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实验考点详细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实验考点详细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实验考点详细总结
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
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
一、教材实验复习
(一)观察类实验
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
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2、观察细胞质流动
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
注意问题:
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
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
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
d.切伤部分叶片。

②选择参照物:叶绿体
③选择最佳观察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
(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下,叶绿体的侧面对着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最大的面对着光源;在暗处叶绿体呈无规律排列。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
提醒
(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2)漂洗的目的
①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

②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①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②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③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1)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
加一块载玻片?
(5)压片时用力过大。

(6)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步骤:装片→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