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资源)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资源)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
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然后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或脱离语言环境去学习单词、
短语和句子,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而开展小学英语“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
跃的状态,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对教学的效
果是事半功倍的。

二、课题研究具体目标
1.深入研究“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相关理论。

2.探索并建立英语情趣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3.研究英语教学如何保持课内外教学的情趣连贯性。

4.通过英语情趣教学研究,促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稳步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
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2.实验分析法:选取小课题,有意识进行实验验证,记录过程并分析作出结论。

3.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
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4.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
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四、课题实验研究过程及做法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为了深入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共同商议课题的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搜集有关情趣教育的理论和同行已取得的先
进经验,发现系统化的从学生兴趣培养到教师能力提高的研究还没有先例,这激发起我们极大的研究热情。

我们在每周的集体会课时间里,留出一部分时间交流自己一周来课题相关理论学习的反思和心得。

期望通过教师之间这种浓厚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氛围,快速提升自身课题研究能力,从而达到共识、共进。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一)、深入研究“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相关理论。

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我们课题实验的理论基础。

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小学英语情趣教学为研究对象,尝
试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研究分析情趣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相关教学方法、模式的实践规律。

(二)、探索并建立英语情趣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我们从学校的“每师一课“教研活动入手,
以校本教研活动作为课题研究交流的主要形式,深入剖析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总结并提升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案。

我们把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景化教学内容作为课题实施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应该富有生命。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

在情境化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
官,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不仅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也是在体验和感悟,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的多重获取。

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只要我们能
潜心研究教材,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无论教什么内容,都可以找到与学生
生活实际相关的结合点,并由此切入,与学生在谈谈、说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
学主题,为创设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研究英语教学如何保持课内外教学的情趣连贯性。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应“回归生活”。

“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英语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因此,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我认为:英语教学生活化,即是将学生的生活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
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英语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英语课堂,使英语教材变的具
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英语的作用与意义,增强英语作用意识,提
高兴趣,增强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为生活而用英语。

生活化
的英语,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容易
接受,保持课内外教学的情趣连贯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语言交际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

1.学校资源
(1)生活化的校园外部环境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因此给我们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校园环境方面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a.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标牌双语化。

如:art roo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eacher’s office等等。

b.校园标语双语化。

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keep the reading-room quiet”, “save water”等,有的还可配上富有童趣的图画。

c.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

如在英语实验班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
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在学校橱窗里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
等等。

(2)生活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除环境外,还可以在校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如:学校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

此外,
还可组织排练英语文艺节目,如我们在省语言实践活动中,排演的英语大合唱,
购物等话题接待活动,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并获得成就感。

2.社会资源
(1)生活化的环境资源
指导学生平时有意识地收集、摘抄生活中的英语,如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商品的说明书上的made in china…电脑英语:windows, my files, e-mail…公共设施英语:toliet, garden, bus stop, airport, station…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可以一段时间内组
织一次小组交流,帮助学生拓展使用英语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近社会,走向生活。

(2)生活化的人文资源
结合节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都
是可利用的资源。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指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
的交流作用,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风俗文化,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加生活化。

社会的资源是无穷尽的,把英语课堂生活化必定使我们的英语情趣教学取得事半
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英语情趣教学研究,促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稳步提高。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课题组会组织实验教师定期培训,自学,与专家交流互动、
参加校内外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推出研讨课,撰写论文,科研报告,指导学生参
加各级各类英语实践活动,教育教研能力的迅速提升是不难达到的。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
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迎接验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