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养老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定位 香港模式的启示

浅析养老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定位 香港模式的启示

浅析养老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定位——香港模式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政府;企业;个人;责任;香港模式论文摘要: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以社会福利合作机制为主,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三部分内容。

在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企业、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一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福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福利水平。

“香港模式”给内地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建立养老保险、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成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补充。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

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亿左右,而目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900万,并以年均5. 4%的速度递增。

如此多的老年人生活谁来保障?在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已建立相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养老模式,试图解读其模式中政府、个人、企业和第三部门合作机制,从而为我国内地养老保障机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香港养老保障模式简介1.香港养老保障模式产生的背景由于生育率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香港人口结构出现明显老龄化。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报告显示,香港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8. 9岁,名列全球第一。

女性平均寿命为84. 9岁,排全球第二,但人口出生率却全球最低。

随着香港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和服务保障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尤其重要的是,随着香港老年人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健康、照顾以及经济保障有别于其他群体,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关怀和重视。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反映。

正因为这样,香港政府认为有责任采取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方法帮助其成员克服个人和社会问题,在《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中,香港政府指出,香港“社会福利包括应基本社会需要而制定的各项法律、计划、利益及服务,其宗旨是为解决现存和潜在的个人及社会问题。

社会福利担当一个重要的发展角色,通过有组织的服务及体制,协助个人及各特别人士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达致美满的人生,并切合家庭与社会的需要及期望”。

根据这个宗旨,香港政府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保障措施和福利服务内容。

年12月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实施,标志着香港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形成了养老保障的“香港模式”。

这一养老模式的确立,为香港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服务支持。

2.香港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养老保险它由强制性公积金、职业退休、公务员退休、其他退休及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计划组成,其中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占主导地位,由香港政府强制推行,要求香港在职者(除豁免人士外)及其雇主按其收人供款,是以累积资金为雇员或自雇人士退休后生活提供保障的养老保险计划。

养老保险为香港就业人士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了制度保障,形成了香港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第一张“安全网”。

(2)养老救助老年人社会救助从老年人的经济、社会和心理需要各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救助网络,形成香港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第二张“安全网”。

这是政府或社会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最低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系列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由现金与实物援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和心理救助等5大类组成。

(3)养老服务其内容和方式包括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服务、老年户外康乐巴士服务、老年度假中心、义务工作计划、老年义工计划、老年社区网络计划、老年卡计划、护理安老院、安老院、护养院、老年宿舍、疗养院照顾补助金、临时居所、老年住房以及私营安老院等。

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也满足了老年人社交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老年社区服务方面,全港有老年活动中心260多间,老年综合服务中心28间,老年家务助理队120多个。

3.香港养老模式中体现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香港的多元文化造就了政府、社会、家庭、个人责任相结合的多元主义社会保障理念。

香港养老保障的责任主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业,也包括政府和第三部门(既不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不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正式组织),他们在这个多元化福利主体格局中,建立起了两种形式的“三方伙伴机制”:“政府一企业一个人”的社会伙伴关系;“政府一企业一第三部门”的合作关系。

香港政府在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中的角色、职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制定老年福利政策并监督其实施;第二,提供老人社会保障的法定服务以及紧急救济等;第三,资助老人志愿福利机构,并对其服务进行评估、协调和监察。

非政府民间机构在香港养老保障中也担当重要角色,民间社会福利机构具有灵活自如、专业程度高、应变能力强等特点,可为社会提供较完善的社会福利服务。

为此,香港政府通过宏观规范管理、咨询培训、政策引导、经费资助等方式,大力扶持和发展民间社会福利机构。

同时,香港政府也重视个人自助、家庭照顾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他们不仅减轻了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压力,也更符合中国的文化道德传统,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在养老保险子系统中,个人和企业承担主要责任,负责履行缴费的义务,他们是养老保险经费的主要来源;而政府则负责监督和建立补偿基金。

在老年社会救助子系统中,政府是主要责任主体,是救助经费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救助计划的制定者、评估者和监管者,并负责对救助机构进行培训、指导和监管;而企业通过无偿捐助为救助机构提供经费支持;第三部门则负责社会救助的实施。

在老年福利服务子系统中,政府负责服务项目的制定、评估、服务经费的资助和服务实施的监管和培训,企业和第三部门负责服务的设施。

香港的养老保障体系中,香港政府和第三部门、企业、个人和家庭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福利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实现了香港养老模式由“补救型”向“普救型”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香港的社会福利水平。

二、借鉴香港养老模式,探讨内地养老保障中的三方责任香港养老模式从“补救型”向“普救型”的有效转型,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我国内地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短期内还不能建立“福利国家”体制,不能实现“人人皆福利”的“普救型”福利模式。

但是就像吴敬琏在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上所说的:“我国的财力完全可以做到全民低保”,因此,内地可以借鉴香港的养老模式,以较低标准的保障层次,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普及养老保险,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建立养老保险、养老救助和服务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老年人的经济、服务以及精神保障。

而在这个保障体系中,不同层次政府、企业和个人承担的责任又各不相同。

1.养老保险中的政府、企业、个人责任定位香港通过政府立法、企业缴费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而在我国内地,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缺失、资金不足、权责不明确,加之市场的失灵,尚未建立全面的养老保险体系。

世界银行认为,为了应对老龄化危机对养老保险的不利影响,各国需要改革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三个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三个支柱包括:确保老年人获得最低收人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职业福利的企业年金制度和提供更高保障待遇的个人自愿储蓄制度。

对应养老保险的三个不同层次,我国分别建立了惠普式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

对于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它通常以一般税收为资金来源,以政府管理为主要管理手段,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为主要目标,因此政府在其中需要承担全部责任,负责资金来源以及实施和监督管理。

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完成缴费,政府的责任是推动立法机构立法来强化养老保险的制度化和权威性,将养老保险的性质、覆盖人群、缴费比率、受益比率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对于作为职业福利的企业年金而言,它以企业为单位建立,通过企业和个人的共同缴费筹集资金,目的在于为本企业职工提供较高的退休收人,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

它一般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由独立的管理委员会来管理,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市场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政府则可以采取立法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并鼓励推行企业年金计划,促进企业年金快速成长。

对于不能被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的劳动人群,例如流动的农民工群体,政府应当担负起主导责任,以政府资金补助,个人负责缴费的形式,引导他们个人账户的落实。

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自愿储蓄制度,它通常由个人自愿决定是否储蓄或者储蓄多少,目的是为了保证那些收人较高者能够在年老以后获得足够的收人,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提倡来鼓励个人为其老年积累储蓄和财富。

2.养老救助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

老年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也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之一。

香港政府通过建立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紧急救济服务、老年医疗救助、法律救助等24个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老年人社会救助网络。

而在我国内地,由于社会救助资金投人不足,中央、地方财政救助资金分担不够合理,救助专业人员缺失,民间救助组织数量不足等原因,老年人救助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社会救助作为一种公共品,应当由政府无偿提供给公民。

在老年人救助上,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制度设计和规范、资金来源以及监督管理。

首先,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的手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老年人救助政策,并组织实施;其次,政府应当负担起与老年人社会救助有关的各种费用,诸如日常管理的经费、付给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的工资等等;再者,在社会救助具体事务实施过程中,政府还需承担监管责任,保证救助到位;除此之外,加大对专业救助人员的培训,提高老年人救助水平,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之一。

在老年人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仅靠政府这一单一主体组织老年人救助的安全网是绝对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

除了政府救助之外,由慈善机构、社会救助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开展的社会互助,是老年人社会救助的另一重要主体。

社会成员和企业以及民间组织应当发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主动关爱老人,通过捐款或志愿者工作,参与到老年人救助事业中来;政府则可以通过各类社会福利团体和慈善组织,开展社会募捐活动,发展各种慈善基金会,并对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救助性捐助给予精神方面的认可和褒奖,逐渐形成一种以政府救助为主,社会互助和民间救助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救助格局。

3.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家庭和企业责任香港老年社会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政府、志愿福利机构、家庭和社区社会网络三个层次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