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手电筒电路:
干 电 池
导线
二、集总假设、电路元件 1. 集总假设:
J不考虑电路中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J不考虑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J实际 电路的 尺寸远小于最 高 工作 频 率所对应 的 波
长 时, 可 将它 所 反映 的 物 理 现象 分 别进行 研究, 即 用三种基本元件表示其三种物理现象;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叠加方法和网络函数 分解方法和单口网络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一阶电路 二阶电路 阻抗与导纳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功率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分压电路,分流电路 1-9 两类约束,支路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集总电路: 由电 阻 、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
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使用时
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用“集总参数 元件”来构成实际部、器件的模型。每一种元件只反 映一种基本电磁现象,且可由数学方法加以定义。
例如,无线电调频接收机,若所接收的信号频率为100MHz, 对应波长λ=c/f = 3m,连接接收天线与接收机之间的传输线 即便只有1m长,也不能作为集总电路来处理。 又如,我国电力用电频率为50Hz,对应的波长为6×106m,对 以此为工作频率的用电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可 以按集总电路处理,而对于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就不能按集总 电路来处理。
a b=4,n=2 5个支路,b=5 c 3个节点,n=3 6个回路,l=6 b 3个网孔,m=3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irchhoff’s current law, KCL):
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 (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其数学表达式为: å ik (t ) = 0
k =1 K
式中,ik (t ) 为流出(或流进)节点的第k条支路的电流, K 为节点处支路数。 KCL是电荷守恒法则运用于集总电路的结果。
KCL也可以表述为: 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 流出节点的电流的总和等于流入这个节点的电流 的总和。
KCL 也 适 用于 电路中任一 假 设的 闭 合 面 。流出( 或 流入) 封闭面 电流的 代 数 和为零。 i1 + i2 + i3 = 0
§1-4 电阻元件
一、电阻元件
任何一个二端元 件, 如 果 在任一时刻 的 端 电 压 u(t) 和 电流 i(t)之间的关系可由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 所 决 定, 不 论电压或 电流的 波 形 如 何 ,则 此 二 端 元件 称 为 电阻 元件。 元件 电 阻 元件是无 记忆的。
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对电流呈现阻力,可以限 流、分流、分压;是耗能元件,有电压降。
F在电路分析中,电路中标出的电流方向都是参考方向。 F算得结果的正负配合参考方向就可确定真实方向,但
不必把参考方向改为真实方向。
二、电压
1. 定义: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所获得或失去的 能量,即a,b两点之间的电压。
dw u(t ) = dq
获得能量,a点电位低,b点电位高。 失去能量,a点电位高,b点电位低。 uab指a~b的电压降
解 : 设 u5 的参 考 极 性 如 图 , 从 a
点出发,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 -u1+u2+u3+u4-u5-u6=0 u5=-u1+u2+u3+u4-u6 =-2V+3V+3V-7V-2V=-5V u5为负值说明u5的实际极性与图中所假设的极性相反。 uab表示由a点到b点计算电压降。 uab=-u1+u2=-2V+3V=1V uab=-u3-u4+u5+u6=-3V-(-7V)+(-5V)+2V=1V 任何两点间的电压与计算时所选择的路径无关。
标称值
电阻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 精度
额定功率
如,500Ω,5W
电阻的种类:线绕电阻、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等。
在温度恒定并且电压、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条件下可以 用线性电阻作 阻 为它们的模型。
元件1、4、6、2回路 元件2、3、5回路
- u1 + u 4 + u6 - u5 - u3 = 0 元件1、4、6、5、3回路
例 1 : 如 图 表 示 一 复杂 电路中的一 个 回 路。 已知 各 元件的电压:u1=u6=2V, u2=u3=3V,u4=- 7V,试 求u5和a、b两点间的电压。
(1) u=1V, i=2A p(t)=ui=1´2=2W>0 吸收功率
(2) u=-1V, i=2A p(t)=-ui=-(-1)´2=2W>0 吸收功率
(3) p(t)=-ui =-(-1)i=-4W i=-4A
注:功率公式不仅适用于某一元件,对任一部分电路也适用。
§1-3 基尔霍夫定律
1. 支路 (branch):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称为一条支路。 2. 节点 (node):两条或两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3. 回路 (loop):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叫回路。 4. 网孔 (mesh):在回路中不含有其他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
代入, - u1i1 + u2i2 + u3i3 + u4i1 + u5i3 + u6i1 = 0 KCL:i2 = i1 + i3 代入, ( -u1 + u4 + u6 + u2 )i1 + (u2 + u3 + u5 )i3 = 0
{u +u +u = 0
2 3 5
- u1 + u4 + u6 + u 2 = 0
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恒 定电流: 大 小和 方 向 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随 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直流DC
交流AC
2. 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预先假定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也 称正方向。 根据所设参考方向进行计算, 如果求出 i >0,则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如果求出 i <0,则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李瀚荪
主讲:张乐天
一、电路分类:
传输能量的电路 能量 传输信息的电路 信息
二、电在线路中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电 路理论)。
电路分析:研究给定电路参数、电路结构,分 析各处电压电流; 电路综合:研究给定输入输出条件,设计电路 结构。
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研究由线性、非时变元件组成的电路(线 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为今后学习集成电路、模拟电路、高频电路、 信号与系统打基础。
三、电路模型 : 由集总(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电路
模型,我们所研究的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开关 灯泡
10BASE-T wall plate
干 电 池
导线
实际电路
电路模型(电路图)
§1-2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1. 定义: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有秩序的运动)形成电流。
dq i (t ) = --电荷的变化率 dt
p (t ) = u (t )i (t )
非关联参考方向: p (t ) = -u (t )i (t ) p(t) > 0 吸收(消耗)功率;p(t) < 0 提供(产生)功率
例 : 图 中电流均为 2A,均由 a流向 b,已知 u1=1V, u2= - 1V , 求 两 元件 功 率 p(t) 。 若 b 图 中元件 提供 功 率为4W,求电流。
关联参考方向
非关联参考方向
四、功率
设在 dt 时间内由a点转移到b点的正电荷为 dq,且由a到b 为电压降u,则 dq 失去能量,也就是这段电路吸收能量。
这段电路吸收的能量: dw = udq
dw dq:
dq i (t ) = dt
二、基 尔霍夫 电压定律 (Kirchhoff’s voltage law, KVL):
对于 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 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其数学表达式为: å u k (t ) = 0
k =1 K
式中,uk (t ) 为该回路中的第k条支路电压,K为该回路 中的支路数。 KVL是电荷守恒法则和能量守恒法则运用于集总电 路的结果。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电路及电路模型、集总假设、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功率、独立电源、受控源、 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 2.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VAR)。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一、电路:若干个电气设备或电子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连
接起来构成电流的通路。
开关 灯泡
10BASE-T wall plate
U
五、本课程的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由电 阻、电源组成的电路(电阻 分: 电路)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 第二部分:研究由电 容、电感组成的电路(动态 分: 电路)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 第三部分:研究动 态电路在正弦稳态时的基本原 分: 理、基本分析方法。
六、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电压参考极性:
+ 表示高电位,-表示低电位。
按所设参考极性进行计算, 如果求出 uab> 0 ,则真实极性与参考极性一致。 如果求出 uab< 0 ,则真实极性与参考极性相反。
恒定电压:大小和极性不随时间改变; 交变电压:大小和极性随时间作周期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