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_珍惜学习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珍惜学习机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珍惜学习机会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生读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并思考问题,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我们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课中探究
(一)情境导入:
课件:卖鱼的小男孩的图片并做简单解释。

问题:你会作如何评价?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新知探究:
一、师过渡: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活中存在很多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形。

课件:(一)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形
1、小梅父亲说她成绩不好也考不上大学,让正在念初二的她出来打工挣钱。

2、某工厂接收一批在校的初中生进厂打工
3、学校附近的一座寺庙经常音响开得很大,吵得学校里的同学无法安静地晚自习
4、胡某因为经常不交作业且不遵守学校班级纪律,老师停课让他回
家反思一周
以上事例分别说明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哪些方面的侵害,如果我们是以上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生活动:分组讨论,1、2、3、4一组一个问题, 5、6组补充
课件:师总结,(二)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
•方式一: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方式二:寻求居民委员会妇联新闻媒体的帮助
•方式三:寻求政府的帮助
•方式四:寻求人民法院的帮助
方式一、二、三是非诉讼方式,方式四是诉讼方式
三、师过渡:我们享受了受教育权,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保障
了我们的受教育权。

看我们现在的学校的变化。

课件:本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及餐厅的图片
师解释,教学楼300多万餐厅80多万宿舍楼300多万操场400多万这就是我们一个小乡镇中学,就这四大项投资就这么多。

我们在享受了权利的同时还需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机会来之不易,课件:国家,父母、个人的付出
我们走在这环境优美的校园里,坐在这温暖明亮的教室里的时候,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课件:两幅学习条件很艰苦的图片
师总结:你能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吗?我们怎么珍惜机会呢?也就是怎么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
生活动:读课本p64页,并讨论。

•我们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完善?
•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第三条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分组讨论,组长记录并展示。

课件: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课前认真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
上课: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课后: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多看有意义的课外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有强健体魄
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课件:心理在线
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上课走神儿,受到老师批评
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考试成绩不理想: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就像课件中的汪侠老人
课件
课堂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对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相对比较低,对于受教育侵犯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重视度不高。

因此,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认真地履行教育的义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所以,根据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搜集了一些典型案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线索,从辩证分析侵犯受教育权和履行教育的义务的事例给学生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从而积极参加讨论、探究、生成知识,升华情感。

效果分析
总体来看学生对这节课还是很投入的,学生能知道受教育的权利
与义务,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基本上能树立维护受教育权的意识,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能达成情感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学生能真正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及课本中的知识,但是对于知识的应用做的不是很到位。

对于以后能不能真正坚持下去,也很难说。

教材分析
《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本框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本框内容就是围绕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以及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因此,让学生知道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评测练习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别人剥夺或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和()予以维护。

()
A 诉讼方式非诉讼方式
B 家庭学校
C 法律道德
D 自我保护他人的帮助
2、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的是()。

A 人身自由权
B 受教育权
C 劳动
D 财产所有权
3、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认真履行参加生产劳动和依法纳税的义务
④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巨增。

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要求,青少年学生就必须()。

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②接受教育、勤于学习
③学会学习
④及时要求社会、学校、家庭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初二学生小王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

”这种说法( )
A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 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 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6、公民接受教育,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看()
A 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 既不是公民的权利,也不是公民的义务
C 只是公民的权利
D 只是公民的义务
7、从法律的角度讲,对于学生来说,遵守学校纪律是()
A 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B 学生应当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
C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表现
D 国家法律对学生的一项具体权利
5、新学期开始了,可陈凡却没有及时到校上学。

班主任进行家访后了解到:七年级陈凡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于是想辍学外出打工。

在班主任的劝解下,两周后他才返校。

但是,在校期间他还是经常出现课堂上讲话,作业缺交的情况。

•陈凡的行为中哪些不符合法律的要求?
•陈凡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本节课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探
究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减少学生对德育教育说教的逆反感从而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落实的还不够透彻。

课标分析
【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维权额途径,明确履行教育义务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受教育权的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额决心,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履行受教育义务
(二)教学难点: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