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同步练习题(人教版)一,选择题(25*2=50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有( )①居民使用的自来水②买来送给别人的钢笔③农贸市场待售的蔬菜④某农民从菜园里收回来自己吃的蔬菜⑤2005年3月8日某商店为迎接“三八”妇女节降价销售的护肤品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2,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

雨水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A雨水是有用的东西 B接运的雨水已成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雨水是用来交换的 D雨水对阿拉伯国家来说很缺乏货币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由历的物物交换的持续发展,再到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

据此回答3—4题。

3,《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有点人用奴隶去换。

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对方的商品。

所以,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 )A 货币就产生了B 等价物就产生了C 一般等价物就产生了D 充当交换媒介的贝壳、布帛就出现了4,当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就分成了两步,即 ( )①直接实行物物交换,这是第一步②用自己的商品换成等价物,这是第二步③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这是第一步④用自己的一般等价物换取所需要的商品,这是第二步A ③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②5,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历( )A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早,因为有了货币才能购买商品B商品的出现比货币早,因为在货币出现以前就有物物交换C商品和货币是同时出现的,因为它们是孪生兄弟,难分彼此D 商品和货币在历出现的顺序要作具体分析,很难确定6,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

录制的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 )A 自然物品能够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7,在商场柜台上,一台彩电标价2000元。

这2000元是(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②现实的货币③观点中的货币④商品的价值⑤商品的价格A ①②④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②④8,“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②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够分离,方便了交换③买和卖同时实行,一次成功④因为经过了中间环节,商品交换变得更困难A ②③④B ①④C ①③④D ①②9,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偶然的物物交换时期,其交换公式是( )A 商品—货币B 货币—商品C 商品—商品D 货币—货币10,用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称为价值尺度,货币能充当这个职能是因为( )A 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能够交换商品B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C 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D 货币是商品,能够表现价值“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能够买到的商品。

”回答11—12题:11,上述材料表明( )①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②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③货币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④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①④13,货币产生以后,商品交换表现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这个公式表明在商品流通条件下 ( )①买和卖这两种行为是同时实行的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③商品价值的大小由货币来衡量④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4,某国待售商品有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是150元.另外当年该国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3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 )亿元.因为该国政府当年多发行了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了25%.由此可见,在价格上涨后,该国流通中的纸币量是( )亿元,当年多发行了( )亿元. ( )A 1000 1250 250B 1200 1350 300C 1000 1200 200D 1400 1300 2702005早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告指出,今年首五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5月份上涨势头开始减缓,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回答15—16题.15,材料中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和回落说明 ( )A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B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C 价格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D 价格从来都是不确定的16,通货膨胀中的“通货”指的是 ( )A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B 流通中的商品C 流通中的铸币D 流通中的货币1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选用相关知识回答17—18题.17,在我国境内,人民币具有合法的流通使用地位,一切以货币来计算的债权、债务、经济业务,劳动报酬等都要以人民币为计价和支付工具.这说明 ( )A 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它的流通使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B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具有法定强制流通力,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拒绝使用C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D 惟一有权发行人民币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18,人民币之所以能够购买商品,是因为 ( )A 它是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B它是一般等价物C它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D它是观点中的货币而不是现实中的货币2004年3月1日,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总量为450亿元.4月1日,又发行了第二期1100亿元凭证式国债.近年,国家每年都发行大量国债,用来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和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据此回答19—20题.19,材料中还本付息的货币执行的是 ( )A 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 D 贮藏手段的职能20,下列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①武松用碎银子买酒喝②集贸市场上人们通过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做成交易③欧也尼·葛朗台每晚睡觉前把藏着的金币拿出来看一看④货币是商品,商品可充当一般等价物,所以商品也是货币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③④ D②③21,当出现通货紧缩时,社会上会出现如下情况:( )①存款所代表的实物数量减少②纸币升值③物价下跌④流通中所需的纸币量减少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22,货币的本质是( )A 一般等价物B 商品C 金银D 人类劳动23,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待销售的商品的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 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4,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说明( )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5,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二,非选择题26,(10分)有人认为:“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实行的商品交换,所以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请分析这些人的观点。

27,(10分)在商品交换中,我们总要持续的和货币打交道,几乎每天我们都离不开货币。

(1)什么是货币?(3分)货币是怎么样产生的?(4分)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3分)28,(15分)张某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出售后换回钱,再用这些钱买回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服装、家电等生活资料.请回答:(1)这个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用公式表达这个过程.(2)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3)为什么这里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起码要打一个“欠条”,而不能拿了货就走人?29,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生产者总是先卖出自己的商品转化为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15分)回答: (1)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购买其他商品?(2)人民币能够购买其他商品的道理是什么?(3)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为什么国家不多印发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补充国家资金不足的困难?30,(附加题)(10分)材料一“九五”首期,我国政府实行造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保持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九五”后期,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有效地扩大了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保证了“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4年发行11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情,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根据材料回答;(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2)理应怎样确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答案一,选择题1—5,C B C A B 6—10,C C D C B 11—15,B A C A C16—20, D B C C B 21—25,C A C C A二,非选择题26,(10分) 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以前,其他一般等价物也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在纸币出现之后,纸币也能够代替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7,(10分)(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分)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产生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偶然的物物交换,其次是扩大的物物交换;再次,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最后,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了金银上,货币就出现了。

(4分)(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分)28,(1)两个阶段,即买和卖。

粮食—钱,是卖的阶段,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买的阶段。

公式表示是:商品—货币—商品。

(5分)(2)货币起到了交换媒介的作用,即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5分)(3)交换意味着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因为产品属于不同的人所有,所以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能是观点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5分)29,(1)因为社会分工不同和生产资料与产品所有权不同,使生产者各自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为满足自己消费的需要,就要购买其他的商品。

(5分)(2)人民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能在市场上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所以人们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人民币的这种职能是受到国家保护的。

(5分)(3)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任意印发,它的发行量受到货币发行规律的制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