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报告:15%;操作规范:50%;实验结果:10%;实验报告:15% ;卫生情况:10% 总分 = 平时成绩×60% + 考试成绩×40%实验一 减 压 蒸 馏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减压蒸馏的原理2.了解减压蒸馏的意义和使用范围3. 熟悉减压蒸馏的装置和操作4. 了解油泵的结构、使用及维护二、实验原理液体的沸点是指它的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所以液体沸腾的温度是随外界压力降低而降低的,因而如用真空泵连接盛有液体的容器,使液体表面上的压力降低,即可降低液体的沸点,这种在较低压力下进行蒸馏的操作称为减压蒸馏。
一些液体有机物沸点较高,加热到沸点时往往发生分解或氧化,应用减压蒸馏可以在比它正常的沸点低很多的情况下,蒸出这些有机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5mL环己醇 标准磨口仪,油泵车四、实验步骤减压蒸馏装置1.首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在未装样品前应检查是否漏气。
打开安全瓶和压力计上的活塞,用螺旋夹夹住毛细管上端的橡胶管,然后开动泵,慢慢关上安全瓶上的活塞,观察压力计上的读数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真空度。
如果达不到所需的真空度,可检查各部分塞子、橡皮管等处的连接是否紧密不漏气,直到真空度达到所需要求,然后慢慢打开安全瓶活塞,内外压力平衡后可关闭泵。
2.装入待蒸馏样品,安上毛细管,再开启真空泵,关上安全瓶活塞,调整毛细管上端橡皮管上的螺旋夹,控制毛细管的进气量使蒸馏瓶内液体中有平稳的小气泡溢出并保证真空度达到要求。
3.待压力稳定后,开始加热进行减压蒸馏,控制馏出速度,以每秒一滴为宜,根据不同的沸程转动多头尾接管收集不同的馏分,记下馏分沸程温度及相应的真空度。
蒸馏过程中,应严密关注真空度与温度的变化。
4.蒸馏完毕,停止加热,移开热源,稍冷后缓慢放松毛细管活夹子,再慢慢开启安全瓶活塞通大气,内外压力平衡后停止真空泵,最后拆除仪器。
五、注意事项1.减压蒸馏装置的严密不漏气。
2.液体样品不得超过容器的1/2。
3.先恒定真空度再加热。
4.开泵与关泵前,安全瓶活塞一定要通大气。
5.沸点低于150℃的有机液体不能用油泵减压。
七、思考题1.冷却阱有什么作用?2.环己醇在常压下的沸点是多少?希望在70℃左右蒸馏出来,预计真空度大致在多少mmHg,约为多少Mpa?3.蒸馏烧瓶和接受瓶为什么不能用锥形瓶?能否用有裂纹的仪器?为什么?4.在减压蒸馏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火加热?5.在减压蒸馏时,为什么必须有安全瓶和保护装置?6.减压蒸馏时为什么要使用油泵,在什么情况下可使用水泵?还有哪些泵可使用?7.哪些因素会降低油泵的使用性能?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油泵?实验二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及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2.学习分水器的使用,复习减压蒸馏、萃取等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COOH+CH3CH2OH COOCH2CH3三、实验药品苯甲酸 3g ;无水乙醇7mL;浓硫酸约1.5mL;环己烷约10mL;乙醚约10mL;饱和Na2CO3溶液若干;无水CaCl2若干。
四、实验步骤1.粗产品的制备安装好带有分水器的回流装置(如下图所示。
可选用三颈瓶或圆底烧瓶)。
在反应器中加入3g苯甲酸、7mL乙醇、 5mL环己烷、1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在分水器中加入环己烷至支管口。
缓慢加热回流约2h,至无水滴分出,分出的下层液体并记录其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移去热源,冷却。
2.粗产品的精制搅拌下往残液中加水约10mL,滴加饱和Na2CO3溶液中和至中性,除去硫酸和未反应完的苯甲酸。
分液,有机层留存,水层用10mL乙醚萃取。
合并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有水滴时可用水洗,分净水层后再加干燥剂)。
水浴蒸出乙醚回收,再加热蒸馏,收集210-213℃的馏分。
或减压蒸馏,收集90-100℃/20mmHg的馏分。
分水回流装置图五、注意事项1. 回流要慢一些,一开始回流快了容易形成液泛。
2. 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为62.6℃,其中含水4.8%、乙醇19.7%、环己烷75.5%。
根据理论计算,生成的水(包括95%的乙醇的含水量)约为1g。
3. 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由分水器放出。
4. 加碳酸钠时要慢,否则,过于剧烈会产生大量气泡而使液体溢出。
5. 若初产物中含有絮状物难以分层,可直接用适量乙醚萃取。
6. 本实验也可用微波炉进行:装置同上,反应器置于微波炉中,650W反应约6-7分钟,直到无水滴分出。
其它步骤同上。
六、思考题1.本实验采用何种措施提高酯的产率?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常用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有哪些?3.在萃取和分液时,两相之间有时出现絮状物或乳浊液,难以分层,如何解决?实验三 己二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电动搅拌(或磁力搅拌)、浓缩、过滤及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OH+ 8 KMnO4 + H2O3HOOC(CH32)4COOH +8MnO2 + KOH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1.3mL环己醇,1.9g碳酸钠,6g高锰酸钾,浓硫酸仪器:电动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循环水泵、电热套、标准磨口仪四、实验步骤按装置图装好实验装置。
在三颈瓶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6g、碳酸钠1.9 g碳酸钠和17.5 mL水,温水加热使反应物的温度约为40℃,并不断搅拌,使固体几乎全部溶解。
移去水浴,在搅拌下,从恒压漏斗中滴入4~5D环己醇,反应开始,然后慢慢滴入剩余的环己醇,控制滴加速度,使瓶内温度维持40~60℃,温度过高时则用冷水浴冷却,温度低于40℃时则用温水浴加热。
环己醇加完后,继续搅拌约10分钟,然后在60~70℃的水浴中加热约20分钟,高锰酸钾紫色完全褪去,同时有大量的褐色二氧化锰生成,冷却。
抽滤,滤渣用60~70℃的热水洗涤三次(每一次2 mL),将滤液浓缩至10 mL左右。
冷却,在搅拌下慢慢滴入浓硫酸至PH=2,析出白色晶体。
冷却、抽滤、少量水洗、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因环己醇量少,可不用滴液漏斗,直接用滴管加样)带滴加和电动搅拌的回流装置五、注意事项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一当开始,则会放出大量的热,开始时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不易控制。
2.滴加环己醇的速度必须控制1~2D/秒,否则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3.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混合物,滴到滤纸上,没有紫色就表明反应已完成。
4.酸化必须充分PH=2,且加浓硫酸速度不要太快。
六、思考题1. 环己醇很黏,怎样来转移比较好?2. 如果反应很久高锰酸钾的紫色也不退去,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3. 反应中加入碳酸钠有什么作用?4.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己二酸?5.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氧化体系,并说明环己醇被氧化后,主要生成什么产物?实验四 2-甲基-2-丁醇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Grignard试剂的制备、应用和进行Grignard反应的条件;2.掌握电动搅拌(或磁力搅拌)、回流、萃取、蒸馏(包括低沸点物蒸馏)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C H3C H2B r +M g C H3C H2M gB r C H3C O C H3C H3C H2C C H3C H3O M gB rC H3C H2C C H3C H3O HH/ H2O+无水乙醚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1.7 g镁屑,6.5mL溴乙烷 ,5mL丙酮 ,20mL无水乙醚,8mL5%碳酸钠,30mL20%硫酸,无水碳酸钾,无水氯化钙,普通乙醚仪器:电动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标准磨口仪四、实验步骤1. 乙基溴化镁的制备按图安装好装置,在三颈瓶中放入1.7 g镁屑及一小粒碘。
在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6.5mL 溴乙烷和15mL无水乙醚,混匀。
从恒压漏斗中滴入约1.7mL混合液于三颈瓶中,溶液呈微沸,随即碘的颜色消失(必要时可用温水浴温热)。
开动搅拌,慢慢滴加剩下混合液,维持反应液呈微沸状态。
滴加完毕后,用温热回流搅拌30min , 使镁屑几乎作用完全。
2. 与丙酮的加成反应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在搅拌下从恒压漏斗中缓慢滴入5mL丙酮及5mL无水乙醚混合液,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搅拌15min,瓶中有灰白色粘稠状固体析出。
3. 加成物的水解和产物的提取将反应瓶在冰水冷却和搅拌下,从从恒压漏斗中滴入30mL20%硫酸溶液以分解上述产物。
滴加完毕,用分液漏斗中分离出醚层,水层用乙醚萃取2次,每一次6.5mL。
合并醚层,用8mL5%碳酸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碳酸钾干燥。
用热水浴蒸去乙醚,再直接加热蒸馏,收集95~105℃馏分。
称重,计算产率。
带干燥管和电动搅拌的回流装置五、注意事项1. Grignard反应所用的仪器和药品必须经过干燥处理;实验装置与大气相连处需接上装有无水氯化钙干燥管。
2.滴加溴乙烷的速度必须控制,以免挥发。
3.硫酸分解完后往往有大量盐生成,萃取时避免固体进入分液漏斗。
4. 2-甲基-2-丁醇与水能形成共沸物,最后用无水碳酸钾干燥时一定要完全。
5.乙醚容易燃烧,必须远离火源。
6.乙醚和溴乙烷的沸点都很低,操作时,应尽量防止其挥发。
六、思考题1.制备格氏试剂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你采取了什么措施?2.制得的粗产品为什么不能用氯化钙干燥?3.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如何避免?实验五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学习由呋喃甲醛制备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加深对Cannizzaro 反应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O 2CHO NaOH O CH 2OH +O COONa O COOH +O COONa HCl三、实验药品43%NaOH 溶液 3mL,新蒸馏呋喃甲醛3.3mL,乙醚约16mL,无水硫酸镁约1g,1:1盐酸约7mL四、实验步骤1. Cannizzaro 反应:将43%氢氧化钠溶液3ml 置于100mL 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至5℃左右,不断搅拌下滴加新蒸的呋喃甲醛3.3mL(3.9g,0.4mo1,)约10分钟滴加完毕,保持反应温度在8~12℃之间。
滴加毕继续搅拌15分钟,得淡黄色浆状物。
2.呋喃甲醇的获得:在搅拌下加入约10mL 水至固体全溶,将溶液转移入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分三次(12mL,7mL,5mL)萃取,合并萃取液(水层保留)并加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后水浴蒸除乙醚,然后直接蒸馏收集169~172℃的馏分得呋喃甲醇。
称重并计算产率。
3.呋喃甲酸的获得:经乙醚萃取后的水溶液(主要含呋哺甲酸钠)用约6mol ·L -1 的盐酸酸化至pH=3,析出白色固体。
充分冷却后,过滤,用少量冷水洗1~2次。
粗产品用适量热水溶解,稍冷后加适量活性炭,煮沸10分钟脱色,趁热过滤,滤液冷却后即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
抽滤,干燥,称重并计算产率。
呋喃甲醇的沸点为171℃, 呋喃甲酸的溶点为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