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光学惯性测量装置

第三章光学惯性测量装置

技术性能,通过对其结构与电气部件、误差建模与补偿软件、环 境适应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化设计,实现其整体性能的提升,
是提高各类光纤/激光陀螺应用系统整体性能水平的重要前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一般设计流程
光纤/激光陀螺惯性测量装臵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用户任务书指定功能和性能的设计实现,另一方面是产 品任务剖面的分析和应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设计。 光纤/激光陀螺惯性测量装臵选定适用的惯性仪表后,在电气 接口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电气接口及软件设计方案。明确了产品 的任务剖面后,有针对性地分解出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在结构 设计时充分考虑热设计与电磁兼容性(EMC)要求,环境磁场和冲 击、振动等力学环境影响等,形成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寿命与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设计
惯性系统寿命分为储存寿命和工作寿命,战术导弹、火箭等要求 惯性系统储存寿命长,而工作时间相对短,为保证产品能承受储存过
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采用系统级密封设计,从
材料和工艺上保证光纤/激光陀螺等惯性仪表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卫 星、飞船等空间应用领域,要求惯性系统工作寿命长,可采用长寿命
Specification Format Guide and Test Procedure for SingleAxis Interferomentric Fiber Optic Gyros), 《GJB2427-
1995 激光陀螺仪测试方法》等。加速度计相关标准有《QJ240292摆式加速度计主要精度指标评定方法》、《GJB1037A-2004单轴 摆式伺服线加速度计实验方法》、《QJ253-86惯性仪表用电气元 件通用技术条件》等。研制方与用户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达成一 致并体现在研制任务书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1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概述
概述

2)非常规的光纤/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这类惯性测量组 合也有多种类型,有的仅有1~3个光纤/激光陀螺而无加速度计, 有的则有1~3个光纤/激光陀螺和1~2个加速度计,一般自带二次电 源和信息处理器,可输出经过误差补偿后的角速度或角加速度信 息,有时称其为“光纤/激光陀螺组件”,常用于航天器角速度或
变换得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及精度分配
在基本确定了光纤/激光系统的原理构成方案之后,应根据用 户指标要求,按各陀螺与加速度计进行性能指标分解。指标分解
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推导和数学仿真,或参照已有产品进行类比
等方法,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工作环境条件,并使所选用惯性仪表 的指标留有适当余量。
3.1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概述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3.3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误差标定
3.4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温度补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1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概述
概述

光学惯性测量装臵是以光纤/激光陀螺为角运动测量仪表,主要输出 载体角加速度及加速度信息的各类惯性测量设备的统称。其主要构成 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一般设计流程
光纤/激光陀螺惯性测量装臵设计流程示意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及精度分配
在研制惯性测量装臵产品之前,首先要根据要求确定其总体 技术方案,包括产品外形结构与安装接口方案、电路原理与电气
概述
上述几类光纤/激光陀螺测量装臵既可单独形成产品应用到实 际中(如用于卫星、飞船的姿态测量等),也可与其他设备或软 件组成功能更强的各类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光纤/激光陀螺的 惯性导航/制导系统、惯性组合导航系统、惯性航姿测量系统、寻 北系统、定位/定向系统等。因此,光纤/激光陀螺惯性测量装臵
是各类光纤/激光陀螺应用系统的硬件基础,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
通过施加一种或几种规定的应力,将制造过程中引入产品的各种
潜在缺陷在出厂前以硬件故障的形式暴露出来加以剔除,可防止 其在产品交付后的使用环境中变为故障。通过该实验可淘汰早期
失效产品,尽早让产品进入失效率浴盆曲线的平直段,从而可达
到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的目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速度(g)为基准可标定加速度计的误差模型系数。
惯性仪表的输出可能受温度和磁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定 应用场合需要测试出惯性仪表对环境的灵敏度,并可通过屏蔽或
建模补偿的方法降低其影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系统实验和验证方案设计

环境应力筛选及环境适应性试验 环境应力筛选时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
系统实验和验证方案设计

惯性测量组合中惯性仪表误差模型系数标定和误差补偿技术。 惯性仪表误差中的确定性部分可通过标定分离出来并在使用
时进行补偿。将惯性仪表的实际输出与已知输入时的理论输出进
行比较就可完成惯性测量装臵的标定。如以地球转速(ie )、转 台转速作为速率基准可标定陀螺的误差模型系数,以地球重力加
系统实验和验证方案设计

综合性能试验 综合性能试验一般要按用户要求进行,包括相关的精度试验、
参数稳定性试验、可靠性试验,以及配合总体部门的半物理仿真
试验、车/船载条件下试验、全弹(箭)或整星联合试验等,以对 惯性系统得到整体性能与质量稳定度等做出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用的数据总线有RS422/485,1553B,ARINC429,CAN等,有的用户还
要求输出模拟量、脉冲量等。产品设计中,应按任务书或用户要 求选择适合的电路元件、接插件、电缆等配套件,遵循系列化、
通用化和模块化要求,优先选用项目优选目录中指定的元器件,
并尽量减少品种类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器件或采用冗余方案,以延长系统工作寿命。飞机、船舶等应用
领域,惯性系统产品不仅长期工作,而且要多次通电、重复使用,因 此产品的可检测性、维修性也十分重要。可检测性的改善将减少故障 检测时间、降低维修费用,也将其看作维修性的一部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及精度分配
光纤/激光陀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测试程序应该遵循相关标准, 如《GJB2426-2004 光纤陀螺测试方法》,《IEEE Std 952-1997
单轴干涉式光纤陀螺仪指标和测试规范性指南》(IEEE Standard
角加速度值的测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1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概述
概述

3)冗余配臵型光纤/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惯性陀螺的结 构与性能特点有利于实现多表冗余配臵,并获得精度和可靠性更 高的捷联惯性测量组合产品。这类产品中的光纤/激光陀螺和加速 度计数量分别都在3个以上。按光纤/激光陀螺冗余轴数目来划分, 常见的有四表和六表冗余配臵方案,前者一般采用三轴正交一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惯性测量与导航系统
Optic Inertial Measurement & Navigation System

讲: 杨功流 教授 晁代宏 讲师
张小跃 讲师
电 话: 9664,6542-8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第三章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系统电路及电气接口方案设计
系统电气部件主要完成惯性系统内各类信号的采集、处理及 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等功能。由于数字电路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
好、有利于系统集成与提高智能水平等特点,因而电气系统向数
字化方向发展是惯性技术产品的未来趋势。光纤/激光陀螺惯性系 统中的电路部件一般包括:信号采集/处理(CPU)及接口电路板、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系统电路及电气接口方案设计
系统电气体制及电磁兼容性设计也是光纤/激光陀螺惯性系统 电气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光纤/激光陀螺直接输出数字量,
配套的电气部件也都基本采用数字体制,电磁兼容性能较好。在
产品设计时,主要可参考数字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相关规范和 标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1)常规的光纤/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Strap-down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IMU)。捷联惯性测量组合也称为 惯性测量单元或惯组等,是捷联惯性导航(制导)技术的硬件基 础。常规配臵的光纤/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产品一般包含正 交的3个光纤/激光陀螺和3 个加速度计,以及二次电源、信号处 理与接口电路等部件,可输出三维角速度、加速度等信息。捷联 惯性测量组合和捷联惯导算法结合就可构成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
3.3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误差标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3.2 光学惯性测量装置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及精度分配
惯性测量装臵的电气部分常以信号处理器(如单片机、DSP 芯片等)和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等)为核心,构成信号处
理和接口电路。光纤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仅需几种直流电源
(如
5V, 15V ),常通过DC/DC变换器将外部直流电源(如27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