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名人名言

医学名人名言

一、孙思邈(541年—682年)(祖籍)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学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后汉医学家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博通群书,潜乐道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李时珍(1518—1593)明朝医药学家(祖籍)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饮食者,人之命脉。

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换图)古代神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病有六不治:骄怒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换图)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东汉末医学家。

名旉,字元化。

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术,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

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

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六、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屠呦呦(祖籍、出生年月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2019年,创作的《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祖籍)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林巧稚,医学家。

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的孕妇,都是我的职责。

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吴阶平(1917.1.22- 2011.03.02)(祖籍)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同志名泰然,号阶平,中国共产党员,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吴阶平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医学家,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创始人。

1949年,他在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外科病房中,以3张病床专门收治泌尿外科患者,新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由此正式起步。

1954年他发表了学术论文《肾结核对侧肾积水》,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他开展了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腹膜透析等新课题研究。

他创造的“输精管绝育术”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他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肾上腺髓质增生”新病种,被卫生部授予科技成果甲等奖,1979年他的此项专题报告选入美国《泌尿外科年鉴》。

他建立泌尿外科研究所、创办《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和建立泌尿外科学会,推动了我国泌尿外科专业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

1995年他获国际泌尿外科界公认的最高荣誉——美国泌尿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称号。

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2001年获香港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他还先后担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师学院荣誉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院荣誉院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香港外科医师学院荣誉主席、国际外科学会荣誉会员,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国际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

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

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做一名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同时还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

张孝骞(1897-1987)(祖籍)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1897-1987),男,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

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

在医学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培养了骨干人才。

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

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裘法祖(1914.12.6-2008.6.14)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1914.12.6-2008.6.14),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一位好的外科医生应做到三会,即「会做(会开刀、会治病)」、「会说(会讲课和作学术报告)」和「会写(会撰写论文和总结报告)」。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