耳环侧的焊口应朝下。
(9)、定位管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仰头,但不超过30mm。
(10)、定位管的偏移方向正确,偏移最大不能超过定位管长度的⅓。
(11)、定位环与定位管的定位钩连接处应垂直,防止扭劲。
(12)、定位环安装位置距定位管的根部不小于40mm。
(13)、定位管与防风支撑间的夹角α:在直线区段α为35º-70º间;在曲线区段α为30º-75º间。
(14)、定位器坡度:1/5-1/10之间,设计规范中规定在1/3-1/7之间,一般按1/5进行调整或安装。
(15)、定位器的偏移方向正确,当在平均温度时,定位器垂直于线路;当大于或小于平均温度时,定位器与此处导线的伸缩值一致;当达到限界温度时,定位器的偏移值不能超过定位器长度的⅓。
(16)、定位线夹在安装时受力面装在受拉方向。
直线中间柱反定位的装配图及材料:直线中间柱反定位的装配时注意事项:(1)、腕臂底座应安装正确。
(2)、腕臂与棒瓷连接时,铁锚压板开口应对着悬瓷的方向,漏水孔应朝下。
(3)、套管绞环、套管双耳、2"定位环、1½"长定位环的安装都在同一个断面内。
(4)、套管绞环、2"定位环、1½"长定位环的缺口应对着受力零件的反方向安装。
(5)、腕臂的非受力部分露头长为100-200mm。
(6)、套管绞环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缺口向上,在紧固螺母时应对角紧固并使各个螺母受力均衡。
(7)、调节板与水平拉杆连接时,不得少于2孔,也不宜装入最后一孔(一般在2-8孔)。
(8)、水平拉杆的杵头侧与绝缘子连接,耳环侧与调节板连接,耳环侧的焊口应朝下。
(9)、定位管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仰头,但不超过30mm。
(10)、定位管的偏移方向正确,偏移最大不能超过定位管长度的⅓。
(11)、定位环与定位管的定位钩连接处应垂直,防止扭劲。
(12)、反定位时,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间的距离为100-150mm。
(13)、定位器坡度:1/5-1/10之间,设计规范中规定在1/3-1/7之间,一般按1/5进行调整。
(14)、定位器的偏移方向正确,当在平均温度时,定位器垂直于线路;当大于或小于平均温度时,定位器与此处导线的伸缩值一致;当达到限界温度时,定位器的偏移值不能超过定位器长度的⅓。
(15)、定位线夹在安装时受力面装在受拉方向。
第三节曲线区段中间柱的装配一、曲线区段中间柱装配根据条件可分为:1、曲线外侧中间柱:①当曲线半径R=1200-4000m时,按照正定位方式进行装配。
②当曲线半径R<1000m时,按照软定位方式进行装配。
2、曲内中间柱:①当曲线半径R=1200-4000m时,按照反定位方式进行装配,用拉杆和硬定位器。
②当曲线半径R=1000-1200m时,按照反定位方式进行装配,用单压管和硬定位器。
③当曲线半径R<1000m时,按照反定位方式进行装配,用双压管和软定位器。
二、曲线处拉出值的计算1、拉出值的计算公式:c≈4ha=c+m①上式中各字母表示:a表示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拉出值)。
c表示线路中心线距电力机车受电弓中心的距离。
m表示接触线距线路中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