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实践总结报告

创新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摘要】信用卡消费方式在我国的出现时间并不长,在国内大学生中流通只有四年左右,但却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查背景(一)信用卡的概念信用卡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基于个人资信状况而签发的、用于在指定的场所消费和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提取现金等业务的一种信用凭证。

按其功能可分为借记卡、准贷记卡和贷记卡,在本处指的信用卡即为贷记卡。

(二)信用卡的发展与前景信用卡于1915年诞生在于美国。

在引进我国以后,信用卡呈高速增长之势,以标准贷记卡为例,2004年增长83%,2005与2006年都达到了100%。

到2008年3月底,全国银行卡发卡158650.22万张,同比增长29.1%。

其中,信用卡发卡量10472.96万张,占银行卡发卡量的6.6%,同比增长92.9%。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18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为1.42亿张,同比增长57.7%。

从目前来看,中国信用卡市场整体还处于发育阶段。

据VISA国际组织的调研报告称:保守估计,中国目前信用卡的潜在目标人群在3000万至6000万。

同时,据麦肯锡预测,中国的零售信贷市场将呈指数增长,而仅仅信用卡,2013年利润将达到130亿~140亿元,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

因此,中国的信用卡发行者都将有机会分享到潜力巨大的利润,国内信用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三)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及流通现状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大学生信用卡的供给方来看,银行为了拓宽业务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与提升竞争力,必然要不断开拓未开发的市场,而大学生市场正是银行开发市场的目标之一。

从大学生信用卡的需求方面来说,大学生有着比较高的消费欲望与一定的消费实力,市场潜力巨大,且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新事物。

因此,大学生信用卡应运而生。

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于2004年09月20日由金诚信用和广发银行联正式发行。

凡是正规全日制高校在校生都可以个人身份申领。

之后,中信银行也在大部分高校进行了学生信用卡试点;随后,农行和兴业银行的校园卡也分别走进了四川和上海的部分高校。

2005年10月,招商银行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各大城市,同时推出了国内首张面向全国发行的双币学生信用卡“Young卡”。

至此以后,大学生信用卡就开始在各大高校中大范围地宣传开来。

信用卡在大学生中虽然流通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却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产生了影响,与传统消费理念相比,信用卡拥有的新型消费理念正在逐渐被一些大学生所接受。

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逐渐开始使用信用卡的各项功能进行消费。

二、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调查(一)调查概况1、调查形式:问卷调查,相关数据搜集2、调查方法:随机抽样3、调查内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4、分析与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二)大学生基本信息1、性别在调查中,男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4%,女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6%。

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对大学生持有信用卡无明显影响。

2、年级大一学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2%,大二学生中持卡的比率为60%,大三、大四学生中持卡的比率为57%。

由此数据基本可以看大二的持卡率是最高的,这和银行对大二学生有针对性的售卡方式有关。

其中大三、大四中可能有毕业等因素的影响持卡比率比大二的低。

这些数据基本反映出大学生的持卡比率相较信用卡银行的促销还是有些低。

3、大学生经济来源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经济仍然来源于父母,这类大学生的人数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75%。

而主要靠贷款、奖学金和打工获取经济来源的学生数量之和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26%。

根据数据可知,目前大学生消费资金主要还是由父母提供,而完全自食其力的大学生还是相当有限的。

4、大学生生活水平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300-500之间的同学占了多数(47%),500-800的也为数不少(35%),而约有7%的同学每月只有不到300元的可支配收入,有约2%的同学在1000以上。

以上简单统计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月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而其中绝对角度的贫富差距不大。

5、社群规范性影响受到社群规范性影响的持卡大学生比例要高于不受社群规范性影响的持卡大学生比例。

用信用卡进行刷卡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在大学生中流行,与大学生的趋同心理和从众心理相关联。

趋同心理是青年思维还没有完全独立和成熟的一种表现,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通过群体互动,相互认同于相同的文化范式之下,形成大致相同的心态和行为倾向。

这是刷卡消费得以流行和发展的基础。

(三)大学生信用卡消费基本信息1、大学生信用卡知识高校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项条款中最清楚仍然是年费及如何免年费;排在第二位的是转账、异地存取等于续费;排在第三位的是挂失、销卡等业务。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了解没有绝对突出的方面,不过,前两项的总比率超过一半,说明大学生对信息用的最基本的服务还是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有接近两成的学生利用信用卡免费用转帐和异地存取。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功能的了解不全面。

大学生信用卡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发卡银行主动进行普及教育,占总量的38%,排第二位的是向周围的亲友询问相关知识的占总量的27%,排第三位的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的占总量的2 7%,而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学习信用卡知识占到了总量的12%。

大学生信用卡了解信用卡知识的渠道,主要来源于主发卡银行主动进行普及教育,这种方法能够给大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但缺点是信息感知较为散乱,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财观念和知识。

其结果是,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功能了解程度低,阻碍了对信用卡的使用。

2、大学生信用卡功能使用根据调查数据,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功能用于“刷卡消费商品”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3%,“在本、异地存取款”占有30%,如“网上支付”“分期付款、理财”等特色服务总和也只占了37%。

很显然,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还是多用来消费商品和本异地取款业务。

但是,大学生喜欢创新,希望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也尝试了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因此,信用卡发行机构还是须深入挖掘提供更多的复合大学生消费特征的服务。

3、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途径在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途径中,经身边老师同学介绍而办理的占29%,在银行促销中办理的占28%,而直接到银行内办理的仅占20%,其它途径占23%。

由此可见银行外办理占80%,银行直接参与推动的信用卡申请占48%;结合校园的特殊性,利用同学间销售比银行促销跟有效,商业银行应对校园内学生代理人的推销方式有足够的重视;还有,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途径多样且无占绝对优势的途径,银行应多管齐下,开拓创新多种途径。

4、大学生信用卡办理原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真正为满足需求办理只占38%,办理过程的不理智成分较大,至少占36%;同时,面对办卡推销时的直接利益时大学生的办卡成功率更高,即“领取礼物”占到12%而大于“学习理财”10%和“刷卡折扣”4%。

同学间推销成效明显,占到25%。

总体看,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大部分人都是不理智的。

很多大学生是从众心理加之银行的促销而产生的办卡行为。

(四)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使用状况分析1、大学生信用卡拥有数量分析(1)大学生信用卡拥有数量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58%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只拥有一张信用卡,而42%的学生拥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平均拥有信用卡的数量为1.60张。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持有信用卡数量大多数集中于1张、2-3张区域,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2)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受其生活水平影响比较明显,不过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各种持卡量的人数比例比较高的主要是集中在消费区间300元-800元之间。

这主要体现大学生对信用卡认识的不深入、从众心理,并受银行促销活动影响较大。

而高消费区间的大学生持卡量达到5张的百分比最高,这也说明生活消费较高的同学的信用卡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总体上受性别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在1张、2-3张区域,男女生持卡数量比例差距不大但在4-5张区域男生持卡数量比例小于女生,在5张以上区域男生则明显大于女生;男生持卡数量总体上高于女生持卡数量,同时由于男、女生持卡比率分别为55%、54%,基本一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男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对信用卡持有数量的影响比女生大,男生持卡数量比女生较多。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总体上受年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大二的学生是信用卡持有数量的主体,大一次之,大三及大四所占比例最小。

这也说明大学二年级学生是最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

他们刚刚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包括银行的信用卡促销活动,因此,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成为持卡数量多的主力军。

(3)小结:①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发仍不够。

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较低,无论是从潜在顾客数量上,还是现有顾客发展潜力上,仍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应该加强市场推广和促销策略,扩大市场。

②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数量受生活水平、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

生活水平在300-800元区域即中等生活水平的大学生构成了大学生中持有信用卡的主体人群;男生持有数量高于女生;大二的学生是信用卡持有数量的主体。

2、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频率分析(1)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频率: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21.43%的学生自从办理了信用卡后还没有使用过,办卡不用卡比率为21.43%,21.43%的学生平均每年使用信用卡的频率是1—5次,每年使用信用卡频率在6次以上的人数占总体比重仅为57.14%。

这说明在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信用卡的总体使用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2)高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频率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其生活水平影响比较大,生活水平中等的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高,生活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低;但生活水平为300-1000元的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平均有22.84%的学生没有使用办理的信用卡。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性别因素影响比较大,女生信用卡使用频率高于男生,男生“死卡”比例高于女生。

这说明女生信用卡使用效率比男生高。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年级因素影响比较大,大三、四学生使用频率最高,大二次之,大一最差。

这说明年级越高,信用卡使用频率越高,信用卡的功效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3)小结:①发卡机构发行的大学生信用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状况并不是十分理想,“死卡”(办卡不用卡)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相对提高了信用卡发行成本,所以发卡机构要做好充分的客户(现有和潜在)分析,优化客户维系策略。

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频率受生活水平、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比较大。

生活水平中等的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高,生活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频率较低;女生信用卡使用频率高于男生;年级越高,信用卡使用频率越高,信用卡的功效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