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某大学图书馆工程项目建议书

北京某大学图书馆工程项目建议书

北京***大学图书馆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程主管部门:北京市***建设单位:北京***大学法人代表:建设地点:北京市***镇编写单位:北京***公司编写时间:2007年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1.1 项目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第二章项目背景 (3)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5)3.1 必要性 (5)3.2 可行性 (10)第四章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 (13)4.1 建设目标 (13)4.2 项目功能定位 (13)4.3 项目规模确定 (13)第五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其条件 (17)5.1 建设地点 (17)5.2 建设用地概况 (17)5.3 校园基础设施条件 (17)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19)6.1 建筑方案设计 (19)6.2 结构方案设计 (22)6.3 通风、空调工程 (22)6.4 给水方案设计 (23)6.5 强电方案 (24)6.6 弱电方案 (24)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6)7.1 投资估算 (26)7.2 资金筹措 (28)7.3 资金使用计划 (28)第八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29)8.1 建设期限 (29)8.2 实施进度安排 (29)第九章节能方案与环境保护 (31)9.1 节能方案 (31)9.2 环境保护 (32)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34)10.1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34)10.2 项目运行管理 (34)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35)11.1 图书馆的建成将解决学校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35)11.2 图书馆的建设将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5)11.3 图书馆的建设将促进北京***大学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35)第十二章招标方案 (36)12.1 招标范围 (36)12.2 招标方式 (36)12.3 招标组织形式 (37)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38)13.1 结论 (38)13.2建议 (38)附件与附图 (39)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程1.1.2 建设地点北京市***大学内1.1.3 建设单位北京***大学1.1.4 项目法人代表1.1.5 项目联系人1.1.6 项目主管部门北京市***1.1.7 建设规模项目用地面积6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地上五层。

1.1.8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 6765.08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 3840.0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 1592.00万元室外工程费用 161.19万元其他费用 779.74万元预备费用 322.15万元1.1.9 建设期限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全部工程计划2年建成。

1.1.10 效益分析作为校园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本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校园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问题,根本缓解了学校图书馆用房严重紧张的状况,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深化学校整体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促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

1.2 编制依据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附件》;2.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大学(教学区及家属宿舍区)国有土地使用证》3.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政策、法规;4.北京***大学提供的有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背景北京***大学是北京市属普通***本科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教委、教工委亲切关怀下,***大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对外开发与合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学校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积极投身北京新农村建设,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广农业应用技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科技人员和普通农民培训工作的加强,目前学校的图书馆硬件条件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尤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图书馆用房的紧张程度日益突出。

另外,随着学校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科研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增加,图书馆馆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生均图书馆建筑面积<1㎡,建筑指标与同类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更达不到教育部92年《普通高等学校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而且馆藏严重超饱和,大量图书打捆堆放,外加阅览座位严重不足,影响了读者的使用,不能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另外,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缺少相应的报告厅和展厅,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培训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栋集数字信息、培训、阅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事业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3.1 必要性3.1.1 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北京市积极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并提出为增加郊区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关键要靠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手段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靠提高农民整体的综合素质。

北京***大学作为北京市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以服务京郊、服务“***”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立足北京,融入郊区,服务于首都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办学,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实现首都的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继续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培养基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创新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新技术推广的服务基地和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

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组织领导下,依托于北京***大学成立的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是北京市专门开展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机构,北京***大学院长***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

该基地本着服务京郊的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通过构建平台,整合社会各界研究资源,力图将其打造成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研究基地、首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咨询服务中心。

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的创建,需要学校相应硬件设施的支持,而图书馆作为高校主要硬件之一,承担着学校和新农村研究基地教育、科研、培训等信息服务功能,其环境和设施条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关系到学校各项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北京新农村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3.1.2 是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环节北京***大学“十一五”时期的办学目标是: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为重点,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了实现以上培养、培训、科研和服务目标,学校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其主要建设任务之一是“加快基本建设,创建和谐秀美校园,校园硬件建设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高水平管理”。

但是目前该校的基础设施较弱,生均图书馆建筑面积小于1㎡、生均实验室建筑面积小于5.3㎡、生均食堂建筑面积小于1.3㎡,多项教学科研用房的建筑指标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和“92指标”相比有较大差距,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为此,必须对校园的基础设施进行加强,尤其是图书馆、实验室等缺项较大的校舍,校方也已经将图书馆、科研楼等项目的建设列入学校“十一五”建设计划。

3.1.3 加强教育和科研,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北京***大学图书馆现馆舍落成于1987年,建筑面积6308平方米,设计藏书40万册,由于建馆时的条件所限,设计思想陈旧、设施简陋、功能不全。

近些年来,随着学校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3年申报硕士授予单位成功,2006年又有6个硕士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科研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增加,图书馆馆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图书馆目前馆藏严重超饱和,图书馆现馆舍设计藏书40万册,建馆近20年来,馆藏文献不论在其数量上,还是载体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目前馆藏已达60多万册,并以每年6~10万册的速度增加,书库早已呈超饱和状态,目前大量图书打捆堆放,严重影响了读者的使用;其次,原馆舍的承重设计是按闭架借阅设计的,阅览室的荷载要求较低,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大开间、全开架、借阅合一已成为趋势,而现有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发展则严重受制于原馆舍建筑,读者意见很大;另外,图书馆目前阅览座位严重不足,现只有阅览座位900余个,以6000名学生计算,平均7个学生一个座位,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按平均每4个学生一个阅览座位的要求相差甚远,阅览室拥挤不堪。

这些现状已经成为阻碍学校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在2004年教学评估中专家就此问题提出多次意见,要求落实整改方案。

因此,必须尽快建设图书馆以弥补严重缺陷,达到教学的要求标准,为教育科研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持。

3.1.4 加强农民的知识培训,深化农业科技推广北京***大学多年来积极与各区县加强合作,搭建一座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区县和北京***大学全方面的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北京***大学培养了10000多名支援新农村建设的科技人员,培养的非学历人数在15000名左右。

2006年末,“1+1+x”农业科技信息检索能力培训班在北京***大学开班,来自延庆、昌平的几百名农村科技人才走进大学校园接受科技资料能力的培训,学校现有资源和图书馆信息被充分有效的利用。

每期上千人的培训人员对图书馆的需求非常大,学校因图书馆资源的匮乏而产生图书馆拥挤的现象频频发生。

目前短期非学历证书培训人员比较稳定,每期大约在2周左右,学生数量稳定在1500人。

图书馆的建设将极大缓解农村技术人员培训场地不足问题,缓解农村技术人员对图书资料的借阅问题,加强农业技术应用和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

3.1.5 为当地社区建设服务,促进区域科技交流北京***大学地处回龙观社区,为城乡结合部,当地社区大约有30万人口,当地农民约4万人,属于华北人口密集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