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课程资料

《医学免疫学》课程资料

8. 钙黏蛋白家族:胚胎发育、实体组织形成、肿瘤浸 润和转移
2.2 HLA
一、概念
•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移植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HLA复合体=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 体(MHC)
二、HLA复合体
• 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含200多个基因座,分3区,Ⅰ 区的HLA-A、B、C以及Ⅱ区的HLA-DP、DQ、DR与免疫 相关
内感染与胎儿畸形、孕妇用药
1.3免疫器官
1. 骨髓:造血、免疫细胞再生、B、NK、单核、
粒的分化成熟;功能与年龄、无偿献血、性 别与寿命 2. 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功能与年龄、肿瘤
3. 淋巴结:多、广,T>B,淋巴细胞增殖时肿
大;炎症与引流淋巴结肿大、肿瘤转移
4. 脾脏:最大,藏血,T<B,淋巴细胞增殖时
1. 细胞表面标志之一,细胞分化、成熟、活化过程中出现 或消失;参与黏附、识别、信号传导、活化、效应等
2. 为跨膜糖蛋白,有抗原性,可用单抗鉴别; 3. CD2:T、NK的表面标志,SRBCR,E花环形成的机制 4. CD3:T细胞特征性标志,结合TCR后参与T细胞识别和
信号传导; 5. CD4:Th的表面标志,HIV受体,参与抗原肽-MHCⅡ
1. MHC识别限制:抗原呈递时,T细胞同时识别 抗原肽和MHC分子型别后才能活化
2. 胸腺选择:DN-DP-SP的过程
五、与临床的关系
1. HLA的多态性:同种异体移植、骨髓库、亲子 鉴定、成分输血;
2. 与疾病关联性:携带某型HLA的个体易患特定 疾病,如HLA-B27、HLA-DR3与强直性脊柱炎
肿大;炎症与引流淋巴结肿大、肿瘤转移
5. 黏膜淋巴系统:无被膜,占淋巴组织的50%,
sIgA;局部特异免疫,免疫耐受;器官化的 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的功过
6. 淋巴细胞再循环:免疫器官 血液、淋巴液
1.4免疫细胞
一、免疫细胞的前体---造血干细胞: • 分布于红骨髓、脾脏、淋巴结、外周血中; • 多能干细胞; • 髓系:形成红-粒-单-巨核 • 淋巴系:形成B、T、NK 二、淋巴细胞:
• B细胞=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抗体
• T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毒、细胞因子、
TIL、Th、Tc、CTL、Treg、CD4+CD8-、 CD4-CD8+,
• 参与天然免疫的淋巴细胞 • NK=自然杀伤细胞:LAK • 固有样淋巴细胞:γδT、B-1、NKT
三、抗原呈递细胞(APC) 1. 专职APC:Mo- Mφ 、DC、B;Mφ的别称;常
规时摄取、加工、处理、呈递Ag 2. 兼职APC:内皮、上皮、活化T;炎症时呈递
Ag 四、免疫相关细胞
1. 中性粒C:吞噬消化 2. 嗜酸粒C:吞噬+炎症介质 3. 嗜碱粒C与肥大C:FcεR,I型超敏反应 4. RBC:免疫黏附清除IC
第二讲 2.1 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一、分化抗原(CD分子、CD抗原)
• 具有多基因性、多态性、单倍型遗传特征
三、HLA分子
• HLAⅠ类分子:由HLA-A、B、C编码产生,分布于各种 有核细胞,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后,能被CD8+T细胞识别
• HLAⅡ类分子:由HLA-DP、DQ、DR编码产生,仅分布 于APC上,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后,能被CD4+T细胞识别
四、功能
性炎症与临床 3. 血脑屏障:6岁发育完整,保护大脑实质。小儿科用药、
流脑、乙脑、入学年龄限制 4. 血眼屏障:隔绝眼球内容物,交感性眼炎、晶状体过敏
性眼内炎
5. 血甲状腺屏障:隔绝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微粒体蛋白 等;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危象
6. 血睾屏障:隔绝精子;男性不育 7. 血子宫内膜屏障?隔绝子宫内膜;流产、不孕 8. 胎盘屏障:隔绝母体血液的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宫
课程:《医学免疫学》
主编沈关心,人卫2008-6第2版
年级:临床本科、护理本科 学时:32 安排:第1~7次课讲座,第8次考试
授课计划(11~18周)
• 第一讲:绪论、屏障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 第二讲:补体、细胞因子、分化抗原、黏附分子、
HLA
• 第三讲:抗原、抗体 • 第四讲: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 第五讲:超敏反应 • 第六讲:自身免疫、免疫缺陷、肿瘤免疫、移植免疫 • 第七讲:免疫学检测、免疫学防治 • 考试
第一讲
1.1绪论 1. 免疫≠抵抗力,免疫是把“双刃剑” 2. 免疫=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 3. 获得性免疫=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免疫 4. 免疫学=免疫系统的“解剖组织学+生理学
+病理学”+“免疫相关产品及其应用”
1.2屏障结构
1. 皮肤:4层;更新慢(4周);美白化妆品、去死皮 2. 黏膜:无毛囊、上皮无角化,更新快,有分泌功能;慢
2. 分布于所有细胞表面,特殊情况下可脱落; 3. 根据结构特点分5个家族 4. 整合素家族:介导细胞-胞外基质黏附,参与细胞活
化、增殖、分化、吞噬、炎症形成等
5. 选择素家族:参与炎症发生、淋巴细胞归巢、凝血、 肿瘤转移
6.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介导免疫细胞(特别是淋巴细 胞)间的相互识别和作用
7. 黏蛋白样家族:造血调控、淋巴细胞归巢、中性粒 细胞趋化作用
类分子复合物的信号传导; 6. CD8:Tc、NK的表面标志,参与参与抗原肽-MHCⅠ类
分子复合物的信号传导;
Hale Waihona Puke 7.CD79a/CD79b: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与 BCR结合成后参与B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
8.CD21:EB病毒受体;
9.CD81:HCV受体;
10.CD64=FcγRⅠ,CD32= FcγRⅡ,CD16= FcγRⅢ;
11.CD89= FcαR
12. FcεRⅠ,高亲和力,分布于肥大、嗜碱粒、 嗜酸粒、单核、朗格汉斯细胞表面;
13. FcεRⅡ(CD23),低亲和力,分布于B、单 核、嗜酸粒表面
14.CD95=Fas或Apo-1,与细胞凋亡有关
15.CD178=Fas配体
二、黏附分子
1. 介导细胞间、细胞-胞外基质间结合,以受体-配体形 式发挥作用;起黏附作用;
3. 异常表达与疾病:HLAⅠ类分子表达减弱或缺
失---恶性肿瘤;HLAⅡ类分子异常表达---自身 免疫病
2.3 细胞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