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厚德载物,演讲稿

厚德载物,演讲稿

厚德载物,演讲稿篇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演讲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昌中心初中张文雅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国并不富强,经常受到别国的欺辱。

八国联军分割了我们的国土,烧毁了古代人民用智慧和血汗铸成的圆明园,抢走了属于我们的珍宝;日本侵略中国时,对中国人民进行烧、杀、抢、掠,南京大屠杀更是惨不忍睹。

讲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大街上的人民手无寸铁,孱弱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中国人,我仿佛听见了孩子们在无助的呼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那时,我们的国家到处弥漫者战争的硝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什么幸福。

但今天,我们的党,就是凭借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着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万众一心的国家意志,需要同心戮力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我们秉承自强不息的公民品德。

涓流江海、垒土成山,塑造出一个国家的时代气质。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无论是个人修养、百姓生活,还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虽然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只愿人人为我,却不舍得我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就连公交车上让座,都能成为点燃拳打脚踢等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道德缺失的现象不胜枚举!在当今物欲横流、心灵浮躁的时代,唯有崇尚优良的道德品质,虔诚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丑陋与邪恶,洗涤心灵的污垢与黑暗。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不能促使人们肩负起道德责任,何谈社会文明与和谐呢?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何谈民族振兴,长久不衰呢?所以,我们要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

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

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风帆,吹响号角,奏响乐章,向改革方向挺进,在这个变幻无常的国际潮流和暗流湍急的改革中,仁者无敌!篇二:厚德载物演讲稿上一次比赛结束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如果这是我的最后一次讲演我要传达什么,我想以一个老师的角度把今天当成我在这个舞台上的最后一课,对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说说我心里最重要的四个字:厚德载物。

为什么要说这四个字,因为你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们不缺知识、不缺技能、不缺创意、更不缺捷径,但是我不确定对于厚德载物这四个字你们有没有真正的理解。

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会吃到地沟油、苏丹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工业物质污染了水源,厚德载物就是说只有有了德我们才能承载所有的物质,如果德行不够,物质越多我们就越是无法承载,最终你所拥有的终将失去,而那些暂时成就你的终究会毁灭。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区曾经有一座楼因为质量问题而倒塌,而那个开发商的儿子就住在那座楼里,有人说这是个巧合不能说明什么,你错了这不是巧合,这是必然。

就好比如果我们每个人看到有人摔倒都不去扶的话,那么当我们自己摔倒的时候也不会有一个人来扶我,那些制造黑心食品的商家、那些破坏环境的工厂那些为了钱可以出卖一切的人,他们不懂这个道理,但你们不能不懂。

要做到厚德载物其实没有那么难,因为德就一直蕴含在我们的天性之中,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在你们的未来也许会有一个时刻你不得不在德和物之间做出选择,可能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你心里有个声音悄悄告诉你,我只是向物质的方面稍微挪动一点点,不会偏差的太多,在那个时刻你偏差的那一点也许就是让洪水决堤的那个蚁穴,在那个时刻如果你因为想起了我说的话而守住了道德的底线,作为一名老师我今生无憾。

篇三:演讲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说出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似曾相识。

这八个字语出《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同时,也是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

“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意思是一个优秀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并且能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天籁神韵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浸润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孔子竭力推行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孟子强调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者是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节用”、“尚同”,等等等等都是我们每个人自幼耳熟能详、出口成诵的。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们党得优良传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到天安门广场的旌旗招展,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丰富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了永载史册的优良传统。

这就是坚定信念、万难不屈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这些精神既是我们党和我们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保证我们继续胜利前行的传家法宝。

记得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时代不再是过去的战火纷飞,而是繁荣、安定,几乎不需要我们随时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躺在先烈的功劳簿上歌舞升平、止步不前了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是我们最先触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而奋斗”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的责任。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来面对大家空喊口号的,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成功也非一蹴而就。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更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们拥有才华四溢的青春,这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是我们的骄傲;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无权沉默,需要承担属于自己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因为我们知道未来就在自己手中,让我们同心协力,去拥抱明天,挑战未来!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四: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篇一: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

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爱国、气节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

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

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

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爱国主义不可丢,民族气节不可无。

二.奋发、立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

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

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

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子。

“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

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有志者事竟成。

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

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

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中流击水,奋发图强。

三.改革、创新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

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

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