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一、十月革命前的中国革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日益严重地陷入一种半殖民的被列强欺凌压迫的状态之中。
为了改变国家的这种状况,中国的志士仁人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和取经。
但是,一直到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止,中国的情况不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且因为军阀割据和战争不断变得更加脆弱不堪。
当国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再度寄希望于美国等国家能够主持公道的时候,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判决,终于使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以社会主义为走向的革命的俄罗斯。
随着苏俄红军逐渐战胜了十四国武装干涉,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日渐巩固,俄国人也开始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来。
他们一面按照资本主义世界惯行的方式,通过外交的手段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一面却又坚持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信念,着手在中国各派激进势力当中寻找同盟者。
他们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选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发动者——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
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当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布尔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
列宁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勇于修正不切实际的理论去迎接现实的挑战。
在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临时政府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农民不是追随临时政府,就是支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纲领。
或者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开始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或者是临时政府取得胜利,埋葬二月革命的果实,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改变不仅使自身分裂,同时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阵营也产生分裂。
一部分国际主义的孟什维克党人和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行列。
托洛茨基领导的区联派也全体加入布尔什维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7月1日冒险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发动进攻,妄图用战争消灭革命。
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十天内俄军损失六万人,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工人士兵群情激昂。
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和其他革命群众在1917年7月16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还苏维埃。
临时政府派出军队进行血腥的镇压,600多名工人死伤。
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变。
这次屠杀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打倒反革命的暴力。
7月26日,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联合政府,对工人和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全面的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俄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列宁承诺宣称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
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惶恐,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斯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的共产主义运动引起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权。
为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此次革命引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起家,也影响着往后世界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的起头对资本主义世界给予极大的冲击。
有人认为此革命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始因,它触发了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此后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共产革命号召的解放运动下也因此有了个大援助。
苏联共产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抗长达大半个世纪,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第一次建立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确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党国独裁统治(比如中国)枪杆子、笔杆子出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
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
”随着苏俄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冲击中国人开始对俄国的十月革命抱以某种期望,已经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最早表示欢迎俄国平民革命胜利的,是一批无政府主义者。
他们鉴于俄国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克鲁泡特金与布尔什维克合作,以及劳农政府高度重视工农利益的特点,率先发表了同情俄国十月革命的言论。
到1918年5月27日,中华革命党人主办的《民国日报》也开始改变对苏俄的态度,其6月17日社论首次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
孙中山甚至致电列宁,对其社会革命的胜利表示极大的敬意。
到7月6日,改良派主办的《晨钟报》,也开始承认列宁政府施政方针“合乎民心”了。
就连一贯崇尚英美政治,厌恶“极端社会主义者”的《太平洋》杂志的作者,也开始预言:俄国革命“影响世界思潮增进人类福利者,则极无涯量”。
宣称社会主义“方今如火如荼,有一日千里之势,欲摧天而遏折之,势固有所不能”,非细心研究不可了。
到1918年底,一方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民主战胜专制,从奥匈帝国,到德意志帝国,到沙皇政府,纷纷倒台,另一方面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拔地而起,社会革命开始在欧洲大陆震荡澎湃,开始向资本主义世界发起挑战。
中国大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敏感地意识到:“现在有一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新潮起于东欧”,“俄国式的革命——社会革命——要到处散布了。
”自十月革命后一直借助于日本报刊悉心观察和研究欧俄社会革命形势的李大钊,这时公开认为:“自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 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1shevism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明确主张:“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1919年,欧洲汹涌的赤潮滚滚而来,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开始大声告诫国人:“只能迎,不可拒”,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即使那些担心中国今天“知识程度”、“经济程度”极幼稚的,也不能不于五里雾中口口声声地说什么“所谓社会政策社会主义者,实夙为吾国之所唱导”。
甚至就连北洋军阀皖系政客组织的俱乐部——安福系的头子,也吵吵嚷嚷地要发起什么“社会主义研究会”了。
前同盟会员冯自由对当时的这种状况有过一种描述。
他说:“这回欧洲大战后的结果,社会主义的潮流,真有万马奔腾之势,睡在鼓里的中国人便也忽然醒觉,睡眼惺忪的不能不跟着一路走。
现在社会主义的一句话,在中国算是最时髦的名词了。
”“睡眼惺忪”几个字,未必恰当。
但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确如瞿秋白所说,是“隔着纱窗看晓雾”,“不十分清晰”。
社会思想“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
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甚至一些顽固势力都纷纷向社会主义靠拢?首先,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而中国有许多情况和俄国相同或近似。
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
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
十月革命的实践告诉人们,“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
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由此想到,既然俄国的国情同中国相同或近似,那么,俄国人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来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就不可能这样做呢?其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李大钊曾经指出,近百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摧凌的中国人民,“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
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
1919年7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开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废弃(俄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权”等。
这个宣言于次年3、4月间冲破中国反动当局的新闻封锁,在《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出来。
长期饱受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在得知宣言的内容之后,无不感到“无任欢喜”。
《新青年》杂志刊登的中国舆论界对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反映中,就有人这样说:这个宣言体现了新俄国宪法的“要铲除资本主义侵略主义的精神”,我们应当由此前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俄国劳农政府所根据的真理”。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正因为如此,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注入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且逐步地发展成了这个运动的主流。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的,是李大钊。
十月革命之后,他独具慧眼,首先指出这个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他说,一叶落而天下惊秋,听鹃声而知气运。
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努力地去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
总结:现在的中国能够再次崛起,靠得是先辈们前赴后继的不畏牺牲的精神,是他们用热血和鲜血为我们的发展铺平道路,是他们用双手开辟出属于中国的革命。
时代是发展的虽然十九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中国落后英美等国,但是有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之后,中国人又可以重新的站立起来,为民族的振兴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