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文诵读
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6.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8.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4.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2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1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13.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1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看了“国学经典诗文诵读”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