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研究一、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2)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交叉案件的概况 (2)(一)民行交叉案件的界定 (2)(二)产生原因 (3)1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 (3)2 现代社会行政权的扩张 (3)3 审判制度的多元化 (3)(三)民行交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导致审判工作随意性,有损法律的统一性与严肃性 (3)2、程序繁杂审限过长,阻碍公正与效率的同时实现 (4)三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类型 (4)(一)民事争议为主,涉及行政争议的案件 (5)1、以行政许可为先决问题的民行交叉案件 (5)2、以行政裁决为先决问题的民行交叉案件 (5)3、以行政处罚为先决问题的民行交叉案件 (5)(二)行政争议为主,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 (6)四民行交叉案件处理的司法和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5年5月1号之前) (6)(一)相关立法规定 (6)1民事诉讼方面 (7)2行政诉讼方面 (7)3 其他相关司法解释 (7)(二)司法实践中处理模式 (7)1 独立审理 (7)2 一并审理(合并审理) (8)五对我国民行交叉案件处理的评价 (9)(一)立法层次--法律依据缺失 (9)(二)模式选择 (9)1 分开审理 (9)2 一并审理 (10)3 合并审理是最佳选择 (10)六新行诉解释和新刑诉法对民行交叉案件处理以及评价 (10)(一)修改之后条文 (10)(二)修改意义 (11)1 明确了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 (11)2 规定了一并审理的模式和程序 (11)(三)不足 (11)1 适用范围有限 (11)2 对法官要求增高 (11)一、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自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90年10 月1 日施行)之后,我国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最终形成了与三大实体法相匹配的三大诉讼法,构成了法治国家司法制度的有机整体。
由于三大诉讼的任务、目的、性质和标的等不同,各类诉讼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特有的诉讼原则,所以按照法理而言,刑事争议,民事争议,行政争议应该各自按照自己的诉讼法进行争议的救济和解决。
“一个纠纷,两种诉讼,三级法院,十年审理,十八份裁判”1高永善诉焦作市影视器材公司房产纠纷案的法律怪象的案件引发了对交叉案件的讨论。
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交叉案件的概况(一)民行交叉案件的界定自“高永善诉焦作市影视器材公司房产纠纷案”引起交叉案件关注以来,在学界对民行交叉案件的性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其概念如何定论在学界还尚未统一,存在有很多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为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说,“当有一个主体的行为分别损害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时,就会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争议,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争议可能分别由不同的审判组织审理,因此就会产生审理上的谁先谁后问题以及将不同性质的争议合并审理”。
“由于没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没有达成一致,人民法院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关联案件的处理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2第二种观点为附带诉讼说,基本又可分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附带行政诉讼。
具体又分为两种。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附带诉讼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将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合并处理的诉讼制度”。
3与之相对应有人提出了民事附带行政诉讼的概念,“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于关涉民事裁判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通过司法途径一并作出审理的诉讼方式和制度。
4第三种观点为民事行政交叉案件说。
江伟教授著作中的定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交叉案件指的是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的之间相互影响,交叉有牵连并相互产生作用的案件,即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在法律事实上相互有关联,在结果的问题上相互有影响或互为前提。
5还有观点认为是:“民事诉讼中的行政附属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民讼中的“证据问题”6还有的学者认为是民事诉讼的“先决问题”7诸如此类。
1杨海坤、章态远:《行政诉讼法专题研究休评》,中国民平法制出版社,第670 页2马怀德、张红:《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3施金才、陈晓宇:《行政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第751-763页4赵德铸、李秋弟:《民事附带行政诉讼探析》,《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65页5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1一42页6林荫茂:《民事诉讼中对行政认定事实应区别对待》,《政治与法律》,2004 (1)7羊琴、方世荣: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诉讼先决问题之解决:从行政行为的效力差异进行分析》,《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对于上述观点,“关联说”是对民行交叉案件产生原因,处理方式的表象描述,并未涉及对其独特性和处理进行进一步研究。
“附带说”主要是从司法处理的角度对交叉案件进行了描述,而对于交叉案件中两种法律争议或行为在诉讼中的效力、地位及相互关系等问题均未明确,因而亦未能很好地概括民行交叉案件的法律性质。
同样先决说和证据说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而“民行交叉案件”是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更能囊括司法实践中的案件类型,所以本文采用此种观点。
(二)产生原因1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公法和私法是大陆法系国家对法律体系的基本划分。
一般而言公法是指涉及国家组织结构、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宪法、行政法、刑法皆属此列;私法是指调整个体之间关系的法律,民商法是其主体部分。
然而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实行的是单一司法体制,所有类型的案件都是由同一法院审理。
所以不存在民行交叉案件导致的审判权冲突的问问题。
在美国,甚至也没有行政审判与民事审判之分,行政诉讼案件基本上也是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的。
所以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既有“民告官”的,也有“官告民”的。
2 现代社会行政权的扩张马怀德教授就认为,行政争议与民事纠纷相互交织关联主要是由于现代的权利扩张。
在19世纪的自由国家(夜警国家),由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及观念的影响,国家的作用被认为只限于间接地保障经济性“市民社会”的自律运行秩序。
在20世纪以后的现代社会,国家对市民社会的积极干预己经成为时代要求,而国民的口常生活对行政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行政权己经日益扩张至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而随着行政权的扩张,行政理念的转换,行政的作用领域、活动范围显著扩大,行政行为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行政立法、行政合同、行政强制等行为之外,行政裁决、行政指示等新的行为方式逐渐被采用。
以行政裁决而言,现代行政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过程中裁决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的民事纠纷。
此外,某些行政主体所作出的鉴证、认定、确认、证明等行政确认行为也总是会引发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或在民事争议未能解决的同时引发新的行政争议。
83 审判制度的多元化台湾学者张特生教授认为,导致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冲突的原因有四:一是审判制度的多元化。
在司法一元化国家,如美国、英国以及二次大战后的口本,行政诉讼案件与民事诉讼案件都由同种法院来审判,虽然在程序上仍然有区别,象日本的行政诉讼就不能向简易裁判所提起,但不至于发生管辖权限冲突问题。
而在司法审判多元化国家,象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他们分别设立民事法院和行政法院,二者管辖权限不同,分别行使审判权,权限冲突的问题自然难免。
(三)民行交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导致审判工作随意性,有损法律的统一性与严肃性对于民事、行政关联案件的审理顺序一直存在不同观点。
各地法院在审理案8王韶华:《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5件时没有明确法律可依,而且法官在法律认识上存在差异,导致法院在处理关联案件中存在较大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最终“导致法院的民事判决和行政判,经常出现法律适用所生结果的悖论”9。
2、程序繁杂审限过长,阻碍公正与效率的同时实现根据现行法律,当出现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后,应当由民事和行政审判庭分开审理,分别立案,分别参加庭审。
如对判决结果不服,提起上诉还要经上级法院分别立案,民事和行政审判庭分别审理。
由于民事和行政相互影响,导致一个简单的纠纷,却几经周折,当事人不停地来回于法院,重复诉讼,循环诉讼。
审理期限过长,不仅加重当事人的负担,引发诉累,而且阻碍了“公平与效率”这一司法要求的实现。
此类案件涉及到的问题是对于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公权力中作出的行政行为,法院依据法律规定仅仅只有监督权,只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于认定为不合法的,法院只能决定撤销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并不能对争议作出实体判决。
虽然撤了具体行政行为,但双方的争议仍未能解决。
民事争议问题可能仍然留给行政机关再次处理或进入民事诉讼程序。
对于行政机关的再次处理,当事人可以提出复议、诉讼;对于民事判决的结果,当事人可以进行上诉、申诉。
于是陷入循环反复的怪圈。
三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类型由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各种民行交叉案件大量涌现,所以为了更好研究民行交叉案件的现象,就需要对案件类型化研究是认识的最好办法。
在学界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有的根据民事争议、行政争议之间的交叉关系,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分别是:以民事争议为主,涉及行政争议的案件;以行政争议为主,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并重的案件,即由同一法律事实引发的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之间相对独立的案件10。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以行政争议为主要争议附带民事争议的案件以及以民事争议为主要争议涉及行政争议的案件11。
还有的学者以行政行为类型来划分12。
司法实践中民行交叉案件种类繁多,单一的划分标准很难概括,但观察司法实践中被经常提起的民行交叉案件来看,这些案件大都有“先后(即先决问题)”--- 先决问题的概念最早是来源于国际私法中关于先决问题的论述,早在1932年德国学者梅西奥和汪格尔就在国际私法领域提出了先决问题的概念,其本来的意思是指:国际私法中某些争议问题的解决以另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条件,该争议的问题被称为“主要问题”,而需要事先解决的问题则被称为该主要问题的“先决问题”。
’由于该先决问题的概念能够很好地描述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某种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另一问题的解决的情形,所以此概念逐渐超出了国际私法的范畴,广泛应用到了其他法律理论之中。
)有“主次”。
所以本文采用两分法研究交叉案件的处理,所以对于“同一法律事实引发的民事、行政争议的相对独立的争议,则不列入本文民行交叉案件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