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师面试要注意的问题

历史教师面试要注意的问题

“历史素养”指哪些方面? 答:史观修养、史料意识、时空概念、方法意
识、史德修养、史鉴意识、民族意识、国际 意识 (1)史观修养——对历史的总的看法。通俗 地说,就是站在什么立场、从什么角度对历 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伪、美丑、 善恶、功过、是非作出解释和判断。 (2)史料意识——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 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证、史实、史论三 者的关系)
(1)关于本节课知识的问题 ①初中历史面试的题目 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 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 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 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 剧;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 化了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 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时空概念
一、关于“时序” 任何事物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消亡。 时间是构成史实的要素。时间反映了历史事件 的先后顺序与史实之间的因果联系。 时间是能够将所有史实串联起来的唯一线索。 二、关于“空间” 历史事件发生在某一地点。 历史事件的发展使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 同一个地点发生了多个重大事件。 历史事物本身反映的就是特定的空间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历史教师。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 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 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 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 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2.面试应该如何表现自己 (1)首先要有礼貌,进入面试室先鞠躬 向评委问好,然后用清晰的声音介绍自己 的序号和讲课题目。 (2)面试者一定要表现得很自信,开始 讲课的时候就要让自己进入课堂的情境, 虽然下面没有学生,也要想象自己在和可 爱的学生们交流,让自己的情绪饱满,声 音富有激情,教态亲切自然,语速恰当, 语言生动流利。 (3)讲课中要做到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知识交代准确。
⑤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略)
❖ ⑥历史课程资源有哪些?
❖ 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 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 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 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 人力资源。

⑦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 答:1.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历史教材 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依据本地区的特 点和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合适 的教材。
❖ 史通——跨越历史时空,将历史事件进行纵横联系,形成整 体的、立体的思维。
❖ 史论——运用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 解释与评价,科学地分析历史的因果联系,将历史认识上升 到理论层面。
❖ 史感——对历史的感受与体验。从认识历史到分析现实、吸 取历史教训、增进历史智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请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答:(1)要求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如思考问题、 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或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求真、求实和创新 的科学态度 (5)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6)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阶级斗争史观
生态史观

(1)文明史观——
❖ 纵向: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 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 时代、信息时代)
❖ 横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2)全球史观——
❖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 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 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 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6)史鉴意识——
❖ 第一、有条件的借鉴(既要看到当时的历史条件, 又要看到当今的发展趋势)
❖ 第二、多层次的借鉴(如:政治、经济、文化、精 神等。)
❖ 第三、创造性的借鉴(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7)民族意识——
❖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属 感、荣誉感,并逐步形成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民 族、热爱人民的感情。
❖ 第六,要运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
❖ 第七,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
唯物史观的发展:
❖毛泽东——群众路线、人民战争路 线
❖邓小平——白猫黑猫论。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 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物史观认为:
❖ 第一,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学习历史必须承认并尊重历史。
❖ 第二,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来分析历史。
❖ 第三,要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来分析历 史。
❖ 第四,要掌握阶级在阶级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 第五,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及人个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观)(评价历史人物应将人物 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要一分为二)
❖ 思想文化——科学化和大众化。
❖ 社会生活——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 其它——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
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 化等。
(4)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 义——
通俗地说:唯物史观就是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用阶级的、矛盾的观点来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的方 法。
②初中历史面试题目
请你谈谈正确评述历史人物必须注意的方法
答:(1)掌握历史人物活动的客观史实是正确 评述历史人物的前提条件。
(2)评述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一分为二, 或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评价。
(3)注意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阶段评述历 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4)注意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条 件之下评述其功过是非。
二、准备好说课稿,要求说课与模拟课 堂相结合。
1.说课稿: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与 手段、练习与板书设计等。
历史说课评分标准表格(略)
2.模拟课堂:模拟课堂可上一个自 己最擅长的片断。
历史讲课评分标准表格(略)
三、面试过程
1.准备工作 抽题目以后有30分钟或60分钟准备时间。在这段 时间里考生要迅速熟悉一下讲课的内容,设计教学过 程,写出讲课提纲和板书设计。最好预留大约10分钟 在心中试讲一下。一般来说说课和回答问题15分钟, 如果参加应聘面试的人多,可能只有10分钟讲课和回 答问题的时间,虽然只有10多分钟讲课和回答问题的 时间,但是“导入新课、讲解知识、小结”这几个教 学基本环节不能缺少。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的设计很重要,新颖的导入会 让评委精神振奋,分数自然就提高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第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
❖ (2)关于课程标准的问题
❖ 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主要具有哪些特性?
回答其中的三点即可。
人文素养
“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 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 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是 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 成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 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 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人的内在品质”。
“历史素养”指哪些方面?
(4)板书要做到设计新颖,字迹工整漂亮。一般的 师范生都经过训练,表达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 板书却能看出很大的差别。有的考生讲得很好,但 是板书却很差,这就不能不让人感觉到遗憾了,即 使你不能把粉笔字写得很漂亮,但是也要尽可能做 到工整大方,切忌出现错别字!
(5)考生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口头禅和一些习惯的和 上课无关的小动作,比如边讲课边用手摆弄粉笔等, 这些小节之处都会影响你面试的分数。

(8)国际意识——
❖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逐步具备宽阔的视野、开 放的心态,自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多元 性,公正客观地对待并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 民族的文化传统,主动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增 进促进人类发展、文明进步的责任意识。

有哪些历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现代化史观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从学习、研究、认识历史的基本 原则角度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历史唯物 主义方法论。包括:在具体的历史条件 下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用发展的 观点看待历史现象;多角度多层次审视 历史问题;通过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 系来揭示其本质等。 (5)史德修养—— 第一、尊重和敬畏历史(历史不容戏说) 第二、还原真实的历史(历史无需打扮) 第三、权威不代表历史(历史切勿盲信)
❖ 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 ②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 是什么?
❖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 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原则是什么?
❖ 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④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 课堂观察法。进行听课活动,包括对学生学习
和教师教学的观察。对学生学习的观察有五个维度: 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 状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也有五个维度: 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 境界。
(5)正确处理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观动机与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