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103-1区瓦斯压力测定

9103-1区瓦斯压力测定

1 矿井概况1.1 位置与交通梅河煤矿四井位于梅河口市红梅镇境内,行政区隶属梅河口市红梅镇,是梅河煤田的一部分,梅河煤矿本部设于红梅镇,梅河煤矿四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7′52.3″~125°39′43.0″北纬42°25′37.6″~42°26′40.7″四井距梅河煤矿本部4.0km,有专用铁路沈吉线与黑山头车站相连通,黑山头车站距梅河车站15km,距辽源车站80km。

区内主要干线公路有两条,一条是沈梅公路(202国道),另一条是井田北部的矿区混凝土公路,交通极为方便。

详见图1-1图1-1 矿井交通位置示意图1.2 地形地貌、河流及气象1.2.1 地形地貌四井井田属于大柳河东侧二级阶地,侵蚀后地貌波形丘陵起伏,标高在+340m~+370m。

其北部为大柳河冲积平原的一级阶地,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标高为+340m,其南北两侧为低山地形,地面标高为+400m左右,坡度30°。

1.2.2 河流矿区为大柳河水系,大柳河位于井田北约5km,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

地表水主要有磨盘山水库的人工水渠(海龙水渠)和白石河,从井田西北及西南部流过;东北部西太平水库,与井田东部边界相邻约150m。

1.2.3 水文地质特征矿区主要含水层以第四纪砂砾层孔隙水含水层为主,分布全区,厚10~18m。

砂砾层含水丰富,透水性较强,与煤层露头直接接触,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单位涌水量q=1.5~2.5/sm。

井田内渗透系数19.9~23.6m3/d,砂层水的补给靠大气降水的间接补给。

第三纪砂层几乎不含水,对矿井涌水基本无影响。

矿井正常排水量为138 m3/h,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井田地面为荒山,地势较高,有沟及河流,排泄水条件较好。

1.2.4 气象及地震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两季温暖。

夏季最高气温+34.09℃,冬季最低气温-34.8℃;每年十月下旬结冻,来年四月解冻,冻层深度1.6m。

每年的6~8月是雨量集中季节,春东两季为多风季节。

季节风明显,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最大风力9级,最大风速28~30m/s。

该矿井所处地区极少发生地震,据记载没有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1975年海城、1976年唐山地震曾波及该地区,但震感不强,对井田及建筑物无影响。

1.3 井田范围及煤炭储量1.3.1 井田范围四井全称为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四井,为国有企业,采矿登记发证机关为吉林省国土资源厅,采矿登记许可证编号为2200000140804,采矿权人为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期为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

地表标高为+345.0m,井田走向呈东北~西南延伸,井田面积1.65km2。

井田北部以煤层露头为界、南部以F3断层为界、西部以曙光水渠防水煤柱为界、东部以30B勘探线东为界。

准采矿区范围由25个拐点组成,各拐点坐标如下表1-1。

准采标高由+330m~-500m标高。

表1-1矿区范围的拐点坐标为:序号坐标(X)坐标(Y)序号坐标(X)坐标(Y)1 4700220.00 42470350.002 4700448.00 42470728.003 4700550.00 42470645.004 4700714.00 42470773.005 4700873.00 42471115.006 4700844.00 42471304.007 4700972.00 42471580.00 8 4700989.00 42471795.009 4701167.0 42472168.00 10 4701141.00 42472188.0011 4700877.00 42471900.00 12 4700580.00 42471462.0013 4700325.00 42471136.00 14 4699698.00 42470178.0015 4699362.00 42469824.00 16 4699229.00 42469648.0017 4699316.00 42469704.00 18 4699392.00 42469804.0019 4699590.00 42470008.00 20 4699672.00 42470018.0021 4699810.00 42470089.00 22 4699838.00 42469896.0023 4699873.00 42469900.00 24 4699834.00 42470126.0025 4700084.00 42470336.00该矿井现有煤炭地质储量为2242.6万t,可采煤炭储量为1906万t。

1.4 矿井地质梅河煤田位于抚顺—密山断裂带中段,煤盆地的形态受华夏是构造体系控制,早期第三纪含煤沉积于该带的断裂部位,呈N45ºE向展布的凹陷聚煤盆地,其沉积方向与构造运动的方向一致。

成煤盆地为一向斜构造,但由后期断裂切割,在各个井田区域内形成不完整向斜构造或单斜,仅在三井的西部保存比较完整,成煤盆地的富煤中心在向斜轴部,一、二井块段内,由于基底不均衡沉降的影响,在东西(三、四井)两侧形成沉积厚度大、煤层厚的特点。

梅河四井井田位于梅河煤田的最东部,由于f3断层、f2断层的切割,向斜的轴部和南翼都被断失,因此四井井田是一个倾向140°的单斜构造,地层、煤层倾角大部分在60°~75°之间,属于急倾斜煤层。

露天采区范围内有三条断层,f23、f49、f61,控制程度可靠,其中f49对煤层破坏较大,矿山开采时,应预防断层破碎带对矿山正常开采的影响。

1.4.1 地层本区地层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白垩系的赤色岩层、第三系含煤地层及第四系等组成;其中前震旦系在煤田两侧有部分出露,其余全被第四纪地层所覆盖。

1.4.2 构造四井井田位于梅河煤田的最东部,由于F3断层、f2断层的切割,向斜的轴部和南翼都被断失,因此四井井田是一个倾向140°的单斜构造,地层、煤层倾角大部分在60°~75°之间,属于急倾斜煤层,其具体产状见下表1-2。

表1-2 地层、煤层产状要素表标高(m)36~40 40~32A 32A~30 30~30A 30A~30B 300~120 131°∠69°137°∠65°131°∠65°120~-200 139°∠63°130°∠62°151°∠68°137°∠70°-200~-400 142°∠70°136°∠70°井田范围内断距大于30m的断层共有7条(f2、F3、f6、f7、f22、f23、f61),断距在5~30m之间的断层7条,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其性质以正断层居多,多分布在井田四周,断层要素见下表1-3。

表1-3 断层要素表断层编号性质倾向(°)走向(°)倾角(°)断距(m)确定依据控制程度f1逆130 40 25 12 实见可靠f2正140 50 80 >30 实见可靠f3逆320 230 70 >200 推测较可靠f6正150 60 70 60 实见可靠f7正130 40 60 35 实见可靠f8逆350 260 70 15 实见可靠f9逆0 90 68 9 实见可靠f22正150 60 70 >200 推测较可靠f23正140 50 75 45 实见可靠f35正310 220 65 12 实见可靠f48正15 105 80 15 实见可靠f49逆20 110 80 5 实见可靠f50正310 220 85 20 实见可靠f61正150 60 70 60 实见可靠上述断层中f3、f22、f23、f61号断层使向斜东南翼及西北翼(浅部)煤层断失,井田东南侧及西北侧边界断层,f2、F3、f6、f7号断层断距大于30m,对煤层破坏较大、对矿山开采有一定影响;而其它7条断距小于30m的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小,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

1.5 煤层四井井田是一个倾向140°的单斜构造,地层、煤层倾角大部分在60°~75°之间,属于急倾斜煤层,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共3层,除12#煤层全区可采外,其余的8#、13#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上含煤段含煤3层,无明显对比标志层,煤层对比不可靠,仅在井田的南部30A线~30B号勘探线之间发育;其中8#煤层局部可采,走向控制长度200m,倾向控制延深200m,煤层厚度0.60~0.9m,局部可采,煤层较稳定。

下含煤段含煤2层,其中12#层煤全区可采,是该井主采煤层;13#煤层局部可采,与12#煤层间距较稳定。

12#煤层厚度10~58m,一般25m,走向控制长度1890m,倾向控制延深560 m,一般400 m,结构复杂,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个别钻孔见不可采煤层或尖灭。

该煤层变化有如下特点:⑴井田41~40号勘探线之间煤层发育好,向井田东侧煤层变薄,煤层厚度49.0m~12.3m。

⑵从剖面上看,具有煤层厚度浅部薄、深部厚,煤层倾角浅部陡、深部缓的趋势。

13#煤层全井田发育,井田西部煤层可采,东部30A~30B勘探线之间不可采,也具有煤层厚度浅部薄、深部厚,煤层倾角浅部陡、深部缓的趋势,煤厚度1.9~11.0m,一般6.0m,走向控制长度1890m,倾向控制延深720m,一般500m,结构复杂,煤层较稳定。

可采煤层含煤特征见表1-4。

表1-4 可采煤层含煤特征煤层层厚(m)小-大平均结构夹矸层数岩性层间距可采面积顶板底板稳定程度面积占井田面积12 10.0-58.025.0复杂5-19 泥岩70-100901.39km2100%泥岩粉砂岩稳定13 1.9-11.06.0复杂6-27砂岩泥岩泥岩泥岩较稳定1.6 煤质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的煤岩为半暗型至光亮型,颜色为黑色,条痕褐色,比重为1.40 t/m3,硬度较大,呈玻璃光泽,无内生裂隙或裂隙不发育,贝壳状或平坦状断口。

该区可采煤层的煤种为长焰煤。

灰分含量10.38~48.41%之间,发热量5700cal/g,挥发分在44.75~48.41%之间,原煤全硫含量0.51~1.00%之间,属于特低硫煤。

本井田内12#、13#煤层中煤产率低于10%,属易选型。

煤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如下:灰分(A g):横向上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是自东向西逐渐升高。

12#煤层灰分含量值为10.38~22.75%;13#煤层灰分含量较大,一般达35.62~38.41%,煤质明显劣于12#煤层。

原煤全硫含量(S q):在0.51~1.00%之间,属特低硫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