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主题班会

音乐主题班会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令其作品地位足以与巴赫及贝多芬相提并论,亦能让人感受到音乐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

简介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祖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并拥有绝对音感。

他的母亲也热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猝死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非常丰富多彩:包括:18首钢琴奏鸣曲,7首钢琴三重奏,2首钢琴四重奏,27首钢琴协奏曲,35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10首双钢琴作品,15首钢琴变奏曲,以及其他钢琴小品数十首。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

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

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包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1]
身世
已证实的莫扎特27岁肖像,绘于1783年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作曲趣事
列奥波尔得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

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

”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

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的乐曲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

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再难找寻。

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

文化影响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丰富的作品。

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

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

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

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

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

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

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

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

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

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

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