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膜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涂膜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涂膜防水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施工准备1)主体材料2)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具体方法适用范围抹压法涂料用刮板刮平后,待其表面收水而尚未结膜时,再用铁抹子压实抹光用于JS复合防水涂膜Ⅱ型施工。

涂刷法用棕刷、长柄刷、圆滚刷醮防水涂料进行涂刷用于涂刷立面防水层和节点部位细部处理涂刮法用胶皮刮板涂布防水涂料,先将防水涂料倒在基层上,用刮板来回涂刮,使其厚薄均匀JS复合防水涂料在大面积上的施工3)工艺流程:清理基层→配料搅拌→底面防水层→细部附加层→满铺玻纤布→配料搅拌→涂刷中间防水层→可铺玻纤布→涂刷表面防水层→饰面施工→工程质量验收4)基层要求及处理可在潮湿或干燥的基面上施工。

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用1:2.5—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其表面要抹平压光,不用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存在。

阴阳角部位应做成半径约10mm的小圆角,以便涂料施工。

所有穿墙管线必须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施工前,先以铲刀扫帚将基层表面的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除干净。

对阴阳角、管道根部等部位更应认真清理,如发现有油污、铁锈等,要用钢丝刷、砂纸和有机溶剂等将其清除干净.5)工法选择针对不同防水工程,一般用JS-I型或JS-II型防水材料中的一种进行施工.且每种涂料可选P3/P4/Q5三种工法中的一种.对于非长期浸水且基体易变形(例:屋面)的防水工程选用JS-I型.对于长期浸水环境且基体变形小的防水工程选用JS-II型三种工法的涂层结构,适用范围,所需辅料以及涂料用量等祥见下图.a)P3工法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面层各层用量:0.3㎏/㎡;0.9㎏/㎡;0.9㎏/㎡总用料量:2.1㎏/㎡(不包括水)厚度约1㎜适用范围:等级较低及旧楼维修的防水b)P4工法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中层→面层各层用量:0.3㎏/㎡;0.9㎏/㎡;0.9㎏/㎡;0.9㎏/㎡总用料量:3㎏/㎡(不包括水)厚度约1.3~1.4㎜适用范围:等级较高及重要建筑物的防水c)Q5工法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下涂+增强层+上涂)→面层各层用量:0.3㎏/㎡;0.9㎏/㎡;一层无纺布或网格布;0.9㎏/㎡;0.9㎏/㎡总用料量:3㎏/㎡(不包括水)厚度约1.5~1.7㎜适用范围:建筑物异型部位(管根、墙根、雨水口、阴阳角等)的防水和等级较高的防水注:①无纺布按需剪裁,若涂层厚度不够,可加一层或数层;②下涂、增强层、上涂三道工序须连续作业;③增强层可选30~50克的聚酯长纤维无纺布或优质玻纤网格布。

6)配料按规定的比例取料,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直至料中不含团粒(搅拌时间5分钟左右,最好不用手工搅拌)。

JS-I型打底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0:10:14,其它涂层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0:10:0~2;JS-II型打底层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0:20:14,其它涂层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0:16:0~2。

彩色涂料的水性颜料加量为粉料重量的5%左右,涂料的颜色可调,加水量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料面顶面或立面上施工时,为了能挂住足够的料应不加水或少量加水;平面施工,为了涂膜平整可加适量水。

7)涂覆及注意事项用涂覆工具滚子(用于涂覆较稀的料和大面积平面施工)或刮板,刷子(用于涂覆较绸的料及小面积局部施工),按选定的工法,按顺序逐层完成。

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前一层涂膜干固不粘为准。

在温度为20℃的露天条件下,不上人施工约需3h,上人施工约需5h。

若现场温度低、湿度大、通风差,干固时间应长些,反之短些。

对Q5工法,其下层,无纺布和中层须连续施工,不能间隔。

涂料(尤其是打底料)有沉淀应随时搅拌均匀,每次蘸料时,先在料桶底部搅拌几下,以免沉淀。

施工时应尽量涂刷均匀,不要有局部堆积,要多滚刷几次,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粘结严实。

JS要严格按照配比配料(加水量不能超过液料重量的3%)。

配成料过绸会导致涂膜缺水,施工困难、粘结力差甚至不粘结,形成豆腐渣状不能结膜;加水过多导致难施工、固化慢、甚至破乳。

每层涂膜必须按规定用量取料,不能过厚或过薄。

若最后防水涂层厚度不够,尤其是立面施工,可加涂一层或数层。

配制彩色层时,只需在面层涂料中添加颜料。

JS-II型在搅拌过程中,刚加完粉料后粘稠度较大,应继续搅拌不能加水(因达到规定比例后稍加水会使稀绸度产生巨大变化)。

应避免在0℃以下或雨中施工,否则影响成膜。

二、墙、地面防水工程及验收规定工法选择:针对不同的防水工程,相应选择M4、M5、Q5三种工法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进行施工。

A、M4工法(四涂):适用于厕浴间,内外墙及砼日楼维修用。

施工顺序:打底层砼下层砼中层砼面层每层用量:0.3kg/m2 0.8kg/m2 0.8kg/m2 0.8kg/m2总用料量:2.7kg/m2(不包括水)厚度约:1.2-1.4MMB、M5工法(五涂):适用于屋面防水及厕浴间要求等级较高的防水工程。

施工顺序:打底层→砼下层→砼中层→面层每层用量:0.3kg/m 20.8kg/m2 0.8kg/m2 0.8kg/m2总用料量:3.5kg/m2(不包括水)厚度约:1.6-1.8MMC、Q5工法(四涂一布):适用于屋面、厕浴间等防水工程(管根、墙根、雨水口、阴阳角等)。

施工顺序:打底层→下层→布层→中层→面层;每层用量:0.3kg/m2 0.8kg/m2 0.8kg/m2 0.8kg/m2;总用料量:2.7kg/m2(不包括水);厚度约:1.2-1.4MM;JS-2型产品一般用M4工法,可在面层直接做保护层(贴瓷砖、马赛克)基面处理:基面必须平整、牢固、干净、无明水、无渗漏,凹凸不平及裂缝处须找平,渗漏处须先进行堵漏处理,阴阳角应做成圆弧角。

配料:如果需要加水,先在液料中加水后,用搅拌器搅拌徐徐加入粉料,之后充分搅拌均匀直至料中不含粉团(搅拌时间约5min左右,用手提电钻搅拌)。

JS-1型打底层涂料的生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1或1.2:0.5;下层、中层和上层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1或1.2:0—0.2;面层涂料可加颜料以形成彩色层,彩色层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1或1.2:0.05—0.1:0—0.2。

JS—2型打底层配料为液料:粉料:水=1:1.6:1;中层和上层涂料的重量配比为液料:粉料:水=1:1.6:0—0.3;在规定的加水范围内,斜面、顶面或立面施工应不加或少加些水,平面施工应多加些水。

涂履:用滚子或刮板涂履,根据选定的工法,按顺序逐层完成。

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前一层涂膜干固不粘为准(在温度为20度的露天条件下,不上人施工约需3H,上人施工约需5H)。

现场温度低、湿度大、通风差,干固时间长些,反之短些。

对于Q5工法,其下层、无纹布和中层须连续施工,不能间隔。

涂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若涂料(尤其是打底料)有沉淀应随时搅拌均匀。

②涂履要尽量均匀,不能有局部沉积,并要求多滚刷几次,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粘结严实。

③每层涂履必须按规定用量取料,不能过厚或过薄,若最后防水层厚度不够,可加涂一层或数层。

清洗:在施工间隙或施工结束时,应尽快用水清洗所有沾有涂料的工具和工作服。

否则,等涂料干固后很难洗净。

保护层与装饰层施工:JSJ—1型保护层或装饰层施工须在防水层完工2天后进行,粘贴块材(如地砖、瓷砖、马赛克等)时,将防水涂料液料:粉料=1:1.5—2调成腻子状,即可用作胶粘剂;JS—2可在面层施工同时贴保护层。

质量要求与工程检验: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认真检验整个工程的各个部分,特别是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涂层不应有裂纹、翘边、鼓泡、分层等现象。

涂层平均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测点中的70%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允许有30%的测点厚度不低于设计厚度的80%。

施工面积每100M2抽查1处,但每一工程不少于3处,现场上割取30MM*30MM实样,用测厚仪测定。

蓄水试验须等涂层完全干固后方可进行,一般情况下需48H以上,在特别潮湿又不通风的环境中需更长时间。

厕浴间防水做完后,蓄水24H不渗漏为合格。

屋面防水做完后,应检查排水入统是否畅通、有无渗漏(可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以后进行,有条件蓄水的屋面可用24H蓄水检查。

)三、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基层应平整、坚固、密实、无油污、无起砂起壳现象。

应在含水率不大于10%的情况下施工防水面层。

2.地面柔性防水层施工:(1)聚氨酯弹性防水层应分层施工,打底料一道,面料2道,总厚度控制在1.5~2.0mm。

遇墙处应上翻150mm,每道施工间隔24h。

最后一道聚氨酯涂层施工后,在初凝前撒一层粒径2~3mm的粗砂粒。

48h后在聚氨酯弹性涂层上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厚20~30mm。

(2)地面为刚性防水层时应在墙面处上翻150mm。

(3)多水房间且面积超过两个开间的地面,在(梁等)结构板支撑处的找平层和刚性防水层均应留10×lOmm的分格缝,并嵌填弹性密封材料。

3.墙面防水层施工(1)在墙面上做高分子益胶泥防水层时,其厚度约为2~3mm,操作时分两遍先后刮涂,刮第一遍时稍用劲,并在其初凝前刮涂第二遍,两遍刮涂的方向应相互垂直,不得漏刮。

养护24h即可粘贴饰面块材。

亦可采用防水、粘结一道成活法,即在墙面防水层初凝前,在块材粘接面上刮涂高分子益胶泥同时贴上。

(2)在做过刚性防水层的墙面上宜用高分子益胶泥等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粘贴立面块材,饰面块材应采用离缝法施工,缝宽按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宜留缝3~5mm,缝内填充嵌缝型高分子益胶泥或其它专用嵌缝料。

4.地面面层施工:用高分子益胶泥作地面块材的粘结剂时,粘结层厚度一般为5~7mm;块材采用离缝法施工,缝宽5mm左右。

缝内填高分子益胶泥或专用嵌缝材料。

5.细部防水处理(1)穿楼板的管道定位后,管道与楼板四周的缝隙用掺有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堵塞严实,地面找平时应使管根部应略高出地面,并在找平层与管道之间留凹槽8×8mm,内填柔性密缝材料。

作柔性防水层时,管根部应多作一道。

(2)地漏、穿地防水套管与找平层之间应预留宽8mm深8mm的凹槽,并嵌入弹性密封材料,穿过防水层的防水套管应高出地面面层不小于20mm,管道与套管间应留6~8mm的缝隙,缝内先填聚苯乙烯或聚乙烯泡沫条,再用弹性密封材料封口,并在套管周围加大地面坡度,坡离套管。

(3)地漏处理:①地漏离墙面净距宜不小于80mm,便于作防防水处理。

②地漏上口要低于防水层20mm。

③地漏周围的处理同上下水套管根部处理。

(4)穿钢筋混凝土楼板管道或套管定位后与楼板四周的缝隙应用掺有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堵塞严实,地面找平时应使管根部应略高出地面,并在找平层与管道之间留凹槽8×8mm,槽内先填聚苯乙烯或聚乙烯泡沫条,再内填柔性密缝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