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及对应的养生汇总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 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
——《黄帝内经· 素问· 宣明五气篇》
• 易感冒,易疲劳
2018/10/12
气虚体质养生方案
• 食物:宜:健脾益气之人参类,莲子,大枣,扁
豆,山药,红薯,花生,党参,甘草
忌:散气耗气之山楂,橘皮,玫瑰,茉莉等
2018/10/12
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
质多;女性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
不同的职业背景对体质也有重要影响
气虚体质在无职业者和农业劳动者中多见;
阳虚体质在生产运输工人中多见; 阴虚体质多见于学生;
痰湿体质多见于领导干部;
湿热体质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而在农业劳动者 中最少; 血瘀体质在办公室人员中多见; 气郁体质在学生和无职业者中最多。
体质养生
辨证论治与体质辨证结合的个体养生保健 二羊中医 香江健康产业
2018/10/12
养生六要诀
一辨体质分九种,因人制宜各不同; 二顺四时适寒温,人与自然自相通; 三养心神调情志,精神爽朗沐春风; 四调饮食须均衡,少而清淡不肥壅; 五适运动持以恒,流水不腐筋骨松; 六慎起居讲规律,劳逸适度精力充;
2018/10/12
三、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 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体质就是红日不那么灿烂,真 阳不那么温暖,生命力不那么旺盛。
•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 养筋。” ---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 关节筋脉柔韧。阳气盛衰还决定了人的生殖、繁衍能力。 人体运行不息的津液、血脉得寒则凝,遇温则行。阳气作 为动力、火力,能保证体温,产生能量,促进废物排泄, 鼓舞生机,使生命的河流清澈、畅通。 2018/10/12
2018/10/12
阳虚体质之上热下寒
由于下焦阳气明显虚弱,根基不牢,虚阳上浮,漂到头 面五官了,形成肚脐以下阳虚阴盛,如尿多、夜尿、 便烂、腰腿冷痛、白带清稀;头面五官则常见牙痛、 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等热象。应该说下 寒是真,上热是假。 如果总是清热,总是抗菌消炎,会加重阳虚体质。应 该先暖阳再局部处理一下 。 阳虚体质的痤疮:一般为囊肿痤疮,皮损严重,不往外 发,专往里长,钻窟窿打洞,即使好了,也坑坑洼洼, 终生落疤。
太极拳是平和体质者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
平和体质者也要防“未病”
2018/10/12
经络养生
• 按摩胃经--平和体质者的养颜新经 • 早晨7~9点经气最足时,敲击、按摩胃经 ,效 果更好! • 敲胆经(腿外侧)。 --如果脸上像蒙了一层灰似 的,怎么也洗不干净,皮肤也没光泽,而且嘴里 发苦,喜欢叹气,-- 胆经不通了。 敲胆经时要均匀有力地慢慢敲,来回敲10几分钟 即可。 • 敲脾经(腿内侧正中间)--脸色发黄是脾虚的表 现,如果突然变黄,多是肝胆罢工的迹象,该敲 肝经(腿内侧最前缘)。
2018/10/12
饮食习惯与体质
• 营养过剩:促成气虚或痰湿体质
• 营养不良:促成气虚或阳虚体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饮食过咸:促生阳虚间夹瘀血体质
• 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体质
• 常食寒凉:促成阳虚或瘀血体质
• 常吃夜宵:促生痰湿体质
• 不吃早餐:促生气郁或痰湿体质
2018/10/12
生活起居与体质
• 身体过劳:转化为气虚体质 • 神过劳:转化为气虚体质
• 常用穴位:足三里,气海,脾腧,中脘
• 简易验方:玉屏风散,四君子汤
• 注意:补气勿过急
2018/10/12
气虚体质的生活起居
避免过劳---劳则耗气 不能盲目减肥---尤其不能过度节食 关注情绪---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 四季养生避风邪,补元气---顺四时而适寒暑 锻炼身体---轻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2018/10/12
把握养生六要决,健康自在我手中。
体质
•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 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 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生命活 动的差异性或者特殊性。 •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 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 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 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 的体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26日发布
2018/10/12
体质如何形成
• 先天禀赋决定人最初的本质 –种瓜得瓜 • 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 男女有别造就不同体质 • 社会环境同样影响体质 • 七情过激也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 疾病和药物改变体质 • 饮食习惯不当损耗体质—食话食说 • 生活起居不当转化体质 体质养生要注重生活调摄!!
• 更年期:少食寒凉之物
• 大病之后的康复阶段:不可过饱或贪食油腻 • 三伏天补阳:阳虚体质的人注意
2018/10/12
一、平和体质-- “中庸之道”
• 拥有平和体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 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天个人的修为好。 • 这种人不易生病,情绪稳定,生活规律, 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也比较强, 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治愈。应该说拥有 平和体质的人是基础非常好的“健康人”!
阳虚体质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
常见表现: (主项)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 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润,脉象沉迟而弱。 (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② 吃好一日三餐:即“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 宜少” 。 ③ 日常饮食谨和五味,不宜偏嗜: “五味入五 脏”。五味偏嗜,则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 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 苦伤肺等。
2018/10/12
若要补益,食补就好,不宜药补
戒烟限酒,别让烟酒毁了你优秀的体质
平和体质要顺应四时而养生
阳虚体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脾阳虚:纳呆,面色萎黄,形寒肢冷,脘腹隐痛,喜温喜按, 便溏,舌淡,脉沉迟细弱。 心阳虚:心悸气短,心胸憋闷,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滞暗, 舌淡,紫暗,胖嫩,脉细弱或结代。 肾阳虚: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自汗,阳痿,不孕,带下清 冷,头晕耳鸣,小便清长或遗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而 弱。
2018/10/12
阳虚—寒
• 卫阳不足,主要表现为身体怕冷,怕风,四 肢怕冷,甚至腰背怕冷等一系列寒的现象, 容易感冒。 • 中焦虚寒,胃部怕冷,不能吃寒凉的东西, 一吃就胃痛腹泻。
• 下焦虚寒,主要表现在腰部怕冷,背部怕冷, 生殖器怕冷等,还有小肚子一吹风,马上就 疼痛不舒服。
2018/10/12
• 食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2018/10/12
• 药物:金匮肾气丸,理中丸等
“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健康生活方式—— 推拿——针灸——方药”
精神养生:保持安静,培养“钝感” 起居养生:注意保暖,多做运动,早睡不贪凉,注意 腰背部保暖。 药物养生:保健为主,可食鹿茸 四季养生:夏勿贪凉,冬宜温补,春夏养阳, 穴位养生:任脉之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申脉, 涌泉,常用艾条灸脊背 ,捏积。 避免阳虚,注重“好孕”,产妇不能贪凉。 常做提肛运动 清凉败火易伤阳,尤其注意上热下寒
2018/10/12
体质分类
• • • • • • • • • 怕冷派----阳虚体质 缺水派—阴虚体质--阴虚则内热 气短派—气虚体质 痰派 — 痰湿体质--胖人多痰湿 长痘派—湿热体质--又“湿”、又“热” 长斑派—血瘀体质—不通则痛 郁闷派—气郁体质--百病生于气 过敏派—特禀体质—非常需要娇宠 健康派—平和体质
2018/10/12
二、气虚体质—补气不耗气
益气健脾,慎避风邪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 也”。 ——《黄帝内经· 素问· 生气通天论》 • 气的分类与功能
2018/10/12
特征及易患疾病
• 气虚的表现: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 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证加 重,舌质淡嫰,脉虚.
阳虚体质的人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 。 易感肥胖、失眠、骨质疏松、慢性结肠炎等 。
2018/10/12
阳虚体质养生
原则:不伤不损阳气 饮食养生: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第一,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之品如黄瓜、柿子、西瓜。 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 韭菜、辣椒、葱蒜、胡椒、生姜、菟丝子。 第二,减少食盐的摄入。阳虚体质多盐饮食很容易引起肥 胖、肿胀、小便不利、高血压。 第三,可以适当调整烹调方式 。
2018/10/12
养生最高境界----养心
• 养心,平和体质者养生的最高境界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2018/10/12
平和体质者,平衡饮食是关键
① 合理膳食:食物选择要均衡,注意主食与副食 相搭配,品种要多样化,粮食、肉蛋、奶制品、 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都要选择,合理搭配。
• 房劳:转化为阳虚体质
• 身体过逸:转化为瘀血体质
• 常用空调:易生痰湿体质
• 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颇
神要静养,形要动养
2018/10/12
体质养生的几个关键时机
• 婴儿时期:常带三分饥和寒 • 青春发育期:切勿发胖,又忌过度节食 • 妇女产后:坐月子有学问(妇女怀孕期间,身体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