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12月3日—15日,世人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架公约》的192个缔约方以及《京都议定书》176个缔约方的1.1万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据悉,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大会。

会议原定14日结束,但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展开了激烈交锋,会期被迫延长1天,为期13天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内容:
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达成一份新协议。

新协议将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2012年到期后生效。

欧盟原本希望会议提出具体减排目标,即发达国家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反对这一目标。

为了达成妥协,最后文本删除了具体目标的表述,只是明确了“解决气候变化的急迫性”。

此外,未来的谈判将讨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等问题。

一、确认为阻止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必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文件援引科学研究建议,2020印尼总统苏西洛在大会上发表演说印尼总统苏西洛在大会上发表演说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

但文件本身没有量化减排目标。

二、为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举行谈判,谈判期为2年,应于2009年前达成新协议,以便为新协议定在2012年底前生效预留足够时间。

2008年计划举行四次有关气候变化的大型会议。

三、谈判应考虑为工业化国家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

比较发达的国家向比落后的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

四、谈判方应考虑向比较穷的国家提供紧急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比如帮助他们修建防波堤等。

五、谈判应考虑采取“正面激励”措施,鼓励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等。

“巴厘岛路线图”(Bali Roadmap)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其中亮点如下: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司长苏伟在第一时间对“巴厘岛路线图”的亮点作出如下解读:“巴厘岛路线图”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其中亮点如下:首先,强调了国际合作。

“巴厘岛路线图”在第一项的第一款指出,依照《公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行动包括一个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的全球长期目标,以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

其次,把美国纳入进来。

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义务一直存在疑问。

“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这把美国纳入其中。

第三,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还强调了另外三个在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印尼总统苏西洛握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印尼总统苏西洛握手
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问题。

苏伟评价说,“巴厘岛路线图”这次把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与另外三个问题一并提出来,就像给落实《公约》的事业“装上了四个轮子”,让它可以奔向远方。

第四,为下一步落实《公约》设定了时间表。

“巴厘岛路线图”要求有关的特别工作组在2009年完成工作,并向《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递交工作报告,这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完成谈判时间一致,实现了“双轨”并进。

第五,中国为绘成“巴厘岛路线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根据《公约》的规定,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中国的这些努力在本次大会上得到各方普遍好评。

在“巴厘岛路线图”中,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承诺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责任。

苏伟指出:“在此次谈判中,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了新贡献。

但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责任,这应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平衡。


“巴厘岛路线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苏伟说:“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世界各国必须积极有效真诚合作,人类应该共同应对这个挑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