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时:理论36课时、实训36课时学分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软件开发、电子商务
二、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信息工程学院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网络配置与组建、网络服务器配置、信息安全等)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倾向于知识的讲述,我们争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该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学生至关重要,相当于他们的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大纲。
该课程的每章内容,几乎就是他们以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相当于为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搭起来一个学习的框架,后续就是继续向这个框架中填充不同的内容。
因此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至关重要。
该课程对于非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也很重要,因为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阶段唯一系统性了解这个改变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唯一机会。
在这门课程中,他们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前世今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各个领域的技术的发展沿革,了解计算机网络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突出本课程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能解决相关问题,非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三、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对职业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习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 和TCP/IP 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
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 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
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主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设计:(1)教授和学习网络最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强调网络技术基础能力的学习,如重点掌握OSI/RM 和TCP/IP结构、TCP/IP 协议集以及网络互联基础等,为继续学习路由和交换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点教授和学习局域网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互联技术。
局域网设计、网络设备互联和管理等是网络技术的重要技能,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强化对不同规模的局域网。
广域网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网络设备的互联技术、路由和交换设备的安装以及一般网络管理与安全技能的培养。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学习目标是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认识到网络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的巨大总用,从而坚定他们学号这门课程的决心。
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及协议。
养成对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应用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计算机网络;能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构成;能认识计算机网络硬件;了解网络规划与布线;具备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和设置的基本职业能力;能组建基本的局域网,能创建网络基本应用,有因特网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网络安全及管理,能进行简单网络维护,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习惯。
1.专业能力
1)具备发送邮件、即时通信和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网络应用能力。
2)具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认知,有配置和测试网络协议、划
分子网的能力。
3)具备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认知,有识别和选择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
能力。
4)具备网线制作的基本能力。
5)具备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和设置的相关技巧和能力。
6)具备组建局域网和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
7)具备创建网络服务的基本能力,会创建WEB 站点和FTP 站点。
8)具备构建电子邮件服务器和创建网络论坛的能力。
9)能对网络进行简单管理以及会使用防火墙。
10)能够通过设置操作系统对网络进行简单维护。
11)备跟踪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12)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客户进行协商与
沟通。
2)能与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好各项动画设计、制作、调试、发布
作业。
3)能严格遵守实训公司、企业的工作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4)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具有工作责任感,质量意识强。
3.方法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学生的实训以及到企业的参观和实习,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共享,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五、教学项目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
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几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
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
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六、教学组织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用实际案例展开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方面面。
教学内容丰富,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牵引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给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个个典型实际案例,讲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的教学组织见下表。
教学组织
七、考核评价
1.考核标准与内容
根据平面设计行业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标准。
具体的考核方案如下表1-1。
考核方法及标准
对于通过相应中级或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或在省市级各类竞赛获奖者的学生,在创新分数和学习态度两个方面内给予奖励。
2.考核方式与主体
根据课程特点,在原有多种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竞赛活动等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案中,采用了学校考核与社会化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的评价采用校内老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知识考核部分采用授课老师互换班级考察的方式,技能考核部分采用校内老师与现场专家共同评价的评价方式,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及真实性。
八、教师要求
1、专任教师要求:计算机及通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具有大学教师资格,具有行业认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同时,任课教师还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主讲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能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师梯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双师结构,特别是双师教师可以为课程的持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兼职教师要求:具有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丰富经验,具有行业认证。
九、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原则:适合高职教育需要,以项目为依托,注重能力训练,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丰富,易于学习。
2、推荐教材:《实用网络技术》,潘杰,江西高校出版社
3、参考资料(学习资源):
[1]计算机网络(第5版)[美] 特南鲍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基础刘勇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中小型局域网搭建与管理实训教程杨泉波著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