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第四单元
如果你的得分大于45分,说明你已经有 了充分的能力准备; 得分在45分—35分之间,你可以小试 一下创业,并就薄弱环节尽快补课: 得分小于等于34分,你最好再加一把 力,找一些书籍自学,针对自己的不足, 在他人公司里工作一段时间,或去修一些 课程,包括有系统地向他人请教市场知识。
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1.创业者应有的素质 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 欲望、忍耐、眼界、明势、 敏感、良好的人际关系、 谋略、胆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 自我反省的能力
2.创业者应有的能力
(1)扎实的专业能力 (2)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3)领导与决策能 力 (4)交流与沟通能力 (5)经营管理能力 (6)资源整合能力
第四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第二节
做好就业准备
一、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1)增强角色意识 (2)增强职能转换意识 (3)明确学习转变
(4)了解心理转变
(5)独立生活的转变 (6)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
(7)应对挫折能力 (8)应变能力
二、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1.职业能力的准备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2)培养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3)增强学习能力 2.职业理念的准备 (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心理素质的正确认识。 (2)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的心理准备。
第四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第一节
正确认识就业
一、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1.就业观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就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就 业所持的态度。 就业观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以及行为习惯 等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处于新形势下的中职生,面临新的机遇,一定要转变 就业观念,形成具有现代就业意识、现代竞争意识、开拓 创新意识的新型就业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业方向的选择、形式的选择、场地的准备
创业者能力测试
你是否具有创业者的能力,通过下面的小测试进行自我检查,然后训练 和学习。对下列问题,如果完全不懂得1分,一般得2分,较好得3分,好得4 分,非常清楚地了解则得5分。 1.你知道哪些力量在影响着市场吗?具体地说你对经济指标有多少了解? 2.你做计划和预算的能力怎样? 3.你对财务管理及控制有何了解? 4.你是否能亲自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5.你对进货和存货控制的了解程度如何? 6.你对市场分析、预测是否在行? 7.你认为自己对市场需要哪些产品(或服务)有没有敏锐的感觉? 8.你对促销术、广告之类的了解怎样? 9.你对员工建立良好互助的关系有没有把握? 10.你对定价有多少把握?这需要对客户需求、进料价格、竞争状况有 较全面的考虑。
三、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1)职校生在厂实习期间已熟悉厂规厂纪, 适应企业生产和生活 (2)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3)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4)有技术等级证书,为企业升级、 技术更新等提供有力条件
四、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1.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2.创业实务知识 工商税务知识、经济法律知识、其他知识等 3.创业方向和形式的选择
第四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第三节
创业是就业的
重要形式
一、创业的重要意义
(1)创业是当前就业形势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2)创业有利于毕业生谋求生存与自我价值实现 (3)创业有利于中职生实现致富梦想,并能为社会 创造巨大的财富 (4)创业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学生创业调整传统教育,并促使全新成才观形成
第四,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学习,掌握择业的基本技巧。
2.择业观
择业观通常指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 择业观的形成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经济收入——职业选择的基础因素 个人价值——职业选择的较高因素 社会价值——职业选择的最高追求
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回报社会的观念 (2)树立艰苦创业的观念 (3)淡化所有制观念 (4)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5)树立质量意识 (6)认识当前就业中的供求矛盾 (7)正确对待待遇问题
(3)做好提高自己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能力、自学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的能力的心理准备。
三、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1.拓宽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 有效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7种 2.准备好推荐材料 推荐材料的组成:求职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 成绩单、证书复印件等 3.积极地推销自己 在自我推荐中,要善于把握自我推销的姿态技巧、 语言技巧和面试技巧。 P98
2.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1)客观评价自己,订立合适的目标 (2)避免从众心理 (3)积极主动,锲而不舍 (4)克服依赖心理
二、就业形式与择业观
1.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1) 总体就业形势看好 (2) 就业困难依旧存在 (3) 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第一,树立信心,全力克服困难。 第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 第三,积极主动,提前为就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