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我国政府及早迁都中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北京的诸多环境问题,而且使新的首都能够效益百倍地对全国进行管理和统治,有效地促进人们自愿地对我国经济低谷地带的陇海沿线和西部广大地区进行开发、改造和建设,加速我国经济重心向中西部广大地区的移动,有效地平衡调节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科学技术,使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更加趋向合理,并且更加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改造环境。

此外,迁都对我国的安全更有保障。

中原是河南省的古称,是我国古代九州的中心。

郑州市位于中原的核心位置,郑州市所辖地区和开封市以西的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心”地带。

因此迁都中原实际上就是迁都在这个区域内(为方便于论述,下面将中原的这个区域通称为郑州市)。

将来我国政府迁都郑州市,把郑州市作为最理想的迁都场所,是因为郑州市不仅是我国的“国土中心”,而且也可能是亚洲的“洲域中心”。

郑州市在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位置和战略位置比北京、西安等地更为重要、更为优越。

(一)、郑州市是我国的“国土中心”国土中心是一个国家疆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选择中心,是举国公认的自然和社会要素中心。

有人形象地把我国国土比喻为一只昂首挺立、栩栩如生的大公鸡,郑州市是这只五彩斑斓大公鸡的心脏,京津秦位于这只大公鸡的咽喉。

地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交通、信息、地震、农业、水源、能源,这些要素是选择首都必不可少的条件。

下面将这些要素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

陆地交通枢纽郑州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郑州不仅是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和横贯东西的欧亚大陆桥东段陇海铁路之枢纽,是我国铁路中心和最大的编组站,而且以郑州为起点可以向全国发出数十条铁路干线,这些干线以最短捷的路径串联和并联了全国所有的自然资源、能源、工农业地带、城市和人口——向北不仅通过“京津秦咽喉地带”串联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而且向北经山西蒙古联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因为关中平原的沟通,串联了地广人稀的大西北、中亚和发达的欧洲;向南可发出两条干线纵贯中南,并直接联系东南亚。

由于向西和向南铁路的联系,从而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西南融于一体;向东可以直接联接整个华东,特别是对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

这些干线及其它一些平行的干线构成了全国铁路网的分布特征。

我国陆地交通要道大致成多重的“田”字形分布,并且有数条铁路干线间接地构成“田”字形的对角线。

郑州市坐落在“田”字形的中心,郑州是我国未来陆地交通最大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例如,每天从郑州向我国陆地上其它三十一个省会(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所在地,包括香港和拉萨)各自发出并返回一次列车,其铁路总长度比北京向其它三十一个省会要缩短16956公里,比西安缩短9206公里,比武汉(武昌)缩短8884公里。

每天从郑州向我国陆地上三十一个省会(包括香港和拉萨)各自发出并返回一次班车,其公路总长度比北京向其它三十一个省会要缩短17684公里,比西安要缩短5968公里,比武汉缩短2190公里。

计算结果证明,在全国所有的大型城市中,唯独只有郑州连接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为最短。

因此它最为节省交通费用,最为缩短运输时间,如果郑州现在有北京这样大的交通运输规模,每年至少要比北京节省运输费用数十亿元。

从郑州升空的飞机飞往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线也无不具有此种特征。

虽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计算,郑州向其它所有省会的航线比北京向其它所有省会的航线缩短的距离是多少?但是可以证明,郑州连接其它任何一个省会的航线距离为最短,因此也最节省时间和费用。

此外,郑州直接联系我国东南沿海各大港口城市的条件也很优越。

它直接连接上海和香港,比北京连接上海和香港缩短距离1157公里;它直接连接连云港,两市相距572公里,高速列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

连云港不仅是大西北最近便的出海门户,而且是连接欧亚大陆陆地交通最近便的起至点。

因此有人把未来的连云港美其名曰“亚洲的鹿特丹”,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连云港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越来越得到加强,而郑州以连云港作为最近便的出海门户,岂不美哉?郑州是未来的“南水北调”中路输水线的中心。

长江三峡工程峻工以后,随着中路输水线的沟通,将为郑州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和电力,这要比北京节省一半的输送费用。

无论是在天空还是在地上的交通运输,从郑州出发通往四方,都以最大限度提高运输效益,减少能耗、减少运输时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益,足以证明郑州市是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然而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只有迁都郑州市,才能使中心城市的功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情报信息灵通郑州处在全国能够迅速获得信息的重要位置上,郑州不仅是我国东南沿海向西部内地输出高技术和制成品的必由之路,也是西部内地和中亚向东部运送原材料的枢纽,而且还是南北进行物资技术交流的中枢神经。

因此郑州不仅能够从全国准确及时地悉获各种信息,而且通过自身的融炼,立即向全国发出反馈的信号,效益百倍地对全国进行指导,这就是中心城市所独有的功能。

例如,小王想乘火车从甲城省会到乙城省会,以两城最短的铁路为径,必经郑州的概率为45%,必经北京的概率为20%。

多次计算证明,必经郑州的概率为全国之冠。

可见,郑州是我国天然的能够从全国获得信息的最大集市。

如果其它条件相等,从郑州获得信息的数量应该是北京的两倍,尤其是它能从我国南方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较快地获得信息,就更加重了它在全国的重要性。

此外,郑州还可以通过建设国际航空港,从世界各地获得信息。

因此,郑州信息十分灵通,从长远利益考虑,可以作为全国信息控制的中心。

地质地基稳定我国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频繁,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记载了上百次的大地震,给中华民族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死亡人口达到二十四万,为二十世纪地震死亡人口之最。

在三百年前的1679年,北京也发生了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也在八级以上,这次大地震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地震死亡人口的最高记录。

之所以北京西安等地都发生过大地震,是因为这两个地区都处在地震分布带上,地质构造极不稳定,每到一个周期,就要将运动聚集在内部的能量释放出来,因此,将来也决不会避免,何况当今世界上人们还根本不可能对地震发生的时间作出最准确的预测和制定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地震对首都造成的破坏,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政府不得不考虑迁都郑州市。

根据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情况,郑州市不在我国的地震带上,从已有的历史资料看,郑州市没有发生过一次大地震。

实际上,郑州市是华北平原地区难以找到的不能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的理想型的大城市。

同北京一样,日本的首都东京也在地震带上,为避免地震造成的破坏,日本政府曾多次辩论迁都之事,但终因没有理想之地而难以决断。

地形位置适宜郑州市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在黄河下游南岸的黄河冲积扇的西角,属于淮河流域。

它的最北面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脉;西南部是断落隆起的秦岭山地,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的分水岭;东部和南部是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

这一带的地形,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错综交替,秦岭山地向东蜿蜒伸展,豫西山地群山起伏,黄河切穿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冲出山口,画面壮观,景象万千。

既可一饱眼福急流澎湃的黄河小浪底,又欲身临其境风景如画的“嵩山公园”,惊叹世间奇景“地上悬河”,处处别具风味,令人神往,使人陶醉。

郑州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巩县、荥阳、登封、密县大部分为低丘和山地,东南部的郑州、中牟、新郑及开封以西主要为平原和平地,平原和平地占60%,丘陵和山地占40%。

郑州大致在北纬35°和东径114°交会附近,属于东八区,和北京同属一个时区。

东八区是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北纬35°是我国陆地纬度的平均值。

气候温暖湿润郑州市气候温和,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有风沙,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

郑州地处我国中纬度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四季较为分明,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年平均温度14℃,一月气温平均-0.1℃;七月平均气温26.9℃,气候的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

由于郑州所处的纬度比北京低5°,加上地形对郑州的夏季气候具有明显的疏散性和传递性,所以郑州的气候条件比北京要适宜。

同北京相比,郑州冬季时间较短,气温相对较高;夏季两市平均气温相差不大。

北京一月平均气温为-4.8℃,比郑州低4.7℃。

七月平均气温26.1℃,比郑州低0.8℃;年平均气温12℃,比郑州低2℃;无霜期200天,比郑州少近一个月;北京市在冬春季遭遇风沙次数比郑州市频繁,而且强度明显要比郑州市高。

当然首都最理想的气候特征是全年不冷不热,四季如春;不干不湿,风沙极小,在我国只有昆明比较接近。

郑州同这种理想型的气候相差很远,但由于它比北京更接近于理想型的气候特征,因此郑州比北京在气候的要求上更适宜于建都。

农业历史悠久适宜的气候,宽阔的平原,丰富的地下水源,为郑州市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里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农业区。

解放前,河南省水旱灾害不断,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泛滥,黄淮平原风沙、内涝、沼泽、盐碱交加,特别是“黄泛区”,使河南的农业一直不很景气。

解放后,经过大力改造、治理,河南的面貌为之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棉花、烟叶、花生及各种暖温带林果和畜产品增长较快。

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长时间治疗,需要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过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虽然郑州市的农业生产不比北京、西安充满生机活力,但是,郑州地处中原,是我国南北交通要道,祖国四面八方的物资汇集这里,人们的生活用品,特别是食物,可以较快获得,比北京要便利。

例如郑州居民所必需的粮食、蔬菜、鲜果等食品,需要南方补给的部分,比北京要节省三分之一的运费。

水能物资丰富郑州市位于我国能够便利获得淡水、能源、主要物资原料和制成品的最优越的位置上。

它的周围有丰富的淡水、能源和主要物资原料。

郑州市北临黄河,东属黄淮平原,黄河水、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纽工程平均每年可增加供水四十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路输水线全线贯通后,华北平原如遇春雨。

郑州市位于中路输水线的中心,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华北地区淡水供应最丰富,利用最方便的地区之一。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在永定河的冲积扇上。

永定河、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和地下水,平均每年可向北京市供水四十亿立方米。

但是北京市人口太多规模过大,淡水用量大,且需求每天都在增加,淡水不足是北京市目前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虽然南水北调于二OO八年调入北京,但是不能保证这些淡水就能永远解决北京市的淡水供应,况且,向北京市调水成本之高、浪费土地之多根本无法和郑州市相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