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附录: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为本教材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已分散在各教学内容过程之中,同时该内容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又再一次呈现,所不同的仅仅是知识的浅显度和美术鉴赏的跨度问题。
初中的学习既要不同于小学浅显初步的认知内容,又要不同于高中较有深度的鉴赏,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对作品进行纯理论解说或就单一的知识性理解,也不能对作品就事论事的表面欣赏。
基于以上因素,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将该课设定为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以材料为辅线,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用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以走进博物馆为途径,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地探索,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的极高成就,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觉是非常必要的。
让学生通过从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路径欣赏——走进博物馆,从古代工艺美术的不同种类入手,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体会每件作品的工艺性、实用性、艺术性,感受民族工艺的辉煌成就。
学习——面对作品,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古代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探索,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探寻——在分析和交流中探寻古代工艺美术代表作的特点,充分体会它的工艺和审美情趣。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为世界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
体会——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通过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课时建议建议为两课时,这样可以较深入地进行分析体会。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 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为主体线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同时,让学生懂得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世界文明的地方,也是每个中学生经常要去的地方,她对于记录人类的历史,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 新授知识第一部分:彩陶(板书)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这是打水器皿,底尖便于入水,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A.器形特点: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
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匀称优美,富有韵律,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视线成俯视状,自上而下,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这样不影响观赏,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这是一种生殖崇拜,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
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
很多考古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
赏析作品《黑陶高脚杯》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采用了“封窑的技术”,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就灭火浇水封口,窑内会产生烟,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使杯身变成了黑色。
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非常漂亮。
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此杯器型左右对称,高贵典雅,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
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随着彩陶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
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
(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除了乐器以外,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
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师:你们看,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它是一个盛酒器,造型很特别,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前面是雀嘴,后面是雀尾,收腹,细腰,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底部可以点火,加热温酒,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
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
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纹饰非常精美,饕餮纹、夔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也就是金文,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
《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鼎里面铸有497个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
《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师:在古代,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
此灯分三个部分,均可拆卸。
灯座是牛身,上面分灯盏,烟管。
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那就是漆器。
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
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