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2年LA医师上岗证考试试题1解析

2002年LA医师上岗证考试试题1解析

2002 年 LA 医师上岗证考试题1.钴-60 治疗机中使用的遮线器是: DA. 射线遮挡装置B. 治疗准直器C. 射线挡块D. 截断钻-60源Y 射线的装置E. 复式准直器2.铱-192 Y 射线的平均能量是:CA. 660KeVB. 550KeVC. 360KeVD. 240KeVE. 28KeV中子源的半衰期为:年年 年年年4. 食管放射性溃疡与癌性溃疡的鉴别依据是:A. 临床症状B. 放射治疗量C. 肿瘤部位D. 溃疡发生时间E. X 线造影和食管镜活检结果5. 中晚期食道癌的自然病程是:A. 36 月左右B. 20 月左右C. 10 月左右D. 6 月左右E. 3 月左右6. 食道癌病人有声音嘶哑时,必须除外:A. 食管炎症B. 食管溃疡C. 喉炎D. 喉返神经受侵犯,声带麻痹E. 淋巴结肿大7.右下肺叶结节,直径2cm,右肺们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2cm,同侧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阳性, 按UICC分期为:A. T4N2M0B. T3N3M0C. T3N2M0D. T4N1M0E. T4N2M18. I 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射治疗的 5年生存率:A. 约 60%B. 约 40%C. 10-30%D. 约 5%E. 约 1%3. 镧-52 A. 28.0 B. 10.0 C. 2.65D. 15.0E. 7.49. 肺转移癌最突出的影像学特点是:A.B.C.D.E. 单个结节呈团块状有钙化灶有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10.肺小细胞未分癌化、放疗后,疗效评价为CR生存2年以上者脑转移发生率约为:A. 50%B. 40%C. 80%D. 40-50%E. 30%11.男,45岁,10年前患肺结核,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近期发现病灶明显增大成团,应首先排除:A.B.C.D.E. 肺结核恶化结核球肺结核合并感染肺结核后纤维化疤痕癌12. 男,75 岁,老慢支肺气肿,陈旧性心梗史,心功能差,胸片与到鳞癌细胞,放射治疗最佳方法为:A.B.C.D.E. CT发现右下肺后外侧分叶肿块,痰中找原发灶+肺门纵隔淋巴引流区,剂量?Gy/30次/6周原发灶+肺门纵隔引流区,DT?Gy/20 次/4 周原发灶等中心加楔形板照射,DT?Gy/30次/6周原发灶前后野,DT60Gy/30次/6周原发灶前后野,DT40Gy/20次/4周13.非小细胞癌m A期(T3N2M0治疗方法为:A.B.C.D.E. 单纯手术剖胸探查后决定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综合治疗14. 膀胱癌缩野补量放疗,膀胱应在:A.B.C.D.E. 充盈状态半充盈状态排空状态与充盈与否无关用造影剂指示15.前列腺癌外照射+3-DCRT不正确的是:A.B.C.D.E. 提高局部剂量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降低分期减少直肠受量减少膀胱受量16. 鼻咽癌患者根治治疗后拔牙,最有可能出现:A.B.C.D.E. 面部蜂窝织炎颌骨骨髓炎面部软组织纤维化颅神经损伤张口困难17. 楔形野的楔形因子是描述:A. 中心轴上剂量率的变化B. C. D. E. 中心轴上射线质的变化中心轴上PDD 的变化 射野内剂量分布的变化 中心轴上PDD 和OAR 勺变化18.关于DVH 图,不正确的描述是: 是评估计划设计的有力工具 能显示靶区或危及器官中高、低剂量区的位置 有积分DVH 图和微分DVH 图两种表达形式 表示有多少靶体积或危及器官体积受到多高剂量的照射 计划评估中必须同时使用 DVH 图和等剂量分布图 A. B. C. D. E. 19. 钴-60 物理半影中,占主要的是: 散射半影 穿射半影 几何半影治疗准直器的设计 一级准直器的设计A. B.C. D. E.20.CT 模拟定位中,关于体位参考标记,不正确的描述是?: A. 用于治疗摆位B. 用于建立患者治疗部位坐标系C. 在治疗体位确定后确定D. 可以是某一解剖位置E. 应考虑到器官运动和呼吸的影响 21. 射野面积等效,其本质是: A. B. C. D. E. 几何面积等效 面积周长比等效 散射线的贡献等效 散射种类等效 射线能量等效 22. 放射治疗中,靶区剂量的准确性± 5%是根据: 肿瘤的控制概率和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概率 治疗机的实现条件 治疗技术的条件 照射方法 影像诊断水平 A. B.C. D. E. 2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临床医师 QA 内容的是: 靶区(包括GTV CTV, ITV )范围确定 靶区剂量确定 剂量分次方式 计划靶区(PTV )确定治疗体位确定 A. B. C. D. E. 24.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治疗机机械等中心的外界指示装置是: 激光定位灯灯光距离指示尺( ODI ) 机械等中心指示装置 射野灯光“ +”线A. B. C. D. E. 灯光野 25.细胞存活曲线的参数 Do 标志着细胞的: 放射抗拒性 放射敏感性 生存数死亡数A. B. C.D.26. 整体照射离替分析存活曲线的特点是:A. B. C. D. E. 说明了细胞存活 说明了细胞死亡 代表了细胞周期 说明了放射敏感性 集中了整体和离体的优点27.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子宫颈癌的并发症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相比: A. 高 1倍 B. 高 1.5 倍 C. 低 1.5 倍 D. 低 1倍 E. 差不多 28. 改良加速超分割(大野套小野)照射: A. B. C. D. E.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行的 是不可行的 在一些情况下是可行的 反应小且疗效差 反应大且疗效差 29. 胰腺癌外照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B. C. D. E. 远处转移 局部未控局部未控 +远处转移 疼痛全身衰竭30. 直肠癌盆腔大野照射的推荐剂量是:A. 40Gy/4 周B. 50Gy/5 周C. 45Gy/5 周D. 45Gy/4.5 周E. 50Gy/5.5 周 31. 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的治疗是: A. 放疗 B. 化疗 C. 生物治疗 D. 热疗 E. 放疗 +化疗 32. 阴茎癌预防性淋巴结区照射,应包括:A. B. C. D. E. 盆腔淋巴结 盆腔 +会阴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 +盆腔淋巴结 都不用33. 阴茎癌放疗前应作包皮环切术的理由是:A. B. C. D. E. 减少局部复发率减少远处转移减少放疗副作用提高放射敏感性 保存性功能 34. 前列腺癌 D 期放射治疗剂量是:B. 78GyC. 70GyD. 68GyE. 65Gy 35. 上呼吸、消化道肿瘤出现第二原发癌的概率大约为:A. 10%左右B. 20%左右C. 320% 左右D. 40%左右E. 50%左右 36. 鼻咽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时应考虑: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可能为局部复发 放疗开始时颈部野即应全挡脊髓 3cm 应给予姑息性放疗剂量 不考虑化疗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远处转移 A. B. C. D.E. 37. 下咽癌行术后放疗时,应将气管造瘘口位置于照射野内的是:A. B. C. D. E. 声门下受侵 术前曾作紧急气管切开术 手术切口经过造瘘口处 肿瘤已侵犯颈部软组织 以上均是38.声门上区癌T2N1M0勺照射野宜用:A. 16 平方厘米B. 25 平方厘米C. >50平方厘米D. 70 平方厘米E. > 70平方厘米39. 有关硬腭癌的表述,错误的是: A. B. C. D. E. 硬腭淋巴引流注入颌下和颈上深淋巴结 原发性硬腭癌以高分化鳞癌多见 对有硬腭骨破坏者,以采用外放射与手术综合治疗为好 手术前放射治疗的剂量为 4500cGy/5周-5500cGy/5周-6周 硬腭癌勺诊断应先排除鼻腔癌、上颌窦癌向下侵犯勺可能性 40. 口腔癌1987年UICC 分期N3的定义为: 对侧淋巴结转移 <5cm 双侧淋巴结转移 <5cm 淋巴结转移 >5cm 淋巴结转移 <6cm 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 <5cmA. B. C. D.E. 41. 上颌窦癌预后最差的部位是:前外壁破坏 内下壁破坏 后上壁破坏 外下壁破坏 内前壁破坏A. B. C. D.E.42. 下述 TD5/5 值, A. 10cm 脊髓受量, B. 10cm 脊髓受量, C. 全脑受量,梗死坏死剂量为 6000cGy错误的是: 梗死坏死剂量为 4500cGy 梗死坏死剂量为 5000cGyD. 25%脑组织受量,梗死坏死剂量为7000cGyE. 全垂体受量,脑功能低下剂量为4500cGy43. 复发宫颈癌的部位与治疗的关系,正确的是:A. 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首选体外照射B. 根治放疗后宫颈复发,首选体外照射C. 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首选化疗D. 根治放疗后宫颈复发,首选化疗E. 根治放疗后宫旁复发,首选腔内放疗44. 子宫内膜碍不良组织学类型不包括:A. 腺鳞癌B. 透明细胞癌C. 内膜腺癌D.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E. 鳞癌45. 术中一次大剂量照射:A. 能杀死乏氧细胞B. 能根治肿瘤C. 是理想的治疗方法D. 使用乏氧细胞增敏剂是不合理的E. 使用乏氧细胞增敏剂是合理的46. 铱-192 放射源治疗早期眼黑色素瘤:A. 疗效一般B. 难以控制肿瘤C. 可以控制肿瘤D. 保存眼球E. C+D 47. 术中置管、术后近距离治疗的优点是:A. 清醒后照射B. 可拍定位片后进行剂量计算并优化C. 可多次照射D. A+B+CE. A+C 48.SF2 代表:A. 放射敏感性B. 细胞周期C. 细胞增殖D. 氧合状态E. 亚致死损伤49. 术中置管、术后近距离照射:A. 不如电子束术中照射B. 比电子束术中照射好C. 和电子束术中照射一样D. 操作简单E. 无合并症50. 组织间照射作为外照射补充,在治疗头颈部癌中的目的是:A. 降低急性反应B. 降低晚期反应C. 降低远处转移率D. 提高局部控制率E. 难以提高局部控制率51. 目前最常用的近距离治疗放射源是: A. 钴-60B.铯-137 C.铱-192 D.金-194 E. 磷-32 52. 细胞存活曲线是测定: 离体培养细胞的集落生长能力 细胞是否生存 细胞是否死亡 细胞是否分裂 细胞分期 A. B. C. D. E. 53. 近距离放射治疗包括: 管内及腔内照射 组织间照射 术中置管、术后照射 模照射 A. B. C. D.E. A+B+C+D 54. 氧增强比( Oxygen Enhancement Ratio,OER )是指: 在高氧及低氧条件下生物效应之比 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所需照射剂量之比 在有氧及低氧条件下生物效应之比 在富氧及无氧条件下生物效应之比 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生物效应之比A. B.C. D. C.55. 胃(100平方厘米)的放射耐受量( TD5/5 )为:A. 4000cGyB. 4500cGyC. 5000cGyD. 5500cGyE. 6000cGy 56.低LET 射线的OER 是: A. 1.0-1.5 B. 1.5-2.0C. 2.0-2.5D. 2.5-3.0E. 3.0-3.5 57. 细胞周期中 S 期代表:A. DNA 合成前期B. DNA 合成期C. DNA 合成后期D. 有丝分裂期E. 静止期58. 照射 1000cGy-2000cGy 对生长中的骨及软骨:A. B. C. D.E. 无任何影响 有轻微影响 可能有轻度反应 可能有轻度损伤 有严重损伤59. 从放射生物角度看,正常组织属: A. 乏氧组织B. 氧合好的组织C. 稍乏氧组织D. 氧合最好的组织E. 明显乏氧组织60. 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正常组织放射耐受量TD50/5 代表:A. 治疗5 年时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B. 治疗5 年时小于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C. 治疗5 年时大于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D. 最大耐受量E. 最小耐受量61.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根据是:A. 反应小B. 已到治疗后程,反应大也没有关系C. 放射治疗开始后肿瘤细胞再增殖D. 放射治疗开始后肿瘤细胞再氧化E. 放射治疗开始后亚致死损伤小62. 肿瘤不足量放疗后,再程放疗:A. 对疗效无影响B. 增加了放射敏感性C. 疗效比初治差D. 能提高血运E. 有助于再氧合63. 胸腺瘤的预后因素,最重要的是:A. 肿瘤浸润性B. 肿瘤分期C. 肿瘤大小D. 肿瘤病理类型E. 是否伴重症肌无力64. 关于纵隔解剖分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上纵隔在主动脉弓水平面以上B. 前下纵隔前界为胸骨,后为气管,升主动脉和心包前缘C. 中纵隔包括心脏、心包、上腔静脉和降主动脉D. 中下纵隔前界为心包个大血管前缘,后界为心包和肺门后缘E. 后下纵隔位于心包后缘或食管前缘以后与脊柱之间的空间65. 有关胸腺瘤放疗,错误的是:A. 局部瘤床外放1cmB. 半胸或全胸放疗量为15Gy-20GyC. 血性胸水时可全胸放疗30GyD. 胸膜转移时可采用电子线旋转照射E. 有心包转移时可予全纵隔和全心包照射66. 为降低霍奇金病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目前放射治疗的趋势为:A. 应用放射增敏剂B. 用超分割放疗C. 缩小照射范围D. 合并加温治疗E. 用调强适形放疗67. 霍奇金病临床分期中对大纵隔病变的定义是纵隔病变:A. 最大径>6cmB. 最大横径超过胸腔横径的1/2C. 累及双侧纵隔D. 累及肺门E. 最大横径超过胸椎5、6 之间水平的胸腔横径的1/368. 霍奇金病根治性放疗后,随访中发现纵隔有占位病变,对复发或纤维化的鉴别诊断有帮助的检查是: A. CT 扫描B. 血管造影C. Ga-67 同位素扫描D. 超声波检查E. 淋巴造影 69. 近年来,在霍奇金病的分期中,很少使用诊断性剖腹探查及脾切除术的原因为: A. B. C. D. E. 手术死亡率很高 并发症多 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的疗效相近 对提高分期准确性无帮助 有促进病情进展的危险 70. 早期霍奇金病根治放疗后晚期并发症主要有:A. B. C.D. E. 第二原发肿瘤 放射性皮肤溃疡 脾机能亢进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71. 近年来文献报告霍奇金病亚临床病灶控制率达98%时所需要的照射剂量为:A. 25GyB. 30GyC. 35GyD. 40GyE. 44Gy72.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照射野应包括:原发病变区 原发病变区 +区域淋巴引流区 原发病变区 +对侧睾丸 区域淋巴引流区 +对侧睾丸 区域淋巴引流区 A. B. C. D. E. 73. I 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照射范围应包括: 鼻腔 鼻腔 +同侧筛窦及上颌窦 鼻腔 +颈部淋巴结 鼻腔 +筛窦 +上颌窦及颈部淋巴结 鼻腔 +韦氏环 A. B. C. D. E. 74. m 、w 期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全身照射的每次分割剂量为:A. 10cGy-25cGyB. 50cGyC. 100cGyD. 150cGyE. 200cGy 75. 脑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需照射脊髓的适应症是:常规预防性照射 脑原发灶 >5cm 脑脊液检查找到肿瘤细胞 多发性原发灶 幕下病变 A. B. C. D. E. 76. I 、U 期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选择为:A. 单独化疗B. C. D. E. 单独放疗化疗 +免疫治疗放疗 +免疫治疗化疗 +放疗77. 肝癌放射治疗的根治剂量至少为: A. 4000cGyB. 5000cGyC. 6000cGyD. 7000cGyE. 8000cGy 78. 胰腺癌的主要淋巴结组不包括: 胰腺上淋巴结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十二指肠淋巴结 肝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A. B. C. D. E. 79.直肠癌照射盆腔50Gy 后能否追加能量:A. B. C. D. E. 不能 可以缩野补量 可以缩野补量,小肠不能包括在照射野内 不必缩野,可以再补量 10Gy 缩野后补量 5Gy 80. 直肠癌侵犯浅肌层,淋巴结阴性,术后: A. B. C. D. E. 放疗化疗化疗 +放疗 不用辅助治疗 化疗 +生物治疗 81. 肾癌术后放疗,不正确的是: 照射野包括瘤床及区域淋巴结 术后放疗 45-50Gy 用超分割放疗 残余肿瘤再补照 10-15Gy 靶区包括切口部位 A. B. C. D. E. 82. 放射治疗膀胱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在: A. 直肠 B. 小肠C. 前列腺D. 膀胱E. 膀胱 +前列腺83. 阴茎癌放疗,不正确的是: 总剂量 60-65Gy 从始至终用一个照射野 病灶表浅应加用填充物 肿大淋巴结,放疗剂量 70Gy 单次剂量可较高 A. B. C. D. E. 84. 控制早期前列腺癌的照射剂量是: A. 50Gy B. 55GyC. 60GyD. 65GyE. 70Gy 以上 85. 保乳手术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为:A. B. C. D. E. 腋窝有肿大淋巴结 肿瘤 >4cm 乳腺多发性肿瘤或弥漫性显微钙化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 有乳癌家族史86. 为减少内乳链照射对心脏和大血管的影响,应选择: A. 深部 X 线 B. 钴-60 C. 高能 X 线 D. 电子束 E. 快中子 87. 软组织肉瘤术前放疗的照射野设计是: 包括肿瘤及周缘 8-10cm 区域 5cm 区域肿瘤及周缘3cm 区域 A. B. C. D. E. 肿瘤及周缘 肿瘤及周缘8-10cm 区域(高分级)或 5cm 区域(低分级) 肿瘤及周缘大小无关 88. 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应至少保持几厘米条形皮肤区不受照射: A. 1 B. 1.5 C. 2 D. 3 E. 不必考虑89. 鼻咽癌颈部除上、中、下颈深淋巴结外,还应包括:A. B. C. D.E. 耳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副神经链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副神经链淋巴结、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90. 鼻咽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的常用处理方法: 不必作任何处理 外科手术切除 利尿、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及激素等治疗 免疫治疗 高压氧治疗 A. B. C. D. E. 91 .舌根癌根治性放疗时,颈淋巴结预防照射范围是:A. B. C. D. E. 双侧全颈 双侧上颈部 同侧上、中颈同侧全颈 不需照射92.舌根浸润性高分化鳞癌 T2N1M0优先考虑治疗方案 A.B.C. D. E. 根治性手术 根治性外照射 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 术前放疗+手术治疗 根治性化疗 93.软腭小延腺来源的癌 T1NOM0单纯放疗剂量为:100. 上颌窦癌较合理有简便的布野方法是:A. 患侧面前 X 射线+电子线照射B. 患侧侧面 X 射线+电子线照射C. 患侧面前和侧面两野成角加楔形板照射D. 双侧相对野加患侧面前野照射E. 双侧相对野不均等权重照射101. 上颌窦癌淋巴结常见的转移部位是:A. 颌下淋巴结B. 咽后淋巴结C. 二腹肌后组淋巴结A. 35GyB. 45GyC. 55GyD. 70Gy 左右E. 90Gy 94. 下咽癌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A. 2:1B. 4:1C. 6:1D. 8:1E. 10:1 95. 声门癌,病灶位于一侧声带前 2/3 处,有同侧喉室受侵,颈淋巴结未及,按国际分期应为: A. T1aN0M0 B. T1bN0MOC. T2N0M0D. T3N0M0E. T4N0M0 96. 声门下区癌,一般用放疗 +手术或手术 +术后放疗,因为:A. B. C. D. E. 解剖结构复杂,不易布野对放射线不敏感 发现时常属晚期 根治性放疗易有气管、食管反应 易有颈段脊髓损伤97. 声门上区癌术后病理提示切缘不净,术后照射剂量为:A. 30-40GyB. 40-50GyC. 50-60GyD. 60-70GyE. 70-80Gy 98. 口底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E.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 晚期病变,手术不需切除下颌骨 大多数是分化好的鳞状上皮癌 病变<3cm ,位置合适,可以采用组织间放射治疗 下颌骨耐受量低, 容易产生放射后遗症 99. 上颌窦癌分期中, 同侧淋巴结转移, 对侧淋巴结转移, 双侧淋巴结转移, A. B. C. D. E. N3的定义为: >3cm ,活动 >3cm ,活动 >3cm ,活动 一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固定 以上都不是D. 耳前和颊部淋巴结E. 颌下和前上颈淋巴结群102. 颅底脊索瘤好发于:A. 筛板上区B. 蝶骨底区C. 鞍上区D. 岩骨区E. 蝶鞍旁103. 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表述不正确的是:A. 90%以上发生在 4 岁以下的婴幼儿B.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只累及单眼D. “猫眼”征是本病的典型表现E. 晚期可以出现血行扩散104. 颅内生殖细胞瘤,原发部位照射剂量应达:A. 3500cGyB. 4000cGyC. 4500cGyD. 5000cGyE. 6000cGy 105. 颅咽管瘤的治疗,最佳选择为:A. 根治性手术B. 根治性放疗C. 手术 +术后放疗D. 术前放疗 +手术E. 导管化疗 +手术采用高能 X 射线背侧垂直照射采用高能 X 射线和电子线背侧垂直照射 采用左右歇野交叉加适当楔形板采用高能电子线(如 20MeV 背侧垂直照射采用高能 X 射线,前后对穿照射107. 复发宫颈癌的定义,正确的是:A. 放疗结束后 3 个月内原发肿瘤持续存在B. 放疗后 3 个月内盆腔又出现新病灶C. 放疗后 2 个月肿瘤一直未消D. 放疗后肿瘤已全消, 3 个月后又出现新病灶E. 放疗后 2 个月又出现新病灶108. 宫颈癌临床分期错误的是:A. 癌浸润达盆壁并有肾盂积水属W a 期B. 宫颈肿瘤直径大于 4cm,属I b2期C. 肿瘤较大并有宫旁浸润,未达盆壁属nb 期 D. 有宫旁浸润未达盆壁并有阴道下 1/3受侵,属m a 期E. 肿瘤累及阴道下1/3并有宫旁浸润达盆壁,属m b 期109. 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适应证,错误的是:A. 癌浸润子宫肌层 2/3B. 有淋巴结转移C. 病理为高分化腺癌D. 宫颈间质受侵E.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10. 子宫内膜癌术后病理报告宫颈间质受累,临床分期为: A. I b 期B. n a 期C. n b 期D. m a 期E. m b 期106. 全脊髓照射,不合理的方法是: A.以椎管为中心, B. 以椎管为靶区, C. 以椎管为中心, D. 以椎管为中心, E. 以椎管为中心,111. 治疗获得系数( Therapeutic gam factor TGF ):A. 越小越好B. 越大越好C. 等于1 最好D. 大或小关系不大E. 毫无意义112. 再氧合A. 存在于正常组织B. 不影响放射敏感性C. 不存在于人体肿瘤中D. 是分次照射的依据E. 不存在于实验动物肿瘤中113. 发育的乳腺:A. 对射线最不敏感B. 对射线最敏感C. 对射线最抗拒D. 对射线抗拒E. 对射线中等抗拒114. 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是:A. 生存B. 生存且生存质量好C. 控制局部病变D. 保存功能E. 保存器官115. 同一种病理类型的肿瘤生长在不同的部位:A. 放射敏感性一样B. 放射敏感性差不多C. 在人体肿瘤中不存在D. 都不敏感E. 放射敏感性不一样116. 淋巴细胞为主型的胸腺瘤照射剂量为:A. 70Gy/7wB. 65Gy/6.5wC. 60Gy/6wD. 50Gy/5wE. 40Gy/4w117.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放疗剂量是:A. 60-70GyB. 50-60GyC. 40-50GyD. 30-40GyE. 20-30Gy118. 霍奇金病累及脾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按Ann Arbor 分期法应为:A. I期B. n e 期C. m期D.D. n期119. 霍奇金病作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时,放射源应选择:A. 深部X 线B. 高能电子线C. 质子D. 高能X 线E. 快中子120. 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根治剂量为:A. 50-60GyB. 45-50GyC. 35-40GyD. 30-35GyE. 25-30Gy121. 非霍奇金淋巴瘤亚临床病灶照射剂量为:A. 20GyB. 25GyC. 30GyD. 35GyE. 40Gy122. 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用三阶段法作全腹照射时,第二阶段用两个侧野照射的目的是为了保护:A. 脊髓B. 肝C. 脾D. 肾E. 小肠123. 全肝照射后出现放射性肝炎的TD5/5 剂量为:A. 5000cGyB. 1000cGyC. 1500cGyD. 2000cGyE. 2500cGy 124. 急性放射性肝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后:A. 1-6 月B. 6-12 月C. 12-18 月D. 18-24 月E. 24-30 月125. 与直肠癌预后无关的因素是:A. 淋巴结转移比例B. 淋巴结转移的绝对数C. 肿瘤活动度D. 患者性别E. 肿瘤的大体形态126. 高危前列腺癌应选用:A. 根治性放疗B. 放疗+化疗C. 放疗+内分泌D. 放疗+化疗+内分泌E. 内分泌治疗127. 前列腺癌 D1 期,照射野应当是:A. 盆腔四野,缩野加量B. 盆腔四野C. 前后对穿两野,缩野加量D. 前后对穿两野E. 都不对128. 前列腺癌高危组与低危组分界的标准是根据:A. T 分期、 PSAB. PSA 、 Gleason 分级C. T 分期、 Gleason 分级D. T 分期、 PSA 、Gleason 分级E. T 分期、 PSA 、Gleason 分级、碱性磷酸酶129. 前列腺外照射,不采用:A. 四野“盒式”技术B. 弧形技术C. 3-DCRT 补量D. 超分割E. 缩野补量130. 乳癌根治术后未做放疗者,胸壁复发放疗时的全胸壁照射剂量为:A. 30GyB. 40GyC. 50GyD. 50Gy ,病灶区再加照 10-20GyE. 70Gy131. 照射锁骨上淋巴结区时,剂量参考点定在皮下:A. 1cmB. 3cmC. 5cmD. 6cmE. 7cm 132. 乳腺癌做全乳腺或胸壁照射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A. 放射性食管炎B. 放射性脊髓炎C. 放射性肺炎D. 上肢浮肿E. 气管软骨坏死133. 乳癌骨转移常用的照射剂量为:A. 60Gy/6B. 30Gy/2C. 60Gy/4D. 50Gy/4 134. 早期乳癌做保乳手术及腋窝淋巴结解剖后,区域淋巴引流区的照射剂量为:E. 40Gy/5 A. 30Gy B. 40GyC. 50GyD. 60GyE. 70Gy135. 低分级软组织肉瘤术后照射范围包括手术疤痕外:A. 5cm 区域B. 3cm 区域C. 5cm 区域,缩野到2cm 区域补量D. 10cm 区域,缩野到 5cm 区域补量E. 10cm 区域,缩野到5cm 及2cm 区域补量136. 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A. 很重要B. 可被外科手术替代C. 手术治疗为首选周 周 周周 周D. 放疗为首选E. 以上均不确切137. 鼻咽腔内近距离治疗的适应证为:A. 肿瘤局限于鼻咽壁、病灶较表浅B. 肿瘤侵及鼻腔C. 咽旁间隙明显受侵D. 肿瘤侵及口咽E. 肿瘤侵及颅底138. 鼻咽癌的临床三大症状是:A. 鼻堵、鼻衄、面颧部肿痛B. 回吸涕血、耳鸣、颈部肿块C. 鼻堵、面肿、复视D. 咳嗽、音哑、痰血E. 头痛、头晕、一侧肢体麻木139. 鼻咽癌放疗时,面颈联合野颈髓剂量一般限制在:A. 20-30GyB. 30-36GyC. 36-40GyD. 40-50GyE. 50-56Gy140. 扁桃体低分化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是:A. 根治性放疗B. 根治性手术C. 化疗+根治性放疗D. 化疗+根治性手术E. 根治性手术+放疗141. 下咽癌的好发部位是:A. 环后区B. 梨状窝区C. 下咽侧壁D. 下咽后壁E. 食管入口142. 下咽的大体解剖共分三个区,是指:A. 杓会厌皱襞、梨状窝、环后区B. 杓状软骨、环后区、下咽后壁C. 会厌咽皱襞、杓会厌皱襞、环后区D. 梨状窝、环后区、下咽后壁E. 梨状窝、下咽后壁、食管入口区143. 早期活动部舌癌不能采用:A. 外放射治疗B. 组织间放射治疗C. 口腔管电子线放射治疗D. 近距离模照射E. 口腔管常压X 射线放射治疗144. 脑部大面积或全脑放射治疗,最常见的急性严重反应为:A. 颅压增高引发脑疝B. 颅压增高引发眼球突出C. 颅压增高引发颅内出血D. 脊髓抑制继发感染E. 急性放射性脑炎145. 脑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 星形细胞瘤B. 少枝胶质瘤C. 室管膜瘤D.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E. 髓母细胞瘤146. 全脊髓照射野间较合理的连接方法是:A. 不设间隔B. 不设间隔,每照射1000cGy 后,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C. 间隔1cm,每照射lOOOcGy后,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D. 间隔2cm,每照射lOOOcGy后,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E. 根据SSD野的长度和脊髓深度计算间隔宽度,每照射lOOOcGy后,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147. 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是:A. 颅内多发转移瘤B. 幕上室管膜瘤C. 胶质母细胞瘤D. 脑膜瘤E. 小脑髓母细胞瘤148. 不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有:A. 放射性直肠炎B. 放射性膀胱炎C. 膀胱阴道瘘D. 膀胱直肠瘘E. 直肠阴道瘘149. 腔内放疗宫颈癌A 点剂量是:A. 宫旁剂量B. 宫颈和宫旁剂量C. 盆腔淋巴结剂量D. 宫颈照射体积剂量E. 宫颈肿瘤照射剂量150. 宫颈癌术前放疗的主要方式是:A. 体外照射B. 腔内放疗C. 体外和腔内同时进行D. 先腔内后体外照射E. 先体外后腔内照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