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全球气候变化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全球气候变化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全球气候变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面为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照片中融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可怕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流下的伤心泪。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被大量破坏C.排放SO2过多D.以上都不对2.此现象的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有A.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B.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海平面上升D.臭氧被大量吸收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灾害性天气减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4.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表现为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B.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将会扩大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D.安徽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苹果树种植区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全球变暖C.酸雨D.水旱灾害6.针对该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

下图为1978~2021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8.据图可知,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A.1982年B.1990年C.2006年初D.2010年9.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C.0 ℃等温线向南移动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有媒体称,按目前的融化速度,喜马拉雅冰川到2050年将消失2/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考察,人类干扰增多B.温室效应增强C.极端天气事件增加D.探险旅游,乱扔废弃物11.冰川的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光热水土条件改善B.河流汛期消失C.冰川生态环境破坏D.山地雪线下降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13.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C.控制人口数量D.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某地理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所示的变化。

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4.该地理研究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A.臭氧层空洞变大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D.全球降水量增大15.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2030年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1月0 ℃等温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C.长江三角洲变大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减轻二、综合题16.(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美国某媒体报道,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加快融化。

这不仅令北极丰富的资源有了被开采的机会,也给俄罗斯等北冰洋沿岸国家提供了开通新的北极航道的机会。

石油公司将可能是最大受益者。

材料二北极圈里的因纽特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再难见蓝天。

(1)为什么因纽特人“手舞足蹈”,图瓦卢人却“日夜难眠”?(2)有媒体报道,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俄罗斯的很多建筑物面临巨大威胁,但粮食产量可能会增加。

这是为什么?(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公众积极参与。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做些什么?17.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1)北冰洋冰面范围产生图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范围的变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A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

1.冰川大量融化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A 对;臭氧被大量破坏对气温影响较小,B错;全球气候变暖是排放CO2过多,不是排放SO2过多,C错,选择A。

2.此现象的发生,说明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农作物产量增加,A错;农作物生长有自身的规律,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不会延长,B错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C对;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臭氧被大量吸收,D错。

3.C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3.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退缩,①对;气温升高,冻土融化,②对;有些地区变得更加干旱,降水变少,气候不适宜生物生长,破坏生态系统,动植物数量减少,③错;灾害性天气增多,④错,选择C。

4.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南移,A错;我国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更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种植面积将会扩大,B对;寒冷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冬季虫卵不会被冻死,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增大,C错;安徽南部地区气温变得更高,苹果只能种植在暖温带地区,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苹果树种植区,D错。

5.B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掌握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

5.图中反映的是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气温波动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选择B。

6.植树造林能够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①对;控制酸性气体排放主要是减少酸雨,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②错;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③对;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④错;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⑤对,选择B。

7. B8. A9.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认真阅读地图是关键,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

7.图中北极浮冰面积整体上看减少,说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极地高压变小,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减弱,A错;北极浮冰面积整体上减少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B对;北极冰融化,利于船舶航行,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C错;对于北极地区来说,气温升高,利于更多的生物生存,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D错。

8.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北极冰面面积最大,说明1982年气温最低,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选择A。

9.当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降低,可能造成0 ℃等温线向南移动,C对;海南省处于热带地区,受冷空气影响较小,不会出现冻雨天气,A错;强冷空气南下,风力增大,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减轻,B错;气温降低,新疆短时间融雪量减小,不会出现洪水,D错。

10.B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可以通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0.喜马拉雅地区科学考察人员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冰川快速融化,A错;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B对;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喜马拉雅地区冰川的快速融化产生的影响小,C错;探险旅游,乱扔废弃物,不会对气温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快速融化,D错。

11.冰川的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地区来说光热变化影响小,A错;冰川的快速融化,河流汛期变长、流量变大,B错;冰川的快速融化,冰川生态环境破坏,C对;冰川的快速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山地雪线上升,D错。

12.A13.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2.由题中信息可判断,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也是因温度变暖引起的,A对。

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与温度变化无关,B错。

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上升,厚度减小,C错。

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是因为纬度低,位于热带,D错。

13.根据所学知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它可造成海水温度升高等一系列后果,但禁止使用是化石能源是不科学的,B对。

大力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是科学的,A、C、D错。

【考点定位】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植被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的气候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改变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海洋鱼类适宜在一定的水温条件下生存,水温升高,鱼类向更深处水温适宜区迁移。

结合全球变暖的原因,社会发展的技术水平,分析治理全球变暖的措施。

14. B15. 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要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

故选B。

15.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1月0℃等温线北移;内蒙古高原的适宜生长季延长;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长江三角洲将变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使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加剧。

故选B。

16.(1)全球变暖使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冰川融化,矿产资源易于开采,将会带给因纽特人更加富裕的明天;而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拔较低的图瓦卢被淹没。

(2)俄罗斯地处高纬,冻土广布,很多建筑物建在冻土上,全球气候变暖后,冻土融化,导致建筑物受到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后,俄罗斯的热量条件改善,降水量增加,气候生长期变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生长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增加。

(3)节约能源,保护森林(或植树造林),不用一次性木筷,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出行,等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主要联系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进行回答,结合地区的当地条件进行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矿产资源易于开采,将会带给爱斯基摩人更加富裕的明天;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图瓦卢会被淹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