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应力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1.范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膨胀节产品的消除应力热处理基本程序和要求。
1.2 本守则适用于膨胀节压制简体和成形的膨胀节消除应力热处理工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l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
GBl6749《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3.工艺规范
3.1 工艺曲线
3.2 常用材料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参见相关材料标准的推荐温度。
3.3 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高于400℃。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3.4 升温速度最大不得超过PWHT 5000
δ℃/h ,且不得超过200℃/h ,最小可为50℃/h 。
降温速度最大不
得超过PWHT 6000
δ℃/h ,且不得超过260℃/h ,最小可为50℃/h 。
4.工艺操作
4.1 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后,于压制成形或在压力试验前进行。
奥氏体不锈钢压制的波纹管、膨胀节一般不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或客
户有特殊要求的按工艺处编制的热处理工艺卡执行。
4.2 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尽可能采取整体热处理。
4.3 装炉时,工件距炉门不得小于****毫米,距炉墙不得小于****毫米,加热炉对炉温应能控制,对工件不得产生过度氧化和有害影响。
4.4 装炉时需要将工件垫平、垫稳。
工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靠紧。
若需垛装时,上下工件之间要用垫板垫起。
垫板厚度要大于*******毫米,上下垫板必须平行对正。
4.5 对于直径较大、壁厚较薄的筒体,内部没有支承圈或固定塔板时,应适当在内部支承,以防加热时变形。
4.6 产品焊接试板应随同工件同炉热处理,试板须放在能代表工件的适当位置。
试板应有钢印标记,经核对并经检查员认可。
4.7 焊件升温期间,加热区内任意长度为*******毫米内的温差不得大于*****℃。
焊件保温期间,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大于*****℃。
升温和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5. 测温与记录
5.1 热处理炉应配有自动记录温度时间曲线的测温仪表。
5.2 热电偶应安装在能反映工件实际温度的适当位置。
补偿导线的线径及长度要合适,并经常检查热电偶的老化情况。
5.3 测温仪表和热电偶必须定期检定,保证合格准确。
5.4 工件热处理曲线记录和检验记录应存档保管,且保存不得少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