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侦查阶段的律师工作(实用版)

侦查阶段的律师工作(实用版)

侦查阶段的律师工作(实用版)
□江苏浩然风律师事务所王成艳律师整理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网络文章,很多文章作者不明,难以查考,恕不一一署名,谨致谢意。

本文亦不作商业用途,只供本人及同仁学习参考,欢迎转载。

犯罪嫌疑人被抓后首先要进行预审,该阶段被称为侦查阶段。

侦查阶段是刑事案件诉讼的开始阶段,此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一阶段里要作的事情就是基本查清案件的事实,基本调取案件的证据,基本要搞定案件的性质。

在这个阶段里,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最熬得阶段,因为他要接连不断的接受预审人员的轮番审讯,甚至还有可能受到刑讯逼供的考验。

办案人员为了能迅速的取得第一手资料或者说证据常常对律师的会见也是百般阻挠。

有些地方总会找种种的理由拖延律师会见的时间,比如说办案人员不在,出去办案了。

须要领导审批,领导在开会。

或者说此案案情重大,还有的就明确的说,我们还没有审讯呢,等我们审讯完了你们再见吧,等等。

而一旦到了律师会见的时侯,办案人员还会仅仅的盯住会见的律师,不是给限定时间,就是给限定问话的内容,有时会见被搞得很狼狈。

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当事人和律师两个角度分上下篇进行综述。

当事人篇
一、律师在公安侦查阶段会见当事人有五大好处:
1、心理医生。

当事人突然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往往一时不知所
措,此时见到家人聘请的律师有一种“家里人”的感觉,有一种依靠感,也使其知道家里还是没有放弃他,还在帮助他,这时的律师好比是给他的一剂安慰药和强心剂。

2、了解案情,给当事人法律帮助。

3、监督侦查工作。

办案民警不能打骂当事人,更不能刑讯逼供,否则律师可以代为控告办案人员的刑讯逼供行为。

律师的介入无形中变成了对办案人员的一种监督。

4、提前保存证据。

如果当事人是被冤枉的,则在会见律师时就可告诉律师真相,同时请律师提前保存一些证据,防止证据过一段时间后灭失。

5、帮助家属办理取保候审工作。

二、当事人聘请律师的误区
误区一:刑案请律师请了也白请
一些犯罪嫌疑人家属认为,既然事儿都出了,判不判,怎么判是司法机关的事,请律师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其实,有许多案件由于律师的介入,从法律的角度与司法人员探讨沟通,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有的案子在侦查阶段就结案了,有的到了检察院不予起诉,有的在法院被宣告无罪。

聘请律师辩护与聘请普通公民辩护主要有两方面的区别:第一,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些其他辩护人没有的权利,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查阅本案的卷宗材料,向证人调查取证等,而非律师的辩护人不享有这些权利。

第二,作为专业人士,律师的法律专业水
平、诉讼技巧一般要高于非专业的辩护人。

因此,刑事案件委托律师代为辩护,更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误区二:嫌犯家属有权知悉案情
许多犯罪嫌疑人的家属认为,他们有权利了解案情,公安人员和检察院、法院的司法人员应该向他们公开案件的情况,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属于国家秘密,为防止串供或其他行为,在法院开庭审理前,任何人都不能向犯罪嫌疑人家属透露相关案情,否则就构成了泄露国家秘密罪,其中包括家属聘请的辩护律师。

辩护律师有权在公安侦查阶段了解案情,在检察院公诉阶段复印技术性材料,但这些材料都不能给家属看,只有在法院开庭审理后才能公开。

所以,辩护律师享有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家属均不能享有,可见,聘请刑事辩护律师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三:被害人不用请律师
许多被害人及家属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被害人的权益自然由检察院维护,家属不用操心。

其实被害人及家属请律师指导诉讼更关键。

被害人及其家属如何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数额多少合适都需要专业律师指导,此外,律师还可就刑事部分提出自己的意见。

提示:按照法律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不包括精神损失费。

有的法官可能会误将死亡赔偿金理解为精神损害,因此对于被害人的死亡赔偿金的请求可能会不予支持,很多被害人自己也认为无权要求这部分赔偿。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
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精神损失费。

这些法律细节往往只有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律师才能看得出来,并提出辩护意见。

误区四:犯了事儿不急找律师
许多人认为,既然亲朋好友犯了事儿,找律师也没用。

顶多开庭的时候找律师辩护一下就可以了,早找律师也没用。

这种观点会导致许多有利于当事人罪轻或无罪的证据灭失,从而对当事人不利。

当事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当事人“出事”后,其家属应尽早找律师,使律师从公安侦查阶段就介入案件,尽早会见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

提示:当事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家属请律师时,要尽量向律师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
1、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当事人姓名、基本身份。

2、当事人被哪个公安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被关在什么地方?
3、因为什么案由被拘留或逮捕,涉及的罪名?事实要介绍得尽量具体一些。

4、当事人是被行政拘留还是被刑事拘留,这两种拘留有很大不同,行政拘留不构成犯罪,最长15天就能被放出,刑事拘留可能构成了犯罪,要面临被公诉。

5、如果可能,了解一下办案民警是谁,这样有利于律师尽快与办案人取得联系,以便尽快申请会见当事人。

三、当事人如何聘请律师
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情况,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您要委托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需要向律师提供犯罪嫌疑人相关度信息,越具体越好,以便确定身份,防止出现偏差。

需提供的信息有: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涉嫌的罪名,籍贯,被关押的地点,被采取的强制措施及时间等。

如果是您委托,需要提供您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再加上有您亲笔签名的委托书,律师就可以与公安机关联系,完成会见工作;如果是其他人委托,同样需要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其签名的授权委托书。

具体的操作可与律师联系后处理。

最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尽量多提供几种方式,以免一种方式受到限制,影响到整个案件的处理。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什么时间能看到结果的也不同,但首先需要先递交会见的手续,然后等电话通知,可能要两天以上的时间。

律师会见之后,提供给你相关的信息,你可以根据律师的会见笔录,与律师研究案子的下一步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