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含解析)

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基本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2.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原因
区域性
人口
密集

东亚与
南亚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西部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北美东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
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
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纬度
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
口集中分布在北
半球中低纬度沿
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

海陆
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向城市聚集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集中
在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
政治、文化、军事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
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
和历史等
【针对训练】
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40°S~50°S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1选B,2选C。

第1题,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20°N~30°N。

第2题,40°S~50°S范围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4.该流域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5.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解析】3选B,4选C,5选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高程5 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

第4题,据图可知,3 500~4 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 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 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

第5题,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用水方便;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城市化水平高
D.工业发展最早
7.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
( )
A.位于太平洋中部
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
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D.位于日本群岛上
【解析】6选B,7选C。

第6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第7题,D地的周边地区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湿润的气流影响小,气候干燥,环境承载力低,故人口稀少;但D地利用所在地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的水资源发展了灌溉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8.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岛屿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并从该岛屿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2)描述该岛屿人口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该岛屿位于40°S至6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内,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

根据河流流向,该岛屿以山地为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岛屿西侧成为西风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

东侧成为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所以西侧降水大于东侧。

第(2)题,读图,根据城市符号判断,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

主要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沿海地区,多港口分布,对外交通便利。

沿海地区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经济。

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便于取水且取水成本低。

所以成为人口主要分布区。

答案:(1)西侧降水大于东侧。

该岛屿位于40°S至60°S之间(或中纬度地带),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该岛屿以山地为主(东北—西南向山脉或地势西高东低),岛屿西侧成为西风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东侧成为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铁路线)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经济;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且取水成本低)。

9.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两图,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是怎样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如何?其原因分别是什么?(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否随历史发展一成不变?为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1、图2东、中、西部地带的人口密度的数值大小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东、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第(2)题,通过图1、图2两幅图中东、中、西部地带人口密度数值的比较可知,西部地区人口减少,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第(3)题,影响人口分
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原始采猎时期,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1)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2)西部地区人口呈负增长,主要是人口向中、东部地区迁移所致。

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人口总量大为增加。

(3)不是。

原始采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