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7月,我校积极响应省市区妇联、教育局关于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我校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解决了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现将我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遵循“一个宗旨”,明确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经商,将子女托付给亲友,长辈代管,导致留守儿童增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是农村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须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为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政府始终遵循“服务儿童、维护儿童权益”的宗旨,按照“一切为了留守儿童、为了一切留守儿童、为了留守儿童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加强坚持以调研为先导,以宣传为途径,以活动为载体,以协作为保障,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推动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通过教育引导与有效服务相结合,切实代表和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学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
健全社群组织:兼职教师、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
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2间,培训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教师并上岗。
组建“留守儿童”关护班子和“留守儿童”关护队伍。
三、完善设施,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在学校房舍比较紧缺的情况下,腾出了房子,于2009年3月份申请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室内悬挂“留守儿童之家”基本情况;“留守儿童之家”领导机构示意图;“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及行事历;各类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示意图;
设立了2个活动室、翻新图书阅览室等活动阵地。
对房子进行了粉刷,购买了图书书柜2个,配套图书800册。
配套桌椅板凳25-30套;购置文体用品篮球3个;象棋2付,跳棋2付;扑克5付;拉力器1个,臂力器1个,双节棍2个;沙袋1个,拳击手套2付;跳绳50条。
还配备了电视机、VCD,电脑、亲情电话、留守儿童文化长廊等。
室内摆放:课表;(心理教育课、卫生常识课、学业辅导课、思想品德课);教学讲稿每周一节,每期16节左右);测试卷;(每期一次)。
“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队花名册;“留守儿童”家长考试试卷及成绩册;“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展示;“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留守儿童”教师教案;“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簿;“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留守儿童”之家其他档案资料。
改善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
四、广泛动员,组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队伍
我校积极发动教师组建了1支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队伍,由学校教导副主任主管,学校团总支书记具体负责,由各班班主任担任。
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开展心理疏导,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五、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我校积极探索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
方法:
(一)是加强管理,规范制度。
我们制订了“留守学生儿童之家”活动室规章制度(如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活动制度、安全卫生制度、食宿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之家”考核评价办法。
“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留守儿童之家”年度计划;工作行事历;德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儿童之家开展各类活动提出了具体安排,即“每年为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朗诵大赛”;每年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给家长一封信征文比赛,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每学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班(团)活动或文体活动,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团会、演讲大赛、书画大赛等;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每学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图书阅览时间、每学期为留守儿童播放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电视文艺节目,如观看《让生命充满爱》演讲录像、2008年奥运开幕式文艺汇演等;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校沟通;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校讯通”,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家长及时发布信息,告知学生的在校表现。
“四自三远离”、“知恩感恩报恩”(感谢信)、良好习惯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演讲)等主题活动;保护环境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日记等)、关爱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
以及体检、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资料等健康卫生活动。
(二)是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状况。
充分利用文化长廊、共青团广播站让留守儿童展示才艺、倾吐心声;每班设立的留守儿童行为监督小组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定期组织家访,
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我校所做的留守儿童工作归纳起来表现为“四心”特色:一是热心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慈母,帮学生找回远离的父母之爱,让学生感受到无时不在的亲情,我们组织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信,这些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在信中用文字表达了出来。
学生的心理疏通了,家校之间的联系紧密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紧密了,体现学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学生在学校学、娱、健,没有热心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更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这些很多本应该是学生家长做的事情,现在成了我们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我们把留守儿童跟踪管理,形象的归纳为“贴身服务”;白天,班主任和老师悉心教导,夜晚,值班老师到每一个守儿童家家访。
二是倾心于学生的冷暖安危,让外出打工的父母放心。
每周学生离校时,我们都要把在下周天气预报告诉学生,以便他们增减衣物。
班会课上,老师要将学生在家的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学生放假了,留守儿童在哪里,他们生活怎么样,班主任总是隔三差五打个电话,我们叫“电话家访”,每一位学生在开学初都会拿到班主任和授课老师的手机号码,班主任也会拿到学生和家长的联系电话,学生的表现家长可以及时的了解。
学生有困难可以及时的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生病了班主任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再通知家长。
我们为男女生营造了各自的活动空间,值班领导在校住宿,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细心于学生的生活辅导。
他们大多不知道衣服怎么洗,如何洗得干净,这都需要老师手把手教。
这些都让我们的老师担当了城市家庭保姆的角色。
四是苦心于学生相处、娱乐、阅读方面的引导,拓展他们的视野,当学生的心理出现波动时及时介入进行心理疏导。
让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永不改变的善心。
当然,我校的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对留守儿童开放,但条件还不够成熟,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
我们想扩建活动室,增添图书,购置新的活动
设备,如电脑、球桌等,但是我校资金紧张,尚有债务在身,面临的困难较大。
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专家的悉心指导,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
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