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近10年未考重点篇目)◇陋室铭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列子不受粟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①者,曰:“列御寇②,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③。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④而拊⑤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

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

夫以人言而粟我,至其罪我也,亦且以人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郑子阳:郑国叫子阳的丞相。

②列御寇:即上文的列子。

③秉: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

④望:怨恨,埋怨。

⑤拊:拍打。

1.画线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B.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C.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D.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劳:(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遗:(4)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卒: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流血五步,天下缟素C.君非自知我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以光先帝遗德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2分)5.刘禹锡和列子有怎样共同的生活情趣?(2分)爱莲说二、[2018·徐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7分)【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李渔《芙蕖》)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濯清涟/而不妖B.世人/甚爱牡丹C.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D.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不蔓不枝蔓:(2)芙蕖则不然然:(3)及花之既谢既:(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已:3.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C.及其茎叶既生徐公何能及君也D.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B.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形象、清香以及高洁的风度诸方面加以赞美。

其他众多的花木只是陪衬,以突出“莲”的品格。

C.乙文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写出了芙蕖从荷钱出水之日,茎叶既生,菡萏成花,花之既谢,到蒂下生蓬,蓬中结实的生长过程。

全文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D.从立意上说《爱莲说》写超尘脱俗的君子之风;而《芙蕖》则写的是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河中石兽三、[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8分)【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巧止磬自鸣近代①言乐,卫道弼为最,天下莫能以声欺者。

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令②,享③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④,余者为除之。

”僧虽不信其言,冀⑤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⑥,鑢⑦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

”僧大喜,其疾便愈。

(选自《隋唐嘉话》)[注释]①近代:指作者所处的唐代。

②太乐令:古代主管音乐的官。

③享:鬼神享受祭品,这里指祭祀。

④馔:饭食。

⑤冀:希望。

⑥错:磨刀石。

⑦鑢:磨治。

1.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B.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C.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D.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如是再啮啮:(2)遂反溯流逆上矣溯流:(3)使夔暗名之名:(4)绍夔食讫食:3.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4.甲、乙两文中的僧人都遇到了困难,甲文的困难是,乙文的困难是。

最后,困难一个是被老河兵解决,一个是被太乐令曹绍夔解决,这充分说明了的道理。

(3分)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一下。

(4分)三峡四、[2018·铜山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①,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②,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③,虽途迳信宿④,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水经注·江水》)[注释]①黄牛山: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②成就:形成。

分明:清晰逼真。

③纡(yū)回:回旋,环绕。

④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非∕亭午夜分B.绝∕多生怪柏C.江水∕又东迳黄牛山D.言水路∕纡深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略无阙处阙:(2)至于夏水襄陵襄:(3)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迳:(4)色如人负刀牵牛色: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或王命急宣一食或尽粟一石B.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C.既人迹所绝绝多生怪柏D.此岩既高既加冠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5.两文都引用了歌谣,分别写出了三峡和黄牛滩的什么特点?(2分)富贵不能淫五、[2017·桂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行天下之/大道B.富贵/不能淫C.观者/如堵D.见闻者/无不流涕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行天下之大道道:(2)富贵不能淫淫:(3)吾事毕矣毕:(4)问市人孰为南北孰: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处处志之不得志B.孟云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C.从容谓吏曰此之谓大丈夫D.系之衣带间又何间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桃花源记六、[2018·铜山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