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一、基本概念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阅读文本、探究知识的过程。
我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流程为“情景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三个环节。
在讲授新课中,做到四步“探究分享——合作交流——难点解析——学以致用”,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三环四步”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1.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加强老师引导的同时,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收集并运用相关信息,自己得出结论,并有机会阐释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同时,要鼓励学生依据材料,合理想象,多角度、多层面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创见”等要求。
2.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文本是把握事实的过程,探究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
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教学流程
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流程为“情景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三个环节。
在讲授新课中,做到四步“探究分享——合作交流——难点解析——学以致用”,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三环四步”教学模式。
(一)情景导入(应用你的经验)
教师展示生活、时政等文本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明确学习内容。
以生活、时事热点为情景材料,导入新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成长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以学生身边事例,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激发爱国热情。
(二)讲授新课
1.探究分享
教师逐个层次揭示教学内容,提供学生探究素材,帮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开展组内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学会向别人请教、学会辅导别人。
在此过程中老师善于激趣、启思,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情境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同时将探究结果进行分享。
2.合作交流
每到一个新的知识点,老师需要依照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视频学习之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标情况,落实学习任务。
此步骤的重
点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夯实学习的基础。
对于学生分析不到位、把握不准的,老师及时讲解并予以引导。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探究分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在精讲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难点解析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老师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边讲解,边对比,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成长的快乐,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4.学以致用
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
根据教学内容,也可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学以致用,力求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获得教学的最优化。
通过新课讲授的四个步骤,探究分享、合作交流、难点解析、学以致用的学习过程,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内容,课堂学习的形式更加灵活了,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了,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也更多了,对学生的帮助也更具针对性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以建立完善的系统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四、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
课堂真正的要从学生出发,提供更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