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班作文基本功训练方法(2课时)

初级班作文基本功训练方法(2课时)

2.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

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

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

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

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

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

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

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

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

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

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

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

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

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

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

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

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

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猫抓老鼠”游戏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猫抓老鼠”。

“猫抓老鼠”的游戏规则是:由一个人做猫,其他人做老鼠,在“老鼠窝”前画一条线,“猫”抓“老鼠”的时候,“老鼠”一旦走进这条线内,“猫”就不能抓了,“猫”的“窝”前摆放着很多“食物”——都是我们的鞋子,“老鼠”们想方设法把“食物”抢回“窝”中,“猫”就尽量保护好自己的食物,“老鼠”们把“食物”抢光就算“老鼠”获胜。

游戏开始了,李典恩做猫,我们几个就做“老鼠”,由我去引开“猫”,可是“猫”一点也不理会我,于是,我们只好全体出动,分散“猫”的注意力,我悄悄地从后面抢来食物,然后赶紧跑回“窝”中,“猫”发现了我,马上追过来,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早已“飞”回“窝”中了,“猫”只好自认倒霉,她刚回过头正准备回“窝”,却发现我的“鼠兄弟”正把全部食物拿回来了,她马上去追,可是追不到,“耶,我们‘老鼠’胜利了!”我们发出愉快的喊声。

“猫抓老鼠”这个游戏真有趣。

下象棋
晚上,天气太闷,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餐以后便去苏其丁哥哥家散步了。

正好,顺便我也可以和哥哥切磋一下象棋。

可惜哥哥不在家。

我正纳闷儿呢,哥哥就从外面回来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在征得哥哥同意后我们便很快拉开了棋局。

一开始的疏忽大意就让使我变得很被动,处处举步为艰,加之哥哥的棋龄比我长,我在心理上就显得有些胆怯,所以放不开“拳脚”,这一局,很快就被哥哥将了军。

我显得有些颓废,不过,我立刻想到妈妈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又与哥哥对决第二局。

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虽然过程中哥哥有点咄咄逼人,不过我还是顶住了压力,凝神思考,很多时候还做到了未雨绸缪,加上哥哥因为上局轻意赢了我,这局就有点骄傲了,所以明显有些轻敌。

这样,我才会有很多攻克的机会,最后,我给他上了诱饵,趁其不备,杀出重围,反败为胜。

虽然在这两局棋中,他赢我赢得很轻松,我赢他赢得很艰难,但是,胜败并不是以过程评定,而是以结果衡量。

就像妈妈常对我说的,考试第一个交卷并不是赢家,哪怕最后一个交卷,只要考试结果分数胜出,才能说明我学得更好。

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已经很晚了,我跟着爸爸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今天,我很满足,因为我又有了新的收获。

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

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

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

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

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

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

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

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

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

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

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

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

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

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

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

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

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

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总结句:句述分总起句:演表队操体)3()
2()1(
(2)以“家乐福超市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方法写一段话,分述最好能用排比句。

(100字)。

相关主题