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开创学校发展新天地志存高远、释放情怀,谋求教育教学新突破2011年度学校工作总结*****中学是一所集幼教、小教、中教于一体、体教结合的九年一贯制县直学校。
随着涟城镇东移、万顷良田居民集中区、商业区、60米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必将给我校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邵开华校长为核心的五中团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精心策划、多方化缘,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校园里就显现出一片生机,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领导下,特别是在各位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我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
先后被县教育局评为“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职教招生先进单位,五一巾帼标兵岗,四A级平安校园,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局组织的历次视导检查中都受到一致的好评。
我校的三名教师在上半年参加的“全县教师大比武”竞赛中,更是取得了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年又被市局授予为“淮安市4A级平安校园”。
一、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新目标新要求、开创学校发展新天地面对体教结合、九年一贯制的新格局下的新形势,学校按照“凭科学管理引领发展、以严格管理谋求突破”的策略,确立了“以精神文化教育人、团结人、凝聚人,以制度文化激励人、约束人、引导人”的宗旨,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分门别类地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考核、具有校本特色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整合形成了《五中学校各种制度汇编》所有教职工人手一册。
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岗位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建立健全值周组工作机制,以值周组为依托,保证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等落到实处。
再次完善、诠释“三风一训”、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
规划出“一年有突破、两年显特色、三年上品位”的短期发展目标。
号召全校上下,对照《管理章程》,明确责任,求真务实,有所作为;瞄准“发展目标”,不畏困难,齐心协力,奋力拼搏。
发扬“正视困难不畏难,昂首前行不止步”的五中精神,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天地。
二、释放情怀,育人当先,新策略新举措、探索学校教育新路子教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让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的牵引下,步入社会后能生存并在生存中不断发展、会生活并在生活中一路幸福,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题。
为了写好这一主题,我校构建“一策略”(传统说教与开展活动互补,制度约束跟潜移默化相济,宏观教育和微观教育同步,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跟踪管理并重)、“一要求”(德育为先、注重养成、活动引导、文化熏陶、爱心触动、心理健康)、“一境界”(教育的理想,挖掘生命的潜能;理想的教育,提升生命的意义)的育人框架,认真落实“一支点”(老师爱心触动)、“一突破”(心理健康教育)、“一注重”(行为习惯养成)、“一引导”(各种活动)、“一熏陶”(校园文化)的育人举措,扎扎实实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为先,注重养成。
我校构建了以德育处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教师与家长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合力。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德育处训导、主题班会已变成常规化、制度化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召唤学生不辱振兴中华的使命。
在行为养成教育中,我校将中小学生《守则》、《规范》的落实作为关键,将其内容打印张贴到各个班级,分发到每位学生,以试卷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把中小学生《守则》、《规范》进行细化量化、纳入班级管理考核项目,通过教育、考核,让《守则》、《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自发行动,让学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引导学生不断做到言语文明、行为规范、习惯良好,努力实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养成目标。
活动引导、文化熏陶。
学校要求德育一条线领导和班主任老师,释放教育情怀,无私奉献,深挖校本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寓德于理、寓德于情”的教育活动。
九九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定期到社区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每周评选文明标兵、每月评选先进班级。
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的品德、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勾起了学生争取荣誉的欲望。
“逃生演练”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安全是福;法制专题讲座,使学生理解法律的尊严,守法才行;观看教育专家演讲录相,让学生明白学会感恩才能有做人之德、为人之责;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县中学生广播操比赛、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学生在体味“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同时,感悟到团队精诚合作、“众人划桨开大船”是多么重要;开展济困助学活动,学生在体味“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同时,萌发出艰苦创业、远离贫穷的念头。
与此同时,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校园里张贴伟人、科学家字画、古代著名诗词,竖起格言警句的标语牌,经常更换励志性的墙字,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学习园地、校园之声等文化阵地,进行健康向上的文化宣传,让每一块地方、每一处场所都以良好的文化布置去教育学生、规范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
爱心触动、心理健康。
我校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属于潜能生的范畴,对此,学校要求教师不放弃、不抛弃,号召教师“为爱加油,第五中学爱的舞台永不落幕”。
规定每个教师每周与一位家长联谊一次,汇报学生的闪光点,给家长送去一份安慰和希望;规定每个教师每天与一位学生交谈一次,驱走学生心头迷惘,触发学生内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个性、人格”教育为突破口,让学生逐渐形成高雅健康的情趣,养就坚强耐挫的意志。
开学以来,我校除扎实开展上述教育工作外,每周还定期举行班级管理交流会、安全教育汇报会。
育人氛围日趋浓烈。
目前,班风纯正、学风好转、潜能生转化率、学额巩固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狠抓常规、深化改革,新理念新课堂、谋求学校教学新突破。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
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就要大张旗鼓地抓质量,就要理直气壮地抓提高。
为了谋求教学质量的新突破,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课堂创新为阵地,以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思路。
(一)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精细管理为抓手,谋求教学新突破。
针对本校实际,制定并完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查、总结反思、课题研究”八大教学常规环节,并就八大教学常规环节分别制定了中小学部教学常规要求细则,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坚持实施“一到位五落实”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一到位”就是要求到位,“五落实”就是指导落实、督促落实、检查落实、反馈落实、评比落实。
坚持实施“三个一”,即每周一次教学常规个别抽查、每月一次教学常规集中普查、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总结通报。
坚持实施“三抓三到”,即严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横管到边、斜管到角、直管到位。
要求行政领导做到“一垂范、二知情”,“一垂范”就是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做到四个带头:带头执行教学常规、带头进行课堂改革、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带头接受常规督查;“二知情”就是要求负责教学的领导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实情在一线掌握、坚持办法在一线产生,做到三个深入:深入课堂掌握教学动态、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深入班级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
精细化管理,要求教师们围绕教学常规要求细则,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努力达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
(二)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课堂创新为阵地,谋求教学新突破。
教研活动达到“四化”:教研多型化、时间随时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
落实“三定”、“三全”、“六大项一重点”。
“三定”: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三全”:全员参与,全员发言,全员讨论;“六大项一重点”:分别对大纲、教材、教学重难点突破、教法、学法、训练进行研讨,重点精研课堂的“创设教学情境---自主探究学习----汇报交流-----应用、拓展、延伸”四大环节,集教研组众人之慧,不断让“情境创设富有学习性、问题精当富有启发性、训练得当富有实效性、评价多元富有激励性”。
新学期,我校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改革创新课堂大刀阔斧,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义不容辞。
实实在在地贯彻实施“一引二入、三要求四指导”的管理措施,把我校的课堂逐步拉上有效高效课堂的轨道。
一引二入。
理念引导:教学便是服务,有效在于创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三尺讲台载千秋伟业,日日课堂显现职业良心。
现实引导:组织老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组织近二十位教师到市区观摩学习有效课堂、中小学部五位老师参加省送培到市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在理念上和现实上了解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后,让部分教师尝试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再让其余老师学着,一同尝试有效高效课堂教学。
本学期,安排了14位教师展示14堂课堂教学。
三要求四指导。
要求全校教师所有课堂教学体现三突出:突出主体、突出特色、突出创新;体现四自主: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把握四环节:精彩的新课引入,合理的问题设计,精当的巩固练习,有效的总结反思;实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它能想,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它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它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它能说,解放学生的双脚、让它能探索,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其有空间;树立四大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和谐教学”、“辅导因人而异、考试适可而止,评价标准多元、坚信人人成才”、“主体地位至上、师生共进共赢,学生为课堂里的主角、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为了准确获悉课堂教学情况,学校除每周安排校内公开课外,以制度的形式实行领导听课、老师互听、互评、互议的方式,听课评课议课已成为我校课堂教研的风尚,发现好课及时推广,发现有悖要求的课立即解剖,限期整改。
(三)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目标,谋求教学新突破。
“玉在山而草木润、珠生渊而崖不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根据现代教育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为: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
在管理中我们实施了五大师建工程。
1、实施激励工程,激活教师的事业热情。
建立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实行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开展评选学生满意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活动。
2、实施“师德”工程,提高师德修养及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组织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学习,请身边、校外榜样做报告。
3、实施“读书充电”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