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开卷有益。

自拜读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后,间或于闲时思及书中所言所语,自问非文史或哲学系的科班出身,因之所思所及自难深远、穿透。

然而,能据之增加对中国智慧的了解及探思,仅此,亦是受益。

书中六章,分为: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对应六个主题而言,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对各主题的理解程度与及感想也就深浅各异,参支不齐。

《易经》是个好东西,但自问弄不太懂,对于第一章周易的启示而言,收获不多,但起码弄懂了老祖宗很早已提出了事物的两面性:阴与阳,以及两者间的动态和转换问题。

想一想,这么多年前的人能达到这样的智慧,也就不能不服了!作为炎黄子孙,真的是沾着先辈们的光走过来几千年的岁月。

孔子,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绕不开的一个人,厉害,但不邪门。

其中庸的思想,影响是何其深远,及至时下,仍有着无法替代的现实意义。

窃以为,孔子与老子最大的不同是,孔子是入世,老子是出世,入世好还是出世好?这似乎没有唯一的标准。

另外,平心而论,孔子之后的儒学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糟粕,实不应算到孔子头上。

至于兵家的思考这一章,引发出来的思考是正义性与及和平的成本问题。

当然,那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许从上至下的君将臣民都不会想这些问题,然而,现活的人却不应该不重视和关注这些问题,毕竟现代战争的武器太先进了,大伙若一起来真的,相信地球和人类还真的折腾不了
几下子。

“道可道,非常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两句是对老子《道德经》至深刻的记忆。

第一句有点象绕口令,然却在披着神秘主义语境的外纱之下,异曲同工地道出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理的论断。

关于第二句,初看时着实有点受不了,多看几遍多思几番,却觉内里景象万千,而且,透着古代朴素唯物观,了不起,受教得很。

魏晋,着实是一个很奇怪很特别很有趣的历史时空段,从不同的价值角度而言,可能会出现斥之骂之笑之敬之的不同看法,文化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应也可是多元化的,无论魏晋这朝代多么的异样于中国历史中的其他朝代,作为后人,觉得那朝那些人那些事儿中,还是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禅宗,好玩。

因为不象传统佛教那么繁琐的程序。

而且,应该说本土化很到位,所以,中国人受用,正因为受用,禅宗也得以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一笔可贵的“合资品牌”遗产。

调侃下细想,这儒、道、墨、法都是咱民族的“自主品牌”,而禅宗这“合资品牌”竟能在这众多“自主品牌”的包围圈中存活下来,其本土化的适应性还真不容忽视。

易中天先生的文笔风趣幽默兼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独到,这甚合我等非专业人士拜读,这亦是自家能坚持阅毕全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然而,读书有感之余,亦体悟到:路要走,书也是要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