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


预先确定起始剂量、最大耐受量(MTD)
在起始剂量 ~ 最大耐受量范围内,预设6~8个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人数
低剂量:23人/组;接近治疗量:68人/组
给药途径:推荐用于临床的给药途径
起始剂量应用后如无ADRs,可逐步递增剂量(低剂量高剂量), 以找出MTD
第一个剂量组试验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剂量组试验
2020/5/29
26
续前例:多次用药剂量(根据爬坡试验确定)
组别
第1组
剂量/日
500 mg
剂量说明 选次大耐受量
人数
6-8人
用药次数 每日1次
用药时间
7天
备注
第2组(备选) 670 mg
最大耐受量 6-8人
每日1次 7天
第1组无ADR 时选用
2020/5/29
第2组(备选) 330 mg
治疗量范围 6-8人
2020/5/29
10
退出标准
受试者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按量用药 使用其他影响耐受性判断的药物或食物 受试者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主动提出退出者 失访
2020/5/29
11
剔除标准
不符合入选标准者 符合排除标准者 未药用者 无任何记录者
2020/5/29
12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
总数 20-40 人,每人只用1个剂量
2020/5/29
21
试验安排(爬坡试验)
起始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00 mg 100 200 330
递增返回法 2人 2人 2人
第一轮
第二轮 /
/
4人
固定例数法 2
4
6
第4次 500 2人
4人
6
第5次 第6次
670 900
2人 2人
(轻1人)
4人 1人
(轻1人 重1人)
6
6
第7次 1200
2020/5/29
5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临床前动物实验已证明安全性、有效性 报请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 床试验 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准件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 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
2020/5/29
6
一、耐受性试验
2020/5/29
7
试验程序
Blachwell法
敏感动物 LD50的1/600 或最低有毒量的 1/60
改良Blachwell法 (考虑安全性) 两种动物急毒试验 LD50的1/600 及两种动物长毒的有毒量的 1/60 以其中最低者为起始剂量
Dollry法(考虑有效性) 最敏感动物最小有效量的 1/50-1/100
改良Fibonacci法(起始量较大,用于抗癌药)
/
*递增返回法:第一轮 900 mg有一人重度反应,故不做1200 mg; 用该量重复一人出现轻度反应,故第二轮用 330、500、
670 mg 组,各加做 4 人;本次试验共 25人。 *固定例数法:人数稍多,但进行速度快,常用
2020/5/29
22
本例单次用药各组递增剂量示意图
剂量 (mg/kg)
每日1次 7天
第1组有ADR 时选用
27
耐受性试验
急性试验:常用;单次给药后观察24~48h(有不良反应观察至消失) 亚急性试验:根据需要观察多日
观察指标
主观指标:受试者描述用药前后的症状 客观指标:试验前后的体征、检验检查 重要生命体征:不同时间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体温,EKG等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试验,乙肝全项、胸透、B超(肝、胆、 脾、胰)
国家SFDA批件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记录表编制,SOP制定 伦理委员会审定临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 研究人员培训,I期病房的准备 体检初选自愿受试者,合格者入选 合格入选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单次耐受性试验 累积性耐受性试验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2020/5/29
8
入选标准
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2020/5/29
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2.12.1起施行)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 改变给以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3.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
2020/5/29
19
最大剂量估算(mg/kg)
mg/kg
长毒最低中毒量 长毒最大耐受量
家犬 人体
1/10 180/10=18
1/5~1/2 60/5=12
取最大值
18
12
最大剂量定为18 mg/kg(1000 mg/人)
比起始量1.7mg/kg大10倍,故递增6-7次即可
临床有效量
10 10
2020/5/29
SAE转归 : □症状消失(后遗症 □有 □无) □症状持续
□死亡(死亡时间: 年 月 日)
与试验药物关系:□肯定有关 □可能有关 □可能无关
□无关
□无法判定
破盲情况:□未破盲 □已破盲(破盲时间: 年 月 日)
SAE报道情况:国内:□有 □无 □不详 国外:□有 □无 □不详
发生及处理的详细情况:
2020/5/29
14
单次给药试验起始剂量的估计
有同样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国外文献):取其起始剂量的1/2 有同类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取其起始剂量的1/4 同类药临床有效量:取该剂量的1/10,作为起始剂量 无参考时:根据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推算起始剂量
2020/5/29
15
由临床前资料估算单次给药起始剂量
24
2020/5/29
25
多次给药试验设计
预做2个剂量组,12-16人,每组6-8人,男女各半 按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次大耐受量进行 如试验中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下降一个剂量进行另一组试验 如试验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则上升一个剂量进行另一组试验 每天单次,体积过大可多次用药 用药时间:原则同预期疗程;健康志愿者5-10天,4-6周
29
严重不良事件记录
临床研究批准号 医疗机构及专业名称 报告单位名称 报告时间
药物名称、类别、剂型
临床研究类别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疾病诊断
SAE情况:□导致住院 □延长住院时间 □伤残 □功能障碍
□导致先天畸形 □危及生命或死亡 □其它
发生时间:



严重程度:□轻度
□中度
□重度
试验药物:□继续用药 □减小剂量 □药物暂停后又恢复 □停用药物
广泛条件下考察疗效、ADR,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 药剂量等
2020/5/29
4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研究内容:(1)耐受性试验 是安全性,不是有效性!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1)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 II期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注册分类3、4的新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5的新药: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临床试验(至少100对)
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单次、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 临床试 验(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6的药品: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2020/5/29
小鼠急毒 LD10的1/100
或大动物最低毒性剂量的 1/40-1/30
16
起始剂量估算
例:某药口服临床前药效及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 急毒 LD50=3000 mg/kg LD10=1900 mg/kg 最小有效量MED=200 mg/kg 大鼠 急毒LD50=1000mg/kg 最小有效量MED=100 mg/kg 长毒最低有毒量=360 mg/kg 家犬 长毒最低有毒量=180 mg/kg 长毒最大耐受量= 60 mg/kg 同类药物,人体治疗量=10mg/kg = 600 mg
健康志愿者(必要时为轻型患者如抗肿瘤药物,尤为细胞毒药物) 年龄在 18~50岁,男女各半(男科和妇科用药除外) 体重: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或体重指数为24~27;
同一批试验受试者体重应相近 标准体重(kg) = 0.7 (身高cm - 80 ) 例:身高180cm者,标准体重为70.0kg,入选范围为63.0~77.0kg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 血液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标:均在 正常范围
2020/5/29
17
起始剂量估算(mg/kg)
mg/kg
Blachwell
Dollery
Fibonacci
小鼠
LD50
长毒有毒量
3000/600=5.0
最小有效量 200/100=2.0
最低有毒量 1900/100=19
大鼠 1000/600=1.7 360/60=6.0 100/100=1.0
2020/5/29
30
症状定量:评价受试者的自我感觉、副作用
1. 问卷(questionnaire):所用工具为量表(scales) - 根据测验的性质、用途而编制,经过标准化的统计学处理(信度、效 度及项目分析) - 量表结构明确,包括很多具体问题由受试者作答,并换算为数量值。 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 是非式:对问题回答“是”或“否” 二择一式:对两个内容相反的问题,让受试者选择其一 等级式:对某一问题分为不同等级作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