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浅谈现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浅谈现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身为一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对农村的美术教育的现状很了解。

可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
他的学科中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农村
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现阶段的农村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美术这门学科
都不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现在乡村小学美教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第一,环境氛围与认识的不足,农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可以这么说:无论就哪一种
氛围而言,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逊一筹!就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城市的小孩子基本上可以
受到较为正式美术教育,而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了,可农村中小学一般第
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学校片面
的追求升学率,缺乏一个正确的教育导向;另一方面导致不少家长的不支持,也是一个错误
的教育理念!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使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部分学校尚能把美术课列在课表上,这还是很不容易的,调查中,有的农村小学一学期一节美术课
都没有上过,而把美术搬到课堂上的就寥寥无几了。

那些能够开设美术课的学校也并不等于
对美术课很重视,有的认为美术课不能没有,但是是可以不上的课.因此,对美术课堂教学及教具
的支持与投入几乎接近零,只有等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达标检查时,通过购买小物件、借大
物件的方式来蒙混过关!由于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其他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也有偏见,常被挪用,学生根本就得不到连续的系统的美术教育?对哪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
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踪!
第二,设施落后,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

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学校从来
就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习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象国粹----中国画没
有生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能怎样知道中国
画的博大精深呢?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工作以来十四年我都在农村小学里工作。

以前,那里的学生一节美术课都没有上过,
像大城市上海曾在早些年的中小学就开始对美术教育实行学分制,达不到者不能结业,而在我
们这里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达不到, 我们要想与沿海、北京各大中城市缩小这个差距的话:还必须对美术教育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主管领导、家长、社会同仁的
认识,加强管理等各种有效机制为美术教育创造条件,让美术教育奇葩之花在我们的学习生
活中放射出万道光芒!
对改善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我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如今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第一、强化领导意识,转变教育观念。

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
合理的投入现状。

应加强农村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资金
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
差距。

第三、改革过去的教育评价方式: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习惯用“一把尺子管总”———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

应树立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首与知识并重、注重学生的
个性特长发展的质量观,对学校进行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来界定学
校的教育质量。

第四、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正确对待基础教育
学科地位,改变过去的学校分大课小课或主课、副课之分,给美术等艺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
待遇。

经常开展有关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美术课评比和师生美术作品竞赛等形式,建立一
个正规的美术教育信息的网站,给每位美术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展示、互动天空,也可以采
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加深教师相互间的了解,多与美术发展前沿阵地的机构联系,
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让每位美术教师最先了解美术发展新动态,改变消息闭塞、呆滞。

有计
划的组织有规模的年轻美术教师到外地培训和采风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方法上建议:一,接触乡土文化,增强审美感知力。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会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我在教学美术第六册《花边设计》这课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鞋底花边样品、民族背包花边作品展示给学生,让他(她)们观赏。

这样,学生对花边的理解更加深刻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善于观察,发现美的能力。

二,就地取材,培养创造能力。

美术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美育成分,又有跟上时代节奏的内容。

我在教学六年级《设计参观券》时,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设计”,在把握基本教学内容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作业的:同学们,我们地处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资源,有濒临灭绝的鸟类——丹顶鹤、野鸭等。

同时也是鱼米之乡,我们就生活在这鸟语花香的世界里,将来会有更多的游人来些参观游览……我们是这里的小主人,能不能设计出一张精美的参观券展示给游人。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眼里放出了光彩,开始查找资料,向教师请教有关知识,认真地设计草稿,兴趣异常浓厚,无形之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

作业完成后,优秀作业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联想纷纷。

在现实生活中美术的作用处处可见,吃东西除了味道外还讲究形与色,“色”来刺激大家的吃的欲望;大家住的房子也是很讲究装饰装潢等等这些必须都运用到美术的知识。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又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这些作用还是离不开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适应,也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付出辛勤的劳动!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同时也希望各级领导也能多多关注农村学校那些不起眼的孩子们,让他们早一天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真正做到全民的素质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