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德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最后一位作曲家。
他一生涉猎的体裁十分广泛,艺术歌曲、歌剧、交响诗、交响曲、协奏曲等等,其中他创作的歌剧和交响诗占总数量的比重较大。
作为管弦乐大师,他的作品既有雄伟壮观的,又有温润如水、极具哲理,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知音;作为一代歌剧巨匠,他的作品极受人们关注,是经典的保留剧目;作为20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传承者,他创作的作品量大而且质量高,被列为继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沃尔夫之后德国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家,其作品是众多国际声乐大赛、声乐艺术家的必备曲目;而作为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施特劳斯更是创办了如今大名鼎鼎的萨尔茨堡艺术节。
正是这位卓越的艺术奇才,让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光芒在马勒、瓦格纳等人之后,又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
本文通过对理查·施特劳斯生平介绍,艺术歌曲的总体创作特点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进行完全分析,包括歌词、和声、曲式等方面。
最后通过不同版本的分析比较,探寻这部作品在演唱技法上的处理和运用,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演唱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晚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48年,于1950年在伦敦演出,各曲虽结构短小精炼但表现手法多样,构思精密严谨,内容
极富个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四首歌曲创作技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来获得对理查·施特劳斯独特音乐创作风格的解读以及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