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8 —9页。
这部分内容是在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解决列方程求“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
学好本节内容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第5、6、7题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在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
3、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找准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形成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具准备:课件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课件
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参加运动会?在运动会中同样会学到知识,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出示例题图。
设计意图:运动会是学生感兴趣且熟悉的活动,这样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归纳,掌握方法。
1、指导观察,明确题意,列式解答。
⑴出示奥运会跳高领奖的课件
师:看画面中你获得那些信息?从“小刚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 米”中你知道其中含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小组交流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生答师板书)
①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②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
③小刚的成绩+ 0.06米=小军的成绩
师评价: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等量关系式,都符合题意,真了不起!
⑵引导学生分析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①列方程。
师问:运用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在小军的成绩上打“?”,并在“小军的成绩”下写X o然后板书:
解:设小军跳高成绩是X米。
X - 1.39 = 0.06
X = 1.39 + 0.06
X = 1.45
学生独立解完后,师指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 X米”,因此,求出的X值不写出单位名称。
⑶检验。
师:你是怎样检验的?引导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①代入方程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
②代入题中,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⑷交流寻求不同的算法。
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等量关系?
(小组交流)得出方程:②X - 0.06 = 1.39 :③1.39 + 0.06 = X。
并板书
在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下。
师:你喜欢哪个方程,为什么?(同桌交流)
师引导①②方程都可以,③这样的方程不能体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所以,一般不要这样列。
而且平时解答时只要选一种等量关系,列一个方程即可,不需要列多种方程。
2、对比归纳掌握方法
出示问题,请同学看完书回答:
⑴列方程关键要找什么?
⑵列方程格式怎样?
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自学,讨论后得出:
⑴抓住关键句,获得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⑵方程格式一般分为“写设句一列方程一解方程”三大步。
⑶列方程是将已知数量和问题放在一起思考。
设计思路:
由以前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认知和技能的一次跨越。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彼此启发。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
同时,通过对比归纳明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三、运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1、“试一试”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完成解答。
2、完成“练一练”
这两题先找学生找题中的等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检验。
3、完成“练习二5、6、7”题。
①第5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②第6、7题,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列方程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样一组练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并能灵活的选择检验方法。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本节课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深化,可以很好将所学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2、补充练习。
出示习题课件
⑴黑兔有150只,是白兔只数的2倍,求白兔有多少只?
( )的只数X2 =( )的只数
( )的只数十( )的只数二2
( )的只数亍2 =( )的只数
(2)小军的体重35千克,比爸爸轻31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 )的体重+ 31千克=( )的体重
( )的体重-( )的体重=31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练习,能使学生灵活地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并列式解答,既强化了知识,又拓展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