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营业网点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银行营业网点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技术文件1工程概况 (6)2需求分析 (6)3总体解决方案 (6)3.1总体设计思想 (6)3.2工程范围 (7)3.3设计重点 (7)4设计依据及标准 (7)5设计原则 (8)6系统规划方案 (11)6.1综合布线系统 (11)6.1.1系统概述 (11)6.1.2需求分析 (11)6.1.3系统总体设计 (11)6.1.4系统设计说明 (12)6.1.4.1系统架构 (12)6.1.4.2布点原则 (12)6.1.4.3安装方式 (12)6.1.4.4选型原则 (12)6.1.4.5机房位置 (13)6.1.4.6系统拓扑图 (13)6.1.4.7系统组成 (13)6.1.5系统功能 (15)6.1.6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5)6.1.6.1六类非屏蔽模块 (16)6.1.6.2单口面板 (16)6.1.6.3双口面板 (16)6.1.6.4口六类非屏蔽配线架 (16)6.1.6.5 12口/24口/48口光纤配线架 (17)6.1.6.6六类非屏蔽跳线 (17)6.1.6.8六类非屏蔽线缆 (17)6.1.7主要设备清单 (17)6.2计算机网络系统 (18)6.2.1系统概述 (18)6.2.2需求分析 (18)6.2.3系统总体设计 (18)6.2.4系统设计说明 (19)6.2.5系统功能 (19)6.2.5.1 VLAN功能 (19)6.2.5.2 QOS功能 (20)6.2.5.3广播风暴的抑制 (20)6.2.5.4 IPv6支持 (20)6.2.5.5安全防御功能 (21)6.2.6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22)6.2.6.1 24口网络交换机 (22)6.2.6.2路由器 (23)6.2.6.3负载均衡 (24)6.3视频监控系统 (29)6.3.1系统概述 (29)6.3.2需求分析 (29)6.3.3系统总体设计 (30)6.3.4系统设计说明 (30)6.3.4.1安全监控系统前端设计 (31)6.3.4.2监控传输系统设计 (32)6.3.4.3视频存储系统 (32)6.3.4.4视频显示系统 (33)6.3.5系统功能 (33)6.3.5.1系统控制功能 (33)6.3.5.3系统管理功能; (34)6.3.5.4图像记录功能 (34)6.3.6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35)6.3.6.1 200万像素高清红外一体枪机 (35)6.3.6.2 130万像素宽动态高清枪 (36)6.3.6.3 700线模拟宽动态半球摄像机 (38)6.3.6.4模拟红外半球摄像 (39)6.3.6.5 7700线模拟宽动态枪式摄像机 (39)6.3.6.6数字硬盘录像机 (40)6.3.6.7模拟硬盘录像机 (41)6.4门禁控制系统 (42)6.4.1系统概述 (42)6.4.2需求分析 (42)6.4.3系统总体设计 (42)6.4.4系统设计说明 (43)6.4.5系统功能 (44)6.4.6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45)6.4.6.1双门网络门禁控制器 (45)6.4.6.2管理工作站 (48)6.4.6.3发卡器 (48)6.4.6.4门禁感应器 (48)6.4.6.5单门磁力锁 (49)6.4.6.6双门磁力锁 (49)6.4.6.7开门按钮 (49)6.5防盗报警系统 (49)6.5.1系统概述 (50)6.5.2需求分析 (50)6.5.3系统总体设计 (50)6.5.5系统功能 (52)6.5.5.1报警位置显示功能 (52)6.5.5.2分级管理及布撤防功能 (52)6.5.5.3系统具有防拆卸功能; (52)6.5.5.4、扩展功能 (52)6.5.5.5布防后延时功能 (53)6.5.5.6联动功能 (53)6.5.6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53)6.5.6.1报警主机 (53)6.5.6.2控制键盘 (54)6.5.6.3声光警号 (55)6.5.6.4网络接口模块 (55)6.5.6.5报警联动模块 (55)6.5.6.6红外双鉴探测器 (55)6.5.6.7门磁开关 (56)6.5.6.8求助按钮 (56)6.6机房工程 (56)6.6.1系统概述 (56)6.6.2需求分析 (56)6.6.3系统总体设计 (57)6.6.4系统设计说明 (57)6.6.4.1供配电 (57)6.6.4.2机房UPS配电柜 (58)6.6.4.3线路选型及敷设 (59)6.6.4.4防雷接地系统 (59)6.6.4.4.1 防雷系统 (59)6.6.4.4.2 接地系统 (60)6.6.4.5装饰工程 (60)6.6.4.5.1 天花吊顶 (60)6.6.4.5.2 房间高度 (61)6.6.4.5.3 墙壁 (61)6.6.4.5.4 地板 (61)6.6.5系统功能 (61)6.6.6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61)6.6.6.1防静电活动地板 (61)6.6.6.2墙面 (61)6.6.6.3天花、地面 (61)6.6.6.4照明 (62)6.6.6.5配电系统 (62)6.6.6.6 UPS系统 (62)6.6.6.7空调系统 (62)6.6.6.8防雷系统 (62)6.6.6.9接地系统 (62)1工程概况XXXX银行营业网点位于XXX路,地处繁华商业地带,由两层办公区域组成,所占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一层为营业大厅,二层为办公区。

本次银行安防系统设计为XXX银行营业厅提供综合安保保障能力,对潜在的危险进行有效地抑制。

2需求分析由于银行系统属于现金交易场所,营业时间长,最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袭击,发生抢劫案件、伤及生命之事时有耳闻,除国有资产受到损失外,还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为有效保护国家资产和工作人员及客户的安全,做到有效的安全防范,在各银行营业场所装备一套可靠的电视监控系统是当务之急。

安防系统是银行营业网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银行网点现场进行不间断实时监视,还可通过各种存储媒体将监视内容清晰地记录下来以备随时查证,因此,在银行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安防系统,可以改善银行营业的现场管理、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力度,对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并可为银行系统实现安全现代化管理创造极有利的条件。

3总体解决方案该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可实施性以及一定的灵活性、扩展性、独创性,使之能够充分满足大楼的需要,并能满足业务扩展的需求,同时要求还应具备升级能力,使该智能大楼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能够保持先进地位。

该工程智能化建设既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亦应具有好的性能价格比,同时设计应达到国家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和符合智能建筑甲级设计标准;提供舒适、高效、灵活的工作环境;满足现代化办公的要求;业界一流的高质量工程,并力争建设成为东北智能化优质示范工程3.1总体设计思想本项目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站在用户立场,从总体到每一具体项目,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为根本,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1.能源节约、运行经济,注重环保。

2.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确保空间利用最大化。

3.创建一个以人为本的舒适环境。

4.智能系统基础设施完备,系统运行高效,充分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5.给用户提供温馨、舒适、方便、和谐、安全、高品位的就医环境。

6.软硬配套,系统完备,与大楼的功能与定位相匹配,使大楼具有灵活、智能化的神经系统。

7.给用户提供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8.全面的安全保障。

9.完善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综合服务功能,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0.系统管理方便,管理维护人员少,使用便捷。

3.2工程范围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盗报警系统、机房工程。

3.3设计重点针对银行营业网点安防建设要求,弱电设计可以从建筑物拥有者的需求分为四项服务功能,投资力度因素进行适当裁剪,构成一个实用、高效、先进的智能大楼。

(1)安全性:包括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系统等。

(2)便捷性: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商业服务系统系统等。

(3)可用性:包括共享设备、信息、系统和服务设施方便用户的使用。

4设计依据及标准本系统的规划设计严格遵循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法规,以安防监控行业的技术标准为参照标准。

本系统涉及的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示的文件规定的标准。

5设计原则结合银行营业网点安防系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要求,在进行营业网点网络平台规划设计和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项目实际,要兼顾当前和长远、重点和一般、硬件与软件、建设与应用,做到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2)强化功能,突出重点。

要从项目性质出发,以实现银行营业网络功能为主导,集中力量加快重点业务系统建设,适应银行营业网点科学管理的实际需要。

(3)规模适度,经济实用。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要与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厉行节约,避免重复建设。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要坚持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化建设。

要将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确保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

(5)统筹规划、统一设计,提出总体技术解决方案和管理架构。

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网络建设、统一管理开发使用网络资源。

大楼内部的网络建设遵循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实现共建共享。

(6)重点突破、注重实效与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设计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满足现实需要,面向未来发展,急用先上,重点突破,注重应用,务求实效,以便形成以建兴用、以用促建的互动机制;同时要兼顾全局,整体推进,防止建设、管理、应用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网络建设、应用持续发展的内在长效机制。

(7)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设计建设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通信设备,保证系统性能稳定可靠、风险系数小。

同时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保护原有的投资,既适应当前业务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

(8)开放性与标准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协议和多种的开放式网络,能够与现有的和未来的网络系统互连,所有的网络设备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较高的可互操作性,易于扩充。

(9)可靠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主要的网络设备具有热插拨功能,关键设备和线路都应有备份,能够进行在线修复、更换和扩充,使系统健壮可靠;同时网络应具有业务扩展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10)可管理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个网络系统的设备应易于管理,易于维护,便于进行系统配置,在设备、安全性、数据流量、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监视和控制,并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和故障诊断,并且维护费用低;同时系统应能提供网络层的安全手段,防止非法人为入侵、病毒侵害、越级操作,能够对网络资源和数据信息保密防护机制,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并且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