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课件 11.补虚药

中药学课件 11.补虚药


黄芪
临床应用
2.肺气虚,气短、咳喘,配杏仁、紫菀、款冬花等 3.表虚不固
自汗,配麻黄根、浮小麦、煅牡蛎等,牡蛎散 自汗,外感风邪,配白术、防风,玉屏风散 易感人群,单用,预防感冒
卫气充沛 肌表固密
盗汗,配生地、黄柏等,当归六黄汤
黄芪
临床应用
4.痈疽久败疮
脓成不溃,配人参、当归、白芷等,托里透脓 散 补气托毒生肌 溃久不敛,配人参、当归等,十全大补丸 中风麻木不遂
肾肝
祛风除湿
淫羊藿
临床应用
单用浸酒,淫羊藿酒;(速效)
1.肾阳虚,阳痿
配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巴戟天等,
赞育丹
2.风寒湿痹,四肢麻木,配威灵仙川芎、肉桂等,
仙灵脾散
淫羊藿
用量用法:煎服,3~15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不宜服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内温肾阳 外散风湿 巴戟天-微温,力缓,甘润不燥 淫羊藿-温,兴阳祛风湿均佳,常用 仙 茅-燥热有毒,祛寒湿,易伤阴精
甘缓,缓急止痛
多种原因所致脘腹、四肢拘挛作痛,如芍药 甘草汤
甘草
缓和毒烈药性
二陈汤,缓半夏燥烈 四逆汤,缓附姜燥热 白虎汤,缓石知阴寒 大承气汤,缓硝黄峻下
甘和,调和药性
调和药性
寒热并用,麻杏石甘汤 补泻并用,温脾汤
甘草
解热毒,治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单用、配伍桔梗
甘解毒、生性寒
解药食中毒,单用煎汤或配绿豆等
5.气虚,血行不畅-补气行血,治
风寒湿痹
黄芪
用量用法:煎服9~30g。补气升阳宜蜜炙。 使用注意:肝阳上亢、疮疡初起、或疮疡余毒
未尽者慎用。
黄芪
黄芪与人参
人参 补脾肺气生津、生血 黄芪 补气升阳、固表、托毒生肌、利水 大补元气、安神增智
白术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采制:生用、土炒、麸炒 处方名:白术、生白术、
补气药
共性特征:甘,入脾肺。补气,治疗气虚证
脾气虚-纳差、便溏、体倦、脏器下垂,出血 气虚证 肺气虚-气短、声低、气喘、自汗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加剧 元气虚极欲脱-气息短促、脉微欲绝、神志模糊 血虚证、津伤口渴、出血证、虚汗
使用注意: 重点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人参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
黄芪
临床应用
既补脾气又利水 治气虚水肿之要 药
脾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单用熬膏服,或配党参、白术等
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
1.脾气虚
脾虚水肿,常与白术、茯苓等,或配白术、防己等,防己黄芪汤 脾不统血的出血证,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 血虚证,本品补气生血,常与当归配伍,如当归补血汤 善补中气、升 消渴,单用熬膏或配天花粉、葛根等,如玉液汤 清阳,为治疗 脾虚中气下陷 的要药
续断
续断
续断
续断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性温 苦辛 肝肾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疗伤续折 活血祛瘀 止血 安胎
续断
临床应用
1. 阳痿,遗精遗尿,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鹿茸续断散 2.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配杜仲、牛膝、五加皮等
肝肾不足兼风寒痹痛,配防风、川乌等,续断丸
3. 出血 胎漏,配伍桑寄生、阿胶、艾叶等 崩漏,配侧柏炭、当归、艾叶等
山药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采制:毛山药、光山药。生用或
麸炒用
处方名:山药、生山药、炒山药。
山药
山药
补肺、脾、肾三脏气 阴、性平力缓,不寒 不热、不燥不腻,号 称“平补三焦良 药”!
山药
补脾养胃,脾气虚或气阴两虚、食少、便 溏、带下等
甘平,补气阴
生津益肺,肺气虚肾、脾肺气阴两虚咳喘 补肾涩精,肾气虚精尿遗滑、带下清稀量多 气阴两虚消渴,补脾肺肾之气阴
根。
采制:阴干。 处方名:按产地
按生长环境 按加工炮制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人参
红参-蒸熟晒或烘干者(佳)
园参
中国参
白糖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较次),又称“糖参”、 “白 参” 生晒参——鲜参洗净直接干燥 条参—边条(支参),力较薄弱 者(佳) 参须—加工中较细碎段(更次
山参—野山参、野参、老山参、大山参、年代久远者(佳), 生晒山参 朝鲜参—高丽参、力参、别直参。甘、温,力峻,最宜于脾肾阳虚者。 易生热,助火 移山参
阳虚证
使用注意:对证、配伍 重点药: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
补阳药与温里药
杜仲与续断
鹿茸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鹿科梅花鹿、马鹿等未骨化的幼角。 采制:切片或研粉 处方名:鹿茸、
鹿茸片、鹿茸粉

鹿茸
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甘温补阳 甘咸滋肾
强筋骨
补肾阳 益精血
补气生津
补血,治气血两虚,
太子参 —功近西洋参,力弱。
黄芪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采制: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名:黄芪、生黄芪、炙黄芪、绵芪、口芪
黄芪
黄芪
黄芪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脾-补脾气、升清阳 益卫固表 甘,补气 脾-补肺气 利水 托毒生肌
人参
临床应用
脾气虚
脾肺气虚 要药!
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配白术、茯苓等,四君子汤 脾不统血、失血,配黄芪、白术等,归脾汤
肺气虚,咳喘、痰多者,配五味子、苏子等,补肺汤
2.气虚诸证 肺肾两虚气喘,配蛤蚧、胡桃等,人参胡桃汤
肾阳虚阳痿,配鹿茸等 心气虚,心悸、失眠健忘,配酸枣仁、柏子仁等,天
王补心丹 (增智)
用量用法:煎服,10~30g,大量60~250g,研末
服,每次6~10g,止泻炒用。
甘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
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 茎。
采制:生用、蜜炙用。 处方名:甘草、炙甘草
甘草
甘草
甘草
甘补,补脾益气
心气虚,心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作主药 脾气虚,四君子汤,作辅助。(和中)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
峻补元气——大补元气
甘,入脾肺补气
缓补诸脏——补脾益肺(心、肾) 生津 补气生血、生津 安神益智
人参
临床应用
救治气虚 脱证要药!
气虚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单用,
如独参汤
1.气虚欲脱证 气虚欲脱兼四肢逆冷,配伍附子,参附汤
气虚欲脱兼津伤,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
杜仲
功效应用
2.补肝肾安胎,治肝肾足,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单用,
或配桑寄生、阿胶、续断、菟丝子
本品有可靠的降血压效果,单用有效,缓解症状尤佳。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使用注意:炒用效果好,阴虚火旺慎用。
续断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 采制:生用。 处方名:续断、川续断
配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 如加味地黄丸;
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配骨 补、川续断等;
补阳益精健骨
鹿茸
临床应用
3.冲任虚寒
温肾益精固冲任
崩漏,配乌贼骨、龙骨、川断等,如鹿茸散 白带过多,配狗脊、白蔹,如白蔹丸
4.疮疡久溃不敛、内陷不起,配当归、肉桂等,阳和汤
温补内托
鹿茸
用量用法: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调冲任 托疮毒
鹿茸
临床应用
1.肾阳虚衰 精血不足
补阳益阴 尤善壮阳
神疲畏冷、阳痿、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 单用研末,水、温酒或淫羊藿煎汤送服;
配山药浸酒服,如鹿茸酒;
配人参、当归、黄芪等,参茸固本丸。 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等, 与当归、乌梅膏为丸
鹿茸
临床应用
2.肾虚骨弱
腰膝酸软无力 小儿五迟之证 骨折预后不良
补肾止 血安 胎
续断
功效应用
4.跌打损伤,筋伤骨折,治本品活血、补肝肾,用于各期
用量用法:煎服,9~15g。崩漏下血炒用。 使用注意:热痹忌用。 补肝肾 强筋骨 安 胎
杜仲:补益力大,肾虚腰痛、胎动不安要药 续断:补益力弱,行血,补而不滞,伤科、及妇 科出血常用。
肉苁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命名: 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带
使用注意:剂量宜小,逐渐加量,不可骤用大量,
发热当忌。
附药:鹿

鹿角胶 鹿角霜
淫羊藿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剑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的
全草。
采制:生用或羊油炙用。 处方名:淫羊藿、仙灵脾
淫羊藿
淫羊藿
淫羊藿
淫羊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肾、肝经。 功效: 甘温补阳 辛温散寒 补肾壮阳
祛痰止咳,单用有效,多入复方为佐使,治疗多种类型咳
喘,如三拗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
甘草
用量用法:煎服,1.5~9g,生用解毒,蜜炙补益 使用注意:反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易助湿
补阳药
共性特征:甘,温(热),肾。补肾壮阳,治疗 肾阳虚证
肾阳虚-腰膝无力,畏寒,阳痿、宫冷不孕、滑 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 脾肾阳虚-腹痛泄泻(黎明晨泻) 、 阳虚水肿 肾不纳气虚喘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筋 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
鳞叶的肉质茎。
采制:生用或酒炙用。 处方名:肉苁蓉、淡大芸
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补肾助阳,益精血,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诸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